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自主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论文_高国华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心幼儿园 101300

一位学者曾说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20年以后的挑战,我们能够教给孩子什么?我们都不知道。2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在《纲要》和《指南》中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幼儿期尤为重要的,而不是用过去的知识培养未来的孩子。

《指南》还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里强调了游戏及亲身体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基于此,我园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将自主游戏作为支持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渗透于一日活动中。通过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及游戏伙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使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

一、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将课程进行调整

课程中注重了自主游戏和绘本阅读两方面的内容,在此只对我园着重进行的户外自主游戏进行阐述。

二、结合户外场地创设自主游戏环境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室内外活动,发现我园户外操场是孩子们喜欢探索、游戏的场所,因此根据幼儿的需要,科学创设户外游戏环境,拓展游戏空间,使已有空间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经过全园教师实地观摩研讨,将各个角落进行规划,尝试根据材料划分为9个区域:

1.积木区:

中控积木、主题积木、梯子、凳子、木板、油桶、辅材等。

2.车区:

各种车、标志、服装、辅材。

3.沙水区:

玩沙玩具、玩水玩具、雨衣、雨鞋、澡盆、娃娃等。

4.涂鸦区:

丙烯颜料、水粉颜料、石头、画板、各种笔、调色盘、罩衣等,距水源近。

5.攀钻爬区:

树攀爬、平衡、大型滑梯、山坡山洞、辅材。

6.泥工区:

拉胚机、陶泥、各种磨具、工具、展示架等。

7.木工区:

各种形状薄厚的木块、锯子、护目镜、钉子等。

8.家庭区:

各种锅、铲、盆、碗、勺子、娃娃、推车等。

9.主题游戏区:

打地鼠、翻箱子、调皮筋、多米诺、俄罗斯方块等。

在材料投放中我们遵循“材料要让幼儿看得到、找得到、拿得到、放回去”的原则,确保幼儿自主、有序地进行游戏。此外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了材料图标,来提示幼儿自觉分类和整理,标记图推动了游戏的顺利开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低结构开放性材料的投放对于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到不同的场地进行游戏,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区域、固定的材料,真正将自主选择材料、游戏地点、游戏伙伴的权利交给了孩子。

三、通过实践,引导幼儿计划、回顾习惯的养成

为了帮助幼儿有目的地游戏,锻炼其做事的计划性,我们将游戏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环节(游戏前)——游戏环节(游戏中)——回顾环节(游戏后)。

1.注重自主游戏前的计划环节

所谓计划,首先是在班级中教师帮助幼儿回顾户外活动区名称、特色材料、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激发幼儿选择不同区域的欲望。

二是幼儿进区后,区域指导教师(非本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本区域游戏材料,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思路。对幼儿来说,做计划就是表达自己的意图,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特点选择打电话、开汽车、抛接球等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轻松做计划。如:

师:“今天你想玩什么?去哪里找材料?去哪里玩?想要和谁一起玩?”

幼:“今天我想玩枪,我要去搭建区取材料,我想和强强一起玩打仗游戏。”

师:“你们想在哪里玩打仗游戏?”

幼:“我们在大树中间玩,还要搭堡垒。”

师:“搭堡垒需要用什么材料?”

幼:“需要用小凳子和木板。”

整个计划过程,无论是班级教师还是区域中的指导教师,都注重在亲密、舒服的氛围中和幼儿一起谈话,梳理即将进行的游戏。这样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能够增强幼儿游戏的复杂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控制力、增强幼儿游戏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利用材料服务于幼儿的游戏过程

在幼儿不断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低结构开放性材料对于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意义。实践中,我们发现因为材料的开放性,孩子们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如:积木区,开始时孩子们合作意识不强,三三两两地搭建平铺、延伸、无目的的垒高等低水平建筑。王老师通过观察,和孩子们一起找来班级中的玩偶小动物和建筑师的安全帽、安全服等投放其中。孩子们受到材料的启发,激发了兴趣与想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不仅搭建水平提高迅速,游戏情景、内容也随之丰富,搭建出动物园、综合养殖园等。随着材料的丰富,逐渐搭出两层的楼房,幼儿能真的走进去;搭建的大汽车几个幼儿同时在里面扮演角色游戏,命名快递公司做快递员送邮件……

