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秀的第三种方式_选秀论文

电视选秀的第三种方式_选秀论文

电视选秀的第三条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三条论文,选秀论文,道路论文,电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喧嚣和热闹的电视选秀年。电视综艺选秀活动几乎涉足了我国每一个大中城市,其影响波及了我国疆域的每一个角落。对于电视综艺选秀的新生力量来说,在2006年打什么牌,举什么旗,如何做出“差异性”、“独特性”,无疑成为考验媒体智慧的一个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江苏卫视以《绝对唱响》向全国电视观众交出了答卷。《绝对唱响》是江苏卫视2006年全力打造的全国男女对唱组合选秀活动,也是2006年启动较晚并结束最晚的一个选秀活动。活动共设5个海选赛区(南京、哈尔滨、西安、昆明、武汉),全过程共录播和直播节目31集(5场录播、26场直播),尤其是其10~11月初的一个多月里,由于其他选秀节目已经落下帷幕,唯有《绝对唱响》一枝独秀,因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检视其策划及其运作过程,《绝对唱响》在四个方面可圈可点。

节目定位紧密契合频道战略

江苏卫视以打造“情动天下”为主旨的“情感卫视”而著称。无论是它们推出的以“情感地带”为命名的一系列栏目,还是它们打造的以“温情”、“星情”、“侠情”、“情感”、“激情”等作为冠名的各大电视剧剧场,以及后来许多电视栏目和活动的运作,都是紧密围绕频道的“情感”定位大做文章的。

此次集频道之全力高调推出的《绝对唱响》同样是在频道战略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和展开的,在主题上主动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2006年“东方七夕情人节”大型节庆活动紧密结合,这样《绝对唱响》不但获取了频道的整体资源的支持,而且在频道氛围上也获得了整体的烘托,频道与节目之间相得益彰。

2006年《绝对唱响》的主题是“绝对唱响,爱的唱响”,宣传口号是“天生不是一对,情歌唱成绝配”,其活动的对象与主旨都十分明确,即意在选拔“男女组合”,在曲目选择以“情歌”为主,显然这在市场营销意义上选择了更为“细分”的竞争策略。无论是“男女组合”,还是“情歌”,都自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素,这样有利于在比赛过程中捕捉到这些情感要素进行设计与渲染。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作为一个子系统,《绝对唱响》的节目主题定位首先是符合大系统——江苏卫视的频道定位,同时《绝对唱响》的“爱唱响”作为对“情感”的延伸,进一步丰富了频道定位的内涵,两者相得益彰,互利双赢。

《绝对唱响》紧密契合频道定位、确立节目主题的这些做法,与目前某些选秀活动脱离频道定位、为秀而秀、单打独斗是有区别的。简单化的追风逐潮必然导致同质化,节目脱离频道定位,必然得不到频道平台资源的支撑,而凭借一个栏目单独营造一个秀场,往往又是不现实的,也很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多种差异化竞争策略

如何在同质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寻求“独特性”、追求“差异化”是必经之途。《绝对唱响》在策划和运作过程中充分应用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力争强化与其他综艺选秀活动相比较的“独特性”。“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定位差、时间差、空间差。

定位差

立足“情感”的频道定位,《绝对唱响》唱响“爱”的主旋律。在严格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绝对唱响》超越了或者选男、或者选女,或者男女混选的局限,而是专注于打造“男女组合”,这些选手可能不是最优秀的男歌手或女歌手,也未必是最英俊的男生和最漂亮的女生,但是放在一起组成的男女对唱组合,却可能产生“化学变化”。比赛的历程,就是异性搭档、同性选手、不同组合、选手与“粉丝”之间等多维立体的情感空间的组成、磨合、拆散、重组、成长、成熟、成功的过程。

时间差

去年6月23日到7月底,《绝对唱响》的历时35天的“海选”正是其他选秀节目的“晋级赛”阶段,而8月到9月《绝对唱响》的“晋级赛”和“配对赛”期间,正是其他选秀节目的决赛阶段,也是几大选秀节目激战正酣的时候。“十一”以后,除了上海东方卫视刚刚推出的《舞林大会》之外,几乎所有综艺选秀节目都已经偃旗息鼓,而此时的《绝对唱响》刚刚进入决赛的高潮,尤其在规则不断改进、流程不断完善的最后几场决赛中,《绝对唱响》的评委点评、歌手表演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样《绝对唱响》在天气日渐萧瑟的10月、11月便成为一枝独秀,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相关机构的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进入决赛阶段后,《绝对唱响》收视率稳居同时段全国排名第一,并进入全国35城市周排名前十位。

