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第四中学 723000
摘 要:新教材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来编排的,听说读写都是以“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的,而且每一单元中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这些专题强调学生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提供了任意纵横驰骋、尽情发挥的机会。
关键词:语文课程 标准 主体精神
在初中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认识结构和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们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研究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的实践。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
一、积极的心态
学生不能只被动地把自己当作知识接受者,听教师灌输,任教师摆布,而应该意识到自己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者。因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接受、判断、筛选、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新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原知识结构,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又用新的知识结构对前学习对象进行新的分析、判断、综合,形成新的观点。所以,学习者在接受教育同时,也在进行研究、探索,必须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1.想学。是指学生有一种学好语文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就有了一种积极学习的动力、主动参与语文活动的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首先,让学生明确“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教师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把爱和隐含期望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感受到爱的温暖,树立自我,激发求知欲,产生主动、愉快的求学情绪,增加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智力、情感和素质的多重发展。另外,也要给学生一种成功的满足。“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在一个微小的成功中,逐步提高自身水平和自信心,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2.乐学。指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公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像上海著名女作家果鲁英曾撰文回忆说,小学六年级时,因《爱猫说》这篇作文得了四个红圈(突破了以往三个圈的常规),激发了她学语文的情趣,使她喜欢上了作文,走上了写作之路。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向导”。学生乐意学好语文、有兴趣学好语文,才会积极地主动思考,勤奋地、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或平等的合作伙伴,重视学生的情感过程,创设情境,教出情趣,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上才会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苦学。指学生有一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坚定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对于成才十分重要,求学亦是如此。像年仅12岁的山西临钢小学五年级女生恬恬(化名),留下一份“压力太大”的绝笔后,自缢身亡。她的“自缢”,固然同外在的压力有关,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关键是她心理素质问题。她没有决心,没有自信,没有恒心,害怕困难,害怕挫折,消极被动地对待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最终酿成悲剧。有意志和毅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扬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实现一个个学习目标。
二、科学的方法
1.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思考教材,如这篇课文是在怎么样背景下创作的,表达的中心思想与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与以前学的同一题材(或同类文体)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其次要思考教师,包括教师提的问题,传授的知识、方法、规律等。最后思考自我,就是一种学习总结,譬如通过课文的学习我掌握了什么,如何学以致用,还有什么不懂或有怀疑的问题,查找资料或与同学老师讨论解决。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问。问是教法也是学法。人们把知识叫做学问,把有知识叫做有学问。“学”和“问”连用,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颇有一些道理的。学和问紧密相关,学,须得要问,而有问,才能真正有所学。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即是学习中探索、发现的过程。“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生要多问,善问,课内问,课外问。向老师问,向同学问,向一切内行的人问。只有主动问,主动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论文作者:吴汉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主动论文; 过程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