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区域材料无人问津的情况。例如大型综合搭建区,油桶、梯子、木板、板凳玩过一段时间后不再感兴趣。

我们通过教研分析原因:

一是对于这些材料幼儿缺乏经验,不知道还可以怎么玩。

二是没有兴趣和意图。

三是这些材料有一定的重量,孩子不愿意搬动。

围绕三点分析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辅材是引发孩子游戏兴趣的最佳手段,因此老师们增加了手枪、步枪、迷彩帽、柳条帽、纸球等。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材料自然而然引发了游戏兴趣,但一个新材料的投放需要经历探索的阶段——低结构材料、低水平游戏的阶段(盲目开枪乱射击不分敌我、别人不愿意当坏人非要人当坏人),到后期游戏前自主分配角色,个别幼儿用PVC管自制机关枪、火箭炮以物代物深入游戏;从操场中央的小区域拓展到楼后山坡区钻爬地道,游戏玩得更加激烈。孩子们的游戏内容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游戏水平在不断提高。

当然,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计划与游戏内容不符的情况,提醒幼儿尽量与计划相对应,但不过于强调必须遵循计划去游戏,允许幼儿中途改变计划从事其他游戏。

材料的支持服务了幼儿的游戏意图,孩子们在想象情境中,通过对材料的各种操作,实现了关键经验,甚至比教师预期的更加惊人、更高明。

3.注重自主游戏的回顾环节

回顾时间里,首先是区域中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今天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和谁一起做的,帮助幼儿以类似于讲述故事的形式,将自己的游戏讲述出来,分享给大家。其间也会引起其他幼儿的共鸣,从而产生讨论。其次是班级中的教师二次回顾。由于幼儿在区域中已经有了一次回顾经验,面对班级中不同区域游戏经历的同伴,他们会继续将自己的游戏经验再次进行分享,体验游戏后的成功感,便于本班教师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进程、发展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思考、谈论自己的游戏内容。如果说计划时间是帮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提前预设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游戏的话,那么回顾过程会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自己获得的学习经验。

在回顾环节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回顾的内容会有差别。小班幼儿回顾时侧重情绪情感方面或只回顾20分钟以内做过的事情,中大班幼儿回顾的细节性内容会更多,包括回想自己做过的事情、将计划和结果相关联并与大家谈论自己的经历和新发现。

如:“今天在哪个区和谁一起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你觉得怎么样?”

教师通过与幼儿沟通,可了解他们的意愿,继续增添开放性的、易于引发游戏情节的辅助材料,支持幼儿深化游戏。

这一环节我们注重幼儿语言讲述,注重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游戏进行详细的表达,幼儿通过对自己的经验加工和表达成为讲故事的人,同时也是故事的主角。回顾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当幼儿表达自己经历的时候,其他人不仅可以倾听,还可以与之互动,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察,也是学习对方经验的好时机。

四、自主游戏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计划和回顾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在现阶段养成做事有思考、有计划、有实施,长此以往会对其今后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计划性往往能决定事情的成功与否。面对同样的事情,有计划性的人做事情有条不紊、事半功倍,做事情缺乏计划性的人会手忙脚乱、事倍功半。因此,从小培养孩子有计划地做事情,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自主游戏活动形式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丰富的低结构材料环境中,幼儿操作没有对错,不受约束、不受限制,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放手让孩子去操作,成人过多的干预会造成幼儿的却步不前、畏首畏尾。

自主游戏使幼儿发生了变化:幼儿主动学习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可以感受到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自主交流,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了其主动性的发展;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主动交流中,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养成了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与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等良好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现在乃至未来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自主游戏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们在游戏中时而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丰富延伸游戏活动,时而以尊重的方式成为玩伴延长活动时间、拓展游戏范围,时而以跟随者和同伴方式与幼儿互动延伸游戏。教师的转变看得见、感受得到,研究、尝试、实践,乐在其中。

论文作者:高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依托自主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论文_高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