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电图科 广东 湛江 524003)
(2.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科 广东 湛江 524003)
(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广东 湛江 524003)
【摘 要】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脑中风患者和正常血压人群之间的近日血压变化区别,以寻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脑血管意外之间的联系。方法:分别检测血压变化,观察其24小时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并计算其一日内平均舒张压(ASBP)和收缩压(ADBP)以进行组间对比。结果:高血压合并脑中风组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近日血压变化与其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直接相关,夜间血压下降率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并发脑中风。
【关键词】高血压;近日节律;脑中风;血压监测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3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twee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 group recently the change in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to find links betwee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and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Were detec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24 hour adduction observation of systolic pressure, diastolic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calculate the day aver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SBP)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DBP)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eclin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mple hypertension group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 group (P < 0.05).Conclusion: hypertensive patients recentl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change and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occurrence rate is directly related,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large rate more easily complicated by stroke.
【Keywords】hypertension, circadian rhythm, strok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脑血管意外如脑中风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也是非常凶险的并发症。寻找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与其并发脑中风几率之间的联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焦点1-2。现在,临床工作着意识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实时变化与很多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息息相关3-4。而作为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的脑中风与血压变化的关系,就更加受到重视。本研究着重探讨了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与其罹患脑血管意外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来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3名(组A)和高血压合并脑中风患者73名(组B)。两组患者年龄均分布在57-72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共78例,女性患者共68例。纳入条件:患者不具有其他主要脏器损伤性疾病,经诊断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脑中风患者经CT监测脑内确有病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同时,选取亦处于该年龄段的正常对照73名(组C)。三组样本在患者年龄、性别、血脂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仪器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瑞士生产的无创性便携性动态血压仪监测三组样本24h动态血压。将袖带绑在患者左上臂,袖带自动充气。早上7:00到当天夜晚20:00每20~30min测量一次血压,夜晚20:00到次日早上7:00每40~60min测量一次血压。24h后记录系统中每位患者的血压测量值,测量项目包括:舒张压(ASBP)、收缩压(ADBP)和心率(HR)。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下患者24h内的血压动态节律变化之后,根据测量值计算患者的平均舒张压(ADBP)和平均收缩压(ASBP),使用早上7:00到当天夜晚20:00的血压监测数据计算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ASBP),使用夜晚20:00到次日早上7:00的血压监测数据计算患者夜晚平均收缩压(nASBP)。
1.4 统计处理方式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研究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评价。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处理后可知,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脑中风组患者的ADBP和ASBP值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同理,两组患者的dASBP和nASBP也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但单纯高血压患者的BPDR与血压正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高血压合并脑中风患者的BPDR却与血压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动态监测高血压患者24小时的血压变化有利于医护工作者细致的观察患者血压波动情况,从侧面帮助医生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随着近几年来时间生物学的大热,血压的节律性变化也愈发受到重视,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择时治疗就是对其成功的运用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着意识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实时变化与很多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息息相关。
临床上,通常将BPDR值小于10%称为非勺型血压,或称为昼夜节律消失。而对于那些虽然患有高血压,但是昼夜节律依然正常的患者,称为勺型高血压。已有研究表明,与勺型高血压相比,当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减少时,对某些靶器官会产生损伤作用,如非勺型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加重,这类患者更易患上肾功能损害5。与之相对应的是,昼夜节律的消失也可以作为肾型高血压的诊断指标之一。非勺型高血压容易造成脑中风的原因是:当昼夜节律消失,患者血压一直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而在血管阻力一定的情况下,血管壁承受的压力与血压的数值是成正比的,因此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壁比勺型高血压患者承受更长时间的压力,那么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脑中风的概率也就更大6。
了解非勺型高血压与并发脑中风之间的关系非常必要,有利于临床工作者为高血压患者正确选择降压药物,也有利于药物研发人员找到研发重点。现在很多药物研发机构将降压药的研发重点放在了长效平稳降压药的研制上,但当我们了解到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在抑制心脑血管并发症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我们就会对药物的研发方向做一定的调整。这是因为,当患者的昼夜节律已经完全消失或已经减弱时,越是平稳、越是长效的降压药物对血压的昼夜节律的调整也就越小。因此,有不少科研工作者提出,想要达到保护体内重要器官,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针对非勺型的高血压患者,应该更加注意夜晚的降压作用,注意在夜间加大药量,将夜间血压调整至适当的水平,以便达到正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
当然,想要将这种设想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更多的研究和考察。
参考文献:
[1]李芳,王峥,成静等.高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睡前缬沙坦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60-1262.
[2]冯玉梅,王义围,王洪芳等.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脉压指数、踝肱指数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8):74-76.
[3]程玲,赵娇,吴卫平等.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244-246.
[4]韩瑞梅,李南方,严治涛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9):751-755.
[5]蒋智渊,黄荣杰,钟国强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夜间血压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121-124.
[6]车霞静,倪兆慧,张伟明等.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非勺型节律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9):663-667.
论文作者:张震翼(通讯作者),吴春玲, 陈玲,张谷,关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血压论文; 高血压论文; 节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患者论文; 昼夜论文; 脑中风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