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论文

宁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项汉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驶入快车道。长三角区域内众多城市正积极作为,抢抓一体化战略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宁海应立足自身特色和基础,切实找准发展定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环境分析

特色优势突出。 一是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作为“5.19”中国旅游日发祥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宁波首个国家生态县,宁海“山、水、海、岛、泉、礁”一应俱全,全县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92.9%、森林覆盖率63%,可以说生态是宁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大优势、最亮底色。二是发展预留空间无比广阔。主要是拥有大片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宁波南部滨海新区近期可开发土地达150多平方公里,并且极少有拆迁,远期可达500平方公里,全浙江少见,引起更高级别战略重视仅是时间问题。其次是空间范围内拥有充足淡水资源及众多深水良港资源,宁海素来是宁波大水缸,目前还在积极推进库容约1亿立方米的清溪水库工程,区内可规划建设2-10万吨级码头泊位40个左右,规划年吞吐量近1.1亿吨。三是后发赶超优势显现。从产业看,模具、文具、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和配套优势突出,为承接上海等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同时,结构转型有决心突破,近年来全县战新产业总产值、增加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或从小到大,或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从平台看,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建设接连取得突破,近5年已累计投入上百亿元,目前投入仍呈现加速趋势,并先期布局了支撑趋于大开发的大交通网络,近期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再次迎来设立南湾新区的重大机遇。

明显短板尚存。 一是县域经济影响力不够强。从全国来看,虽然宁海位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48位,但与全国强县第一方阵仍有距离。从全市来看,宁海总体经济实力在全市范围内排位靠后。从全县来看,宁海产业结构以二产为主,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二是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够足。区域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整个宁波高层次高校院所资源稀缺,宁海高校更是未实现零突破,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而且受制于城市层级,全县人才引力不强,优秀人才外流严重,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相对欠缺。三是开放合作平台层级不够高。目前宁海尚无国家级平台,仅有宁海经济开发区和宁波南部滨海新区两大战略平台,且与长三角范围、甚至宁波范围内的重要平台相比,总体能级均较低。乌克兰材料所中国研究中心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创新中心两个平台虽然产业层级高、门类新,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

重大机遇难得。 一是上海创新发展的溢出效应。上海正依托长三角区域打造全球城市和科创中心,日渐成为国内外先进理念、创新资源、金融资本汇聚的中心,而且随着上海自贸区扩容、科创板设立、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政策不断加持,未来上海会发生巨大外溢效应,这将为环沪乃至其他梯队城市带来巨大增量机遇。二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定力。浙江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和实践的示范区,近年重大战略举措频频,提出并强势推进大花园、大湾区、大通道、大都市圈等“四大建设”,在四大建设领域,尤其是大花园、大湾区,宁海均有巨大可为空间。三是宁波区域赶超的危机意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宁波自上而下的各级决策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深刻认识到宁波在城市竞争格局中的处境并不乐观,稍有懈怠就会被赶超。因此,接连部署推进“六争攻坚”等重大专项行动,谋求城市赶超、区域崛起。此外,温州、台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陆域需要借道宁波,这也为宁海打造联动温台发展的“桥头堡”注入了新动力。

严峻挑战潜在。 一是日趋白热化的区际竞争。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新的战略机遇,区际在高端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虽然理论上宁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实际上空间距离中心城市上海较远,区位上不像嘉善、吴江紧靠上海,也不像慈溪离上海直线距离近,它们“近水楼台”,捕获各类机遇的成本更低、可能性更大。二是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处境。主要体现在市域范围,从交通方面看,奉化撤市设区,开始全面融入宁波都市区,象山借助象山港大桥,也逐渐密切与中心城区经济、人文交流,而近年来,宁海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基本恒定,被边缘化的危机显露。从政策获取看,市级层面近期会将更多政策投放到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优势更加明显的战略平台上,宁海获取要素及政策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三是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锁定。由于区际竞争及不同利益诉求较难均衡,跨区域的常态化磋商机制、联合协调机制、合作落实机制短期内较难发挥实质作用。且县域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短期也难以打破,新动能、新业态取得规模性突破尚需时日。

基本思路

结合上文计量分析的结果,我们进一步探讨未来英语语篇名物化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关于英语语篇的名物化研究仍然是理论研究占多数,但实证研究比例有所增加,所收集的语料中有27篇(44%)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究其研究路径,理论研究主要是实践应用总结,包括名物化在语篇中的功能分析、词汇句法特征、名物化翻译策略等。实证研究主要是利用自建小型语料库探索名物化与二语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英汉语言差异、语篇文体特征等。

高质量建设发展平台,打造区域合作示范区。 围绕全市“246”万千亿级产业体系及全县“3+3+X”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打造一批产业科创大平台。一是聚力建设南部滨海新区。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南湾新区设立重大机遇,以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为目标,全力推进南部滨海新区建设,推进新区级别再升格。加快规划修编,对标国内外大湾区完善规划编制。加强和世界500强企业、龙头企业对接,力争引进更多体量大、后劲足、优势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创新财政分成机制,探索“飞地”模式,主动承接上海功能转移和辐射,争取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区域之一,建成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二是样板打造生物园区。依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进一步完善生物产业公共平台功能,提升生物产业园的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建设推进生物药物开发平台、药物制剂平台等5大硬件研发平台,打造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技术研发高地,并争取将生物产业园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样板。三是创新发展科技园区。重点推进城市升级、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人才集聚等工作,创建一批智能型、科技型服务业平台,加强公共技术和信息服务、人力资源、项目孵化、咨询服务等方面建设。深入推进园区整合提升和布局调整,加快“国别园”“特色产业园”建设,全力构筑园区创业创新发展大平台。

