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近年来食品化学污染问题频发,也使得化学物质的检验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准确合理的检验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而且还能够提升食品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食品化学污染的常见问题;其次,详细的论述了气相以及液相在内的三种检验方法;最后,还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化学检验需要注意的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物质;污染;检验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条件的改善,在食品消费领域往往并不仅参考价格,还会考虑到食品的安全等品质。尤其是经过苏丹红、三氯氰胺事件的发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食品加工企业就必须积极地控制化学污染,给消费者提供无害的优质产品。由此可见,对食品化学污染与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常见的食品化学污染问题
(一)农药及抗生素污染
食品生产十分依赖于农作物和肉禽类,而这些原材料也正是容易受到化学污染的重灾区。在农业种植和家禽养殖的过程中,农户缺乏相应的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往往就会出现有害成分超标的现象。比如,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为了实现作物的增产与催熟,不少农户都会使用到化学农药。而部分不符合规范的农药含量超标,施加在作物上难以完全挥发,最终就会被作物吸收。不仅如此,在农药剂量的把握上农户也存在随意性的问题。部分农户往往为了应对病虫害问题,进行盲目大量的农药喷洒,这种做法也会造成严重的化学残留。而在肉禽类养殖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到饲料和激素来促进生长发育。这部分化学物质也会不同程度的被吸收到家禽的体内,从而进入到食品市场中。
(二)添加剂污染
食品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色香味,往往会使用添加剂来辅助生产。实际上添加剂并非全都具有危害,而且部分有毒的化学物质少量的使用不仅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而且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由食品加工企业较多,竞争也较为激烈,也卫生和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部分企业将安全标准抛诸脑后,在生产中存在违法违规使用抑或是使用过量的现象,这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比如在2008年,国内某知名的奶粉生产企业为了竞争而违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明显伤害的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的性质与蛋白质较为相似,因此在质检的过程中呈现出较高的蛋白含量,也因此该产品在市场中大受欢迎。最终服用后的婴幼儿相继出现了不良反应,造成了十分负面的社会影响,也给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食品包装污染
食品包装污染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目前技术的缺乏以及成本问题而迟迟得不到改善。包装作为食品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有着较为直接的关联。不少生产商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就不顾及产品的安全,大量的使用廉价的塑料包装。塑料制品在与食品接触后,就可能将其中的有害物质附着到产品上被消费者摄入。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塑料包装中的酸类物质就会析出,经过医学研究表明其甚或会导致服用者患癌。尽管近几年食品生产行业开始逐渐使用绿色的包装技术,但是由于代价高昂往往就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一来该产品在市场中就处于劣势地位,往往销量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不愿意使用新技术,也导致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
二、食品化学物质检验的方法
(一)气相分析法
目前业界应用最广泛的要数气相色谱法,由于这种技术的分离程度较为明显,因此检验的结果往往更趋近真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在食品检验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化工、临床医学中均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由于色谱法需要根据已整理好的谱峰进行对比确定,因此对于许多未知的成分难以真正的鉴别。不过从应用现状来看,气相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检验出添加剂以及农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从而给加工与原材料的采购提供数据支撑。首先,将产品中的活性较差的气体加入到色谱柱中。根据物理原理气体在通过的过程中,由于分子的结构和质量不同,因此速率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借此可以实现对气体的分离。其次,对样品进行监测并根据色谱对比确定成分内容。最后,对有害的成分进行提出或者对超额使用的添加剂进行合理的控制。
(二)液相分析法
在食品中若是存在着复杂的化合物组成,气相分析法就难以起到有效地分离作用。而液相色谱法则能够同时对多种成分进行检验,从而简化了分离过程给检验人员减轻了劳动负担。不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对于色谱仪、冲洗装置等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普及程度相对不足。在食品的化学污染成分中,化合物所表现出来的亲水性和溶水性不尽相同,因此能够借助这种方法将它们进行分离。首先,利用植物色素与碳酸钙进行混合,从而使不同的组分经过后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区间,并以此来判定组分。其次,借助于事先准备好的液流系统,来加快化合物的分离。最后,将各成分的颜色进行统计整理与检测器的结果相比对,准确的得出各项成分的性质与成分。
三、化学检验的要点控制
(一)科学合理的抽样
通常而言,为了减少检验的成本和工作负担,业界主要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抽样的方案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该批次产品的安全指标,就需要检测人员来进行控制。因此,笔者建议应该尽可能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消去运气成分和人为控制所造成的结果影响。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应该确保样品不受到外界的二次污染,与其它产品的组分保持一致。而具体的样本群体数量就需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是按照该批次产量的一定比例进行检验。此外,在果汁等流体食品的检验中还需要进行充分地震荡,使内部的组分均匀分布。而在对部分溶解性较差的食品检验时,就必须先进行过滤实现对化学物质的分离。另外在部分固体食品检验中,又需要将产品研磨成粉末状,从而给检验提供便利。这样才能够保障所得数据的合理性,给质量认证和生产提供指导。
(二)选择正确的方法
前文也曾提到过,目前所采取的检验方法较多,而业界通常也没有硬性的规定。这就导致在检验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部分方法方案的制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比如气相法效率较高,适合对大批量产品的化学物质检验。但是在一些复杂组成的产品中,使用气相法则会令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对于部分成分的认定也将存疑。因此,就需要检验人员进行合理的考量,不同的情况下使用相应的方法。比如在对奶制品使用色谱法分析时测得数据大致为千分之一,而某富含钙的保健食品中实际含量为20%,通过色谱法得出的结果却有着较大的差别。笔者建议,检验过程中应该灵活的运用检验方法,在必要时甚至可以进行两者的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准确的反映出产品的化学物质含量,给食品流通把好安全关。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化学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对于检验方法的提升已经十分迫切。然而目前业界所使用的气相、液相检验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复杂的产品中容易出现误差。因此,笔者建议在检验过程中应该合理的抽取样本,并且使用更准确的方法来进行检验。通过对食品化学物质的检验,反映出该产品的品质与安全级别,对于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阳.影响食品化学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7(36):88.
[2]孙卿卿.化学检验分析前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J].科技与创新,2017(20):39-40.
[3]李荣利.浅谈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4):03.
论文作者:黄颖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食品论文; 化学论文; 化学物质论文; 成分论文; 产品论文; 气相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