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必须从实践出发,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准确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通过适宜的问题情境,创建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中,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减轻课外作业负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课堂 问题 教学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观点的起点,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课堂问题教学实现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呢?下面简单地谈谈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 创建民主、平等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是创建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的前提
1.创建民主型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民主型教学风格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那些被教师给予更多自主权的学生比那些被教师控制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具有更多的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做论学,以学论教,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同时,在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构建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问题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易感染学生。课堂中当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老师不能表现出烦躁不安,否则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采用各种方法开导学生时,学生会备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思维会更加活跃,问题就有可能解决。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情境氛围,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或输出信息的输入。当然实现这些也需要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3.课堂问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在问题教学过程中,一是课堂问题设计要统观全局,都注意考虑到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尖子生能吃饱,后进生能跟上,即:让尖子生学活,让后进生学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准确围绕教学三维目标,设计不同思维层次课堂问题是创建和谐课堂问题教学的保证
1.体现不同的思维层次。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可以按照六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有关知识、理解、运用的提问属于低层次思考水平;而有关分析、综合、评价的提问属于高层次思考水平。如果在一节课中,只有低层次思考水平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在一节课中,都是高层次水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进程设计不同思维水平的问题
2.创设适宜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是创建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现实而又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表达、交流,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的无穷乐趣。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还要尽可能让问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或问题新颖,激起学生的亲切感和好奇感。更要尽量选择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多方面的联想,发散出许多问题。如创设好奇的实验情境、有趣的故事情境、常见而不知的生活情境、突发性化学事件情境等等。
3.重视课堂问题预设,把握课堂问题生成是创建和谐的课堂问题教学的主要体现。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把学生从只能接受和回答问题的角色改变成解决学习问题的主人和课堂提问的生成者。所以上课教师设计提问时,应通过自己的预设去促进学生的生成,通过学生的生成去完成我们预设的目标;因此在预设中体现我们教师的匠心,在课堂的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也许生成的课堂会乱一些,教学知识目标可能完不成,但可能课堂很精彩、师生互动很活跃,对学生其它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可能很有帮助。
因此我认为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课堂问题教学的关键,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地审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给课堂注入生命,给教学注入活力。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更需要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设计课堂问题,有效地发挥课堂问题的路标作用,同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相异性,对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能够宽容与支持,使之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魅力和挑战的生成性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推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我们老师、家长要学生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去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给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能提高教育质量。
论文作者:虎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和谐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思维论文; 《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