徐建国1 郜莹莹2
(1新疆喀什第三师医院影像科 新疆 喀什 844000)
(2新疆阿克苏兵团第一师医院CT核磁室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 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该病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手术病理资料以术前MRI诊断资料,分析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受试者中,肿瘤位于幕上者25.0%:肿瘤位于幕下者75.0%:均为良性。MRI常规扫描:肿块周围水肿者2例,肿块囊实性构成比最高为70.0%(P<0.05);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均为DWI低信号或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70.0%)最高(P<0.05)。结论: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肿瘤;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83-01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颅内胶质肿瘤,WHO统计发现其发病人数百分比在5.6%以下[1]。当前,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临床确诊以手术及病理为主,影像学诊断方法尚不完善,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了患者的MRI表现,总结了其影像学表现,以期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定性诊断提供一些启示,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受试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 3~6岁,平均年龄(3.2±29.28)岁,病程1个月至4年,平均(2.58±2.43)年。患者临床表现:头晕头痛4例,恶心呕吐2例,视力或听力下降2例,四肢肌张力下降1例,共济失调1例,肢体抽搐1例。
1.2 MRI检查
本院使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机行磁共振扫描及增强扫描。MRI常规扫描:矢状面T1flair序列,横断面T1flair序列,横断面T2WI FSE/Prop(快速自旋回波序列),DWI序列,横断面T2flair序列。增强扫描: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T2WI扫描的参数:TE为80~120ms,TR为2000~4500ms;T1WI扫描的参数:TE为18~25ms,TR为400~550ms,层厚5~6mm,层间距1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 Gd-DTPA,剂量为0.1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肿瘤位置
受试者中,肿瘤位于幕上3例(25.0%):大脑半球1例,鞍区1例。受试者肿瘤直径3~6cm,平均(4.56±1.55)cm。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良性。
2.2 MRI影像学表现
MRI常规扫描显示:肿块类圆形4例,不规则分叶状1例,3例患者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肿块周围水肿者1例;3例(60.0%)患者肿瘤均为囊实性,1例(20.0%)为实性,1例(20.0%)为囊性,其中囊实性百分比最高,显著多于其他类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3例患者肿块均为DWI低信号(内无出血灶),1例为DWI低混杂信号(内见出血灶)。增强扫描显示:1例(20.0%)为实性肿瘤的不均匀强化,3例(60.0%)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1例(20.0%)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伴囊壁,其中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最高,显著多于其他类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男性,3岁,头痛1月入院,左侧小脑区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明显为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DWI均为低或低混杂信号。病理示致密区由梭形双极毛状细胞及毛细胞问的纤维构成。
3.讨论
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起源于胶质细胞,按照病理学分型其属于Ⅰ型星形细胞瘤,以良性为主,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预后效果相对较好[2]。本次研究对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MRI表现分析发现:肿瘤多位于幕下,良性为主,肿块以囊实性多见,部分患者伴有瘤围水肿,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均为低信号或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70.0%)最高。
当前,关于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文献研究报道,该病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明显为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DWI均为低或低混杂信号,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该信号变化可能为特征性表现[3]。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DWI低混杂信号肿块,往往内见出血灶,可能与血管增生破裂有关,发生率相对较低,需注意增强扫描观察。
综上所述,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庆强,朱文荣,吴正参等.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5(04):274-277.
[2]严嘉仪,李美蓉,李玉华.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J]. 放射学实践,2013,11(07):746-749.
[3]楚建军,姜旭红,祁佩红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06):19-21.
论文作者:徐建国1,郜莹莹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肿块论文; 细胞论文; 毛细论文; 信号论文; 星形论文; 颅内论文; 均为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