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经济、社会功能——Economic and Social Function of Seif-Taught Examination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制度论文,功能论文,社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的一大创举。本文从创造发展环境、输送人才和调整人才配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四大经济功能,旨在说明这一制度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的一大创举。它把千百万人的求学热情、各种社会力量助学的积极性与国家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人才选拔与流动等制度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何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进一步发展、提高与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值得人们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经济、社会功能,希望能对“自学考试的教育规律”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社会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受能源、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制约,还受社会生产关系(生产、交换、分配等具体经济制度)的影响。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则是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影响表现在四方面。首先,一个国家只有在较大范围、较高水平上实现了科学文化的普及,才可能大面积地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其次,一个国家只有使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经济结构统一起来,才能使劳动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需要。第三,一个国家只有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队伍,才能在较高的起点上推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对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的挑战。第四,一个国家只有形成普遍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教倡学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保证整个民族保持较高的文化素养水准。显然,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何,从根本上制约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经济的起飞,没有必要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储备”是很难想象的。
为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背景与足够的教育储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科技、教育政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就教育来说,其实质是教育投入的大小和效率问题。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一方面,进行现代化建设要求劳动力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较多的资金,可供高等教育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国家财政)十分有限。人所共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费用大、效益差、质量保障系统不完备、活力不足等致命弱点。显而易见,按照传统的国办、直属、统管、封闭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要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可能的。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现代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现代社会生活和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趋势。广泛而客观的社会需要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现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也不尽如人意,与普通高教相比,除招生对象、办学形式略有区别外,办学模式,如校园构成、组织机构、管理方式、招生毕业、教学过程基本类似。从整体上看,成人高校普遍规模小、质量低、信誉差,不少成人高校成了企事业单位的沉重包袱,面临前途危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的国家投资少、社会效益高、生源丰富、开放灵活、工学矛盾小等特点,已开始由主要是一种考试制度,演化为主要是一种教育制度,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基础。
就我国教育工作的全局看,应当在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效益的同时,把重点(经费)放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上。就高等教育来说,应当在稳定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重点扶持和研究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努力形成并使三种教育形式齐头并进。而建立和健全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制度,鼓励自学成才,是我国增大教育储备的有效途径。以国家考试方式激发广大群众的学习热情,引导社会力量办(助)学,并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是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穷国办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大理智抉择。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有利于我国重新树立重教倡学的良好社会风尚,而且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乃至多快好省地培养一支高水平、复合型的科技研究队伍和管理队伍,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支足够数量、质量合格和搭配合理的人才队伍
生产力由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三个因素构成。能否形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不仅与是否具备上述三个因素有关,也与三因素之间能否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对应关系)有关。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方面,劳动力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及其配置结构具有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根据现代经济的要求,劳动力队伍主要应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一支数量精干、素质一流的科学家队伍,这是我国在各种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二是一支适应现代经济,善于科学管理的管理干部队伍,这是现代经济的规律——管理出效益所决定的;三是一支强大的、能把握现代科技发展方向的、从事设计开发的工程师队伍,这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四是一支能掌握和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技术工人队伍,这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
建设这样一支宏大的、结构合理的劳动大军只能依靠教育。其中,建设一支较高素养的技术工人队伍主要依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包括职工继续教育),而足够数量、较高质量、搭配合理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则主要依赖于一个结构和专业设置合理、具有相当规模、水平较高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我国现有国力,要让普通高等教育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是力不从心的。而自学考试制度则使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有了可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开始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明确了“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的原则。按需设考、学用结合——及时增开新专业、停(改)考老专业,充分发挥自学考试机动灵活、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和优势,不仅能选拔足够数量的人才,而且可以在质量上保证人才的规格及其合理搭配。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的以专科为主的专业设置,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质量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足够合格人才的任务,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内涵还应进一步拓展。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学历认定性的国家考试,只有国家授权的部门才能组织这种考试。由于这种考试是与一定程度的身份和利益调整相联系的,所以它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为了完成为经济建设培养适用人才的目标,当前我国自学考试在稳定学历考试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凭借国家考试的权威发挥其优势,并进一步拓展其功能。
