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论文_朱广兵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重症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以及非危重组,在患者入院24h之内,对PLT、D-D、FIB、APTT以及PT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三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FIB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D-D、APTT、PT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死亡组PLT、FIB指标明显降低,D-D、APTT、PT指标明显升高。

【关键词】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6-0100-02

作为急诊常见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是急性重症创伤患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早的发现与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所以探究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重症创伤患者,其中有46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64岁,平均年龄为(35.26±4.23)岁。有32例患者为交通事故,20例患者为高处坠落,其他创伤原因的患者有16例。纳入标准:(1)具有明确外伤史;(2)受伤后在24h内入院治疗;(3)GCS评分不低于3分;(4)APACHE Ⅱ不低于6分。排除标准:(1)先天凝血障碍;(2)严重脏器功能不全;(3)使用活化蛋白C、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4)酗酒、肿瘤史。按照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将这68例患者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以及非危重组,分别有患者25例、31例、12例,同时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这68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有患者12例、56例。

1.2 方法

患者被送入急诊室之后第一时间开放静脉通路,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针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脱水以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24h之内,对PLT、D-D、FIB、APTT及PT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极危重组患者、危重组患者、非危重组患者指标相关指标对比,其中损伤严重程度越大的PLT、FIB指标越低,D-D、APTT、PT指标越高,三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3.讨论

研究表明,有30%左右的急重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在急性重症创伤患者中,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是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3倍多[3-4]。通常患者机体在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会将外源性凝血途径开启,加强机体止血功能,而一旦损伤太过严重,机体代偿能力满足不了止血需求时。虽然通过常规出血检查能够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判断,但是不能掌握纤溶活性、血栓以及血小板等信息。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损伤程度越严重的患者,PLT、FIB指标越低,D-D、APTT、PT指标越高;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PLT、FIB指标明显更低,D-D、APTT、PT指标明显更高,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2]汪波.凝血功能在急性重症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7).

[3]何泠沄,李晓燕.重症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J].智慧健康,2017,3(9):3-4.

[4]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与疾病预后的关系[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7(9):683-686.

论文作者:朱广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急性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论文_朱广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