取得这样的收视佳绩是与《绝对唱响》所采用的“时间差”策略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在同一时期,平面媒体的资源是有限的,平面媒体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作为后来者或者新生代,《绝对唱响》要与“超女”、“梦想”、“我型”等正面对抗,争夺平面媒体的资源显然是处于下风的,甚至费力不讨好,最好策略无疑就是打“时间差”。尽管这种“时间差”会使不少观众把《绝对唱响》与“超女”等进行对比,但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讲,“田忌赛马”的策略显然是明智的,毕竟获取更多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收视份额、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才是硬道理。

空间差

2006年数量众多的电视综艺选秀活动,几乎把中国每一个大中城市都裹挟其中,启动较晚的《绝对唱响》在海选赛区的选择上已经没有太多的余地。为避免重走他人之路,《绝对唱响》选择了东、南、西、北、中五个中心城市,设置了南京、昆明、西安、哈尔滨、武汉共五个海选赛区。这其中,昆明、哈尔滨是其他综艺选秀活动都没有光顾的省会城市,西安也是较少被光顾的地方,从而避开了早已被扫荡甚至扫荡好几次的杭州、成都、沈阳、北京等赛区。在海选制作过程中,《绝对唱响》注重把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融入到节目的内容之中,其中昆明和西安赛区的“海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有特点和亮点。

精心设计环节

无论是独特的主题,还是精确的定位,最后都要落实到节目运作的具体环节上来,《绝对唱响》在环节设计也体现出不少亮点:

吸纳速配元素,打造特色环节

上个世纪末,电视速配节目一度盛行荧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退出荧屏。此次的《绝对唱响》吸纳了其中的行之有效的“速配”元素,注入到选秀节目之中,打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配对赛”环节,成为一大亮点。24位男女(男12、女12)从陌生人组成12对即将共同奋斗、一起拼搏的对唱搭档,并且整个自由配对秀环节都以选手的主观意愿为主,这就使得配对过程充满了悬念感和戏剧性,同时也意味着这一环节将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观赏效果。所以,在具体运作环节设计上,主办方设计了“靓女点将”、“帅哥寻芳”、“一唱钟情”、“二唱倾心”、“三唱缘定”、“四唱成双”、“五唱同行”共七场悬念迭出的“自由配对赛”,期间的“情定三唱”环节将各个选手的才艺表演、演唱水平发挥到了很高的地步。

制造戏剧化效果,形成连续性收视

情节与悬念是电视剧之所以诱人的法宝,但是综艺节目向来与情节无关,并且只到选秀节目才开始出现悬念。借鉴电视剧的情节与悬念,制造吸引观众连续收视的戏剧性效果,也是综艺节目突破“同质化”、避免“克隆风”的方便之道。

《绝对唱响》制造“戏剧化”效果的做法是,将7天的自由配对赛整体打包,连续8天在黄金时段直播(从9月3日~10日),这8场直播中,选手们分分合合、一波三折,使得整个过程充满了悬念感、戏剧性,增添了很多的故事性、趣味性。《绝对唱响》7场配对赛和1场决赛仅次于去年《梦想中国》“十一”期间连续10天的直播规模,全过程就像8集的中篇电视剧一样,其戏剧化效果甚至超越了电视剧,产生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电视选秀节目的价值观以及所造成社会负面影响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如何避免赤裸裸的商业利益对艺术与审美的戕害,如何化解因影响大、范围广而不可避免产生的负面效应,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就成为电视综艺节目2006年的着力之处。

应该说,《绝对唱响》在主题定位、环节设计、规则设定、评委阵容等各个方面,也都尽力向上述方向靠拢和努力。尽管如此,《绝对唱响》还是在进行过程中发生了一次社会舆论的信任危机,这场危机就来自于“唱响女选手怀孕”这样一条假新闻,尽管主办方专门召开发布会予以澄清,但其负面影响仍然很大。

与其他选秀活动的“PK”环节给观众留下的更多是“一对一”、“非此即彼”的悲情厮杀不同,《绝对唱响》更多体现的是“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精神。24位陌生男女组合成12对组合搭档,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和合之美、和谐之美,而真正到了“PK”环节中,搭档之间的默契程度则直接决定了比赛的结果,所以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合作超越了对抗、集体超越了个人,个人有效地融入团队(组合)之中,鲜明的个性又得了充分的张扬,对抗之中有协同,竞争之中有合作,对抗和竞争使比赛精彩,但协同与合作则把比赛带到了更高的境界。最后进入全国五强乃至最后三强的男女组合都是凭借精诚的合作、默契的协同而取得佳绩的。

2006年《绝对唱响》一出世便取得这样的收视佳绩和社会影响,应该说是频道、节目、广告商以及选手们共同的成功,同时也是四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标签:;  ;  ;  ;  ;  ;  

电视选秀的第三种方式_选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