第一,举办以岗位培训为目标的专业证书考试。专业证书考试可以与学历考试衔接。获得专业证书后,可继续加试学历规格要求的其它课程,全部合格后核发学历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第二,加强对成人高校的监督并组织统一考试。目前,我国成人高校普遍质量不高、信誉较低,自学考试可以运用国家考试的权威和信誉,对所有成人高校组织评估与认定学历融汇的考试。这样有利于对成人高校的有效管理和保证教育质量。进一步发展,还应当运用考试对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进行检测。
第三,加强与高等学校和其他办学形式的横向联系。自学考试的优势、质量和信誉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但也有自己的不足,如难以进行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的考核。这方面可以利用普通教育的长处,委托有关学校完成某些环节,从而开拓自学考试的专业面。
可以相信,只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地调整考试专业,充分发挥自学考试规模宏大、专业齐全、结构合理、投入经济、调整灵便等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助学的积极性,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配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就能完成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任务。
三、有利于调整社会人才构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社会人才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全社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才之间的比例,二是指不同专业知识和技术层次的人才之间的比例。前者反映社会人才的整体素质及其潜力,后者反映社会人才的配合状况和整体效能水平。
要提高社会人才的整体素质及其潜力,主要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普及教育并提高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全社会的文化层次;二是确定各级类学校招生人数及其比例关系,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在这两方面自学考试制度都大有可为。就高等教育来说,普通高等教育期限长、费用大,要在短时期筹集大量资金用以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层次是很难做到的,而自学考试制度可以起到独特作用。它可以通过鼓励人民群众自学,大面积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对合格者资格的认定提高社会人才的层次,提高我国社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潜力。
社会人才的总体调整与配合,除了教育,别无它途。而在解决社会人才配合状况和整体效能上,自学考试制度同样大有可为。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迅猛发展,复杂多变,而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周期较长,这必然造成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在数量、层次、规格等方面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改革学校教育,尽可能使学生有较宽厚的基础与适应能力,但这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可以说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发展所谓“非正规教育”,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自学教育以及其它类型的业余教育。在各类非正规教育中,自学教育是最具开放性、全面性、社会性、灵活性,而又投入最少、工学矛盾最小的办法。其实质在于,自学教育充分适应了现代大生产、大经济的革命性,找到了一个及时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机制。而这一点,普通高等教育,乃至其它成人高等教育形式都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自学考试制度对社会人才流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才流动一般包括三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才在不同性质的劳动部门或工作种类间的流动,如从采掘业流向制造业,农民变为工人;二是人才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如农村流向城市,东部流向西部;三是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如“蓝领”变为“白领”等。人才流动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传统社会,人一生要经历两次出生。一次是生物学上的出生,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一次是社会学上的出生,即主要通过一次性教育实现社会身份分配,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现代社会中,将成就标准作为社会身份分配的依据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社会学出生已经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成为贯穿人一生的经常性事件。可以设想,只要各种职业在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方面的获益水平不等,人们就必然会根据有关身份分配的标准,努力去“改善自己的地位”。而各种教育体系也演化成为社会机会和身份的筛选和分配部门。自学教育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种趋势,为各种在职的成年工作者的努力奋进提供了机会和动力。自学考试是一种全国性制度,其学历得到国家承认,全国通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其在社会人才流动中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四、有利于帮助较多的人较快地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变化
有人认为,自学考试仅仅是引导国民学习知识技能并进行某种资格认定。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本世纪中叶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现代化的步伐,不惜耗用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什么原因?通过大量跨国跨文化研究,人们终于发现,现代化是一个结构性概念,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它不仅包括科技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还包括社会、政治的现代化,尤其是人本身的现代化——观念、态度、行为和习惯的现代化。某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没有实现预期的结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虽然引进了设备和技术,但是使用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人还不是现代人,他们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仍是旧的,无法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节奏和速度,无法对付经济领域的复杂多变与职业流动,更无法应付现代国际范围的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挑战。正因为如此,许多研究现代化理论的专家(如亚当斯、本杰明、哈根、麦克里兰等)十分重视人的现代化,强调人的文化素养、精神境界、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对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并认为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
对现代化的认识,我国也经历了一个深化的过程。从50年代孤立的工业化提法,60~80年代的“四化”提法,到80~90年代比较全面的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精神文明不仅限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还应深入到人的文化修养、精神境界,乃至心理素质等广阔的空间。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快速而有效地形成人们的现代意识,培养人们的现代行为方式,学校教育当然责无旁贷,但学校,尤其是学院式教育,较为封闭,学习内容自成体系,计划性强,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其教育对象多是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少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的放矢,难以理论联系实际。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制度就不同了,自学者大多是在职在岗的成人劳动者,他们身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环境中,鼓励他们自学,有利于促进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按需求学。同时,自学为主和业余学习为主的原则,还有利于减少教育资源的投入、减少工学的矛盾。规模宏大、专业齐全、组织得当的自学考试制度可以帮助人们形成现代社会的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开放观念、革新观念)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好学、守时、豁达、进取、乐群、尊重个性等)。它可以促进职工乐于求学,锐意进取,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它可以增强职工的法纪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它可以使职工认识和理解现代大生产、现代大经济以及技术革命和职业流动的必然性和继续学习的必要性,自觉学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都富于积极向上的活力。高质量的自学考试教育及其指导下的学习,不仅能给人们提供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人们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从精神到体魄上完整地塑造一个适应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人。
标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成人自学考试论文; 经济论文; 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大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