对策建议

基本思路。 积极抢占长三角发展要素外溢机遇,在产业转型、全域旅游、交通连接、市场对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快谋快动、赢得主动。加快对接浙江“四大建设”,主动策应宁波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争当联通甬台温、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可以具体概括为“扬优势、打基础、补短板”:一是扬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生态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将上海等大城市的养老养生服务引入宁海,打造长三角特色康养福地。围绕上海、杭州等核心或中心城市产业链条,选择特定领域、特色产业切入,更加精准有效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彰显自身在城市群中的互补性、协同性、便捷性,打造区域个性。二是打基础。现阶段,宁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更多的是一个争取高端资源单向流入宁海的过程,既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上海中科院药物所等合作方作用,深化对接上海的深度、广度,又要加快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打造接轨上海的创新平台,加大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三是补短板。客观认识宁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困难、瓶颈,整合高端要素,深化高层对接,为宁海补齐资金、人才、创新、市场等短板,借助长三角的优势力量,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有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目标定位。 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聚焦高质量,融入一体化”为主题,放大格局、深化研究、主动对接,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坚持优化交通区位、放大生态优势、提升平台能级,将宁海打造成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战略储备地,打造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样板县。

以上两种做法,即面向工程的供水管理和面向对象的需水管理策略,两者的区别见表1。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供水管理从满足供水的角度,较少考虑环境成本;而需水管理注重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较供水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各国实践也表明,传统的供水管理因经济和环境问题而最终失败。

高品质建设大花园,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放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势,强势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健全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化“人口老龄化”之忧为打造长三角康养福地之机。一是夯实生态环境基础。探索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环境功能区划,推行负面清单管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二是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宁海样版。充分发挥宁海“静”的城市特质,打响“静城宁海”品牌,将宁海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继续高品质打造城市文旅生活、滨海农渔风光、山海休闲运动、森林温泉度假和山乡古镇养生五大旅游板块。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引导,改善全域旅游交通,优化全域旅游环境。加大“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全产业链融合。三是培育壮大养生养老产业。以老年人生活照料、休闲养生需求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链。谋划建设一批高端养老产业项目,引进一批高端医疗康养资源,建立一批养老产业龙头企业,打响宁海长寿之乡品牌,吸引上海、杭州及宁波市区老年人到宁海养生养老。

高水平发展湾区经济,打造三海联动先行区。 统筹推进三门湾、象山港保护与开发建设,推进美丽海岛建设,实现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一是推进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浙江省“四大”建设,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合作共赢、改革驱动原则,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着力构建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集聚高端要素,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将宁海打造成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一极。二是推进核心区域开发。三门湾区域以加快开发建设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坚持块状开发、强化保护,重点培育现代模具、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象山港区域坚持点状开发、保护优先,优先发展游艇设计、生产制造等游艇全产业链和现代海洋产业,打造成为浙江的“维多利亚港”。三是加强优势资源联动。依托三门湾区域丰富滩涂土地资源、产业基础及象山港区域“海陆”联动发展优势,通过优化、组合三海资源,加大三海联动融合发展力度。并促进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探索一套“产城人”和“海林溪”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追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高标准构建交通体系,打造甬台温链接枢纽。 顺应县域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以区域互联互通为导向,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大通道融入宁波大都市圈,打造成为连接甬台温和温台北上的首选地,成为温台对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一是构建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继续增加宁海动车始发班次、增加既有动车停站班次,启动宁波至宁海城际列车的方案研究。争取G15沈海高速宁海段拓宽工程、宁海通用航空机场早日动工,积极开展两高联络线、象山港二通道前期工作,超前谋划沿海高铁、甬金衢高速复线等方案。有效推进连接奉化、象山、三门、新昌、天台等周边县市的国省道建设。二是打造高效的对内交通网络。优化中心城区道路框架,改造重要交通节点、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段。加快建设G228西店至桃源段、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改道等重点交通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乡客运三级网络。三是发展服务型交通物流产业。谋划建设宁波南部滨海新区物流中心,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重点发展电商物流、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建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传统电商是中心化传播,不管使用多少种广告推广方式,最终都需要进入统一的流量入口才有可能完成交易。复杂的购物流程使得一部分客户特别是老年人客户不愿意使用甚至不愿意接触这种网购模式。而依靠社交网络的社交电商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与传统电商形成错位竞争。拼多多就是利用了社交分享功能占领了淘宝天猫等传统电商难以大面积触及的老年人市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人也开始用智能手机登陆微信之类的社交工具与亲戚朋友沟通联系,而老人们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微信上的购物分享信息直接下单购物,操作简单,这使得拼多多之类的社交电商用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分享优势迅速占领了原本不太习惯网购的老年人市场。

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开放强县。 坚持“开放强县”,重点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拓展宁海经济腹地。一是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协作,全面加强与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制度创新成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力度,建立人才引育交流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投资贸易平台,宣传宁海在长三角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宁海建设。二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发挥综合招商机制优势,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瞄准民企强企,注重强链补链延链,引进一批体量大、优势强、后劲足、品牌响的龙头项目。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改革,充分用好“审批法庭”等,深化商事制度、项目审批、中介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提升“一网办、一证办、移动办”实现率,打造全省审批最快、服务最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者为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标签:;  ;  ;  ;  ;  

宁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