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410007
摘要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时间护理;脑卒中;应用效果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病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除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外,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护理意义重大。时间护理是临床上较为新颖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遵循时间与患者生理之间关系,做到因时、因病施护,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重点分析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61.4±2.4)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44~76岁,平均(62.5±3.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2.1血压及体温监测
体温、血压测量是脑卒中患者十分重要的两项测量指标。由于人体血压与体温会随着时间、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改变,因此我院选择于早晨7:30与下午5:30两个时间点作为体温测量点(高温或体温不稳定者需增加检测次数)。而血压测量选择于早晨7:30、中午1:30与晚间7:30分进行。
1.2.2心理护理
早晨9:00-11:00与下午16:00-17:00是精神活性提高时间段。此时患者精神活跃,状态较好。因此选择这些时间段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晚间7:00-9:00阶段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心理护理结果。该阶段病房内安静,患者内心开始平静,这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该阶段的护理以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为主,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可通过讲解和宣传手册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该阶段内护理操作较少,病人情绪相对安静,患者往往能够耐心阅读相关的康复训练内容,也更易接受。
1.2.3病情观察
脑出血高发时间段为0:00-12:00,脑血栓高发时间短为0:00-6:00。而脑水肿所发生于脑出血后6h左右。因此在此时间段内需加强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尤其要观察患者神志和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1.2.4饮食护理
夜间血压将逐渐下降,而血液粘稠度将有所提升。因此指导患者每晚术前或在晨起时饮用白开水,达到血液稀释的目的。同时患者需按时进食3餐。但晚餐应不迟于17:30,避免用餐过饱,同时注意饮食应清淡。
1.2.5药物服用
早6:00-8:00是血压上升急剧期,晚6:00起血压将逐渐下降。因此通常于早6:00-8:00期间指导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将血药浓度峰值与血压峰值重合,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0±3.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6.8±4.5)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34,P<0.05)。
2.2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3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48/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40/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35,P<0.05)。
3讨论
时间护理以患者的生理规律为基础,进而针对不同的时间段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以提高整体护理效率与护理质量[2]。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由结果得知在对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提高。本次调查结果可充分说明,对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具有积极作用。笔者对时间护理的重点进行总结,如下:(1)患者年龄、性别、病症严重程度与以往作息时间之间的差异导致部分生理规律存在偏差,因此时间护理往往需在患者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3]。(2)时间护理中血压与体温测量时间需作为重点,因为此阶段的测量值相对更加准确。但对于体温与血压异常的患者,需增加测量次数,以了解患者体温与血压的波动。(3)脑血栓与脑出血的发生往往多在凌晨,护理人员需加强夜间护理[4]。
总而言之,时间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季玲.时间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5-6.
[2]闫慧荣,韩爱荣,李欢爱等.时间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2):1105-1106.
[3]姚爱珍.时间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333-333.
[4]朱华静.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48):245-246.
论文作者:杨腊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脑卒中论文; 血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