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工程属于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逐年加快,市政工程项目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这也给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施工单位也着力采取创新举措,夯实项目管理根基、提升项目管理绩效、突显项目管理价值,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信誉,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以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为着眼点,针对采取的创新策略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属于宏观管理范畴,对施工企业而言,涵盖了事前投资、事中质量与安全、事后跟踪验证等内容,是一个系统繁杂的管理流程,而诸多施工企业利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对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收效甚微。因此,诸多施工企业陆续在项目管理上大做文章,旨在用精细化管理出效益、用实用型管理出成绩、用规范化管理树品牌,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形式松散,制度辐射狭窄
市政工程从招投标阶段就应介入项目管理,但是对于部分施工企业来说,由于缺失内部的宏观调控机制,使得施工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流程,合同内容不完善,缺少过程监督机制[1]。尤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授权委托方而言,人为操控现象严重,在授权过程中,不按流程办事,不按标准执行,常常出现确定了工程项目承建单位,而相关的合同手续并未履行的局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二次投资的情况,不仅给项目授权方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前期项目管理施加了诸多压力。此外,一些市政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化效益,忽略了企业内管外治的重要性,急于赶进度,急于见效益,项目管理人员缺失主人翁责任意识以及风险忧患意识,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大幅提升,给企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粗放式管理,质检形式化
市政工程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点在于严把质量关、注重安全线,国家出台的相关强制性标准也明确指出了市政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为了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施工材料以次充好、机械设备故障频频、工程质量细节部位草草掠过,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而且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起了反作用,破坏了施工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比如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忽略了外围安全防护设施的重要性,大量使用劣质材料,施工过程敷衍了事,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大幅下降。加之在竣工验收时,质量检验人员只是走走过场、走走形式,对要害部位的检查只是一带而过,因此,埋下了重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三)相互推诿塞责,大局意识淡薄
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是近年来对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提出的新要求,但是,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我行我素,材料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量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并未设置外围的保护装置,给当地百姓出行与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比如道路施工区域,常常处于市中心地段,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材料,只是简单的摆设了警示标识,没有设置安全网、安全防护栅栏,尤其当夜晚来临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此外,在实施项目管理时,往往出现职责权限不明确的情况,当项目出现质量或者安全事故时,上推下,下推上,相互推诿,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制约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细化管理流程,突出管理重点
近年来,市政工程建设市场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方向过渡,部分施工企业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各种创新管理举措,摒弃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替之以精细化管理手段,开辟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崭新格局。在施工现场,各级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以企业发展大局为重,以工程项目质量为生命,重安全、促生产,向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要效益,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节点严把关、高要求、常巡视、常督促,将质量与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施工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责任事故,必须一查到底、一纠到底,借助于企业内部的奖励与惩罚规定,对当事人与相关领导进行严肃处理。比如在市政道路施工环节,从路基铺筑、混凝土拌合、防护设施搭建以及路面碾压等各个环节为着眼点,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点对线对面进行全方面监控,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以培训教育为先导,以人才体系构建为抓手
创新型人才是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成败的关键点,因此,施工企业应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或者社会公众的平台,向社会广招贤才、良才、专才,不断充实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体系。针对现有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完善内部培训教育机制,每年由人力资源部门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将项目管理的创新型理念融入到培训计划当中,将培训教育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为了检验培训效果,施工企业应根据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状况,对其进行岗位能力考核、综合管理技能考核、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手段方法考核,进一步拓展考核范围,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此外,企业根据经营效益,每年针对人才的教育培训,投入培训基金,通过委外培训,一对一的专家培训流程,夯实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根基,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提升岗位综合管理水平,获取更多的创新型管理理念,并付诸实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做好施工现场宣传工作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施工企业必须以质量赢信誉,以安全生产促效益,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打造更多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基于这一点,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现场质量与安全的监控力度,设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实行专人负责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拖延、不推诿,充分体现现场监督的正向价值。在材料进场阶段,必须严把材料质量关,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绝予以剔除,在施工机械方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时时具有防范意识,及时排查机械设备故障,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生产作业需求。在安全防护方面,在完善各项安全防护机制的前提下,向现场施工人员灌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真实的安全生产案例为突破口,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开创一个安全驻人心、人人系安全的生产作业格局 。
(四)平行管理,机制创新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点多线长,工程量较大,这就给施工现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应摒弃过去的金字塔由上至下的管理方式,对重点项目、关键项目实施重点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的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机制,始终秉承以制度夯实项目管理根基的理念,以机制创新带动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充分发挥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榜样带头作用,通过这种抛砖引玉的方法,鼓舞人心,激发工作热情,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施工现场管理氛围。
结束语: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取代了片面化的局部管理模式,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到项目管理全过程,使质量管理精细化无漏洞、安全管理动态化无隐患、成本管理科学化无亏损、进度管理标准化无偏差,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沈青德.谈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区域治理,2018(36):46.
[2]范宇.简析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与创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2949-2949.
论文作者:朱婷,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市政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