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学生生命基础,为民族前途负责--金陵中学办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_金陵中学论文

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关于金陵中学办学理念的思考与践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陵论文,理念论文,民族论文,未来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直面现状——不妨说点题外话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我常常被不断的教育事件或现象所震动: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编辑部在整理向全国征集来的3万个问题时诧异地发现,当下的青少年似乎缺少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关注,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年龄跟所提问题的质量成反比,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好奇心,体现不出对科学的求知渴望,缺乏价值的闪光,最终入选的问题反而不如小学生多。

“奥数真的有用吗?”著名数学家杨乐曾经听到过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问题,提问的是个四年级的孩子。孩子说,因为上好中学需要奥数竞赛成绩,所以他和同学们要上很多培训班。学科竞赛本来是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饱、吃好”,而如今却几乎成了全体孩子的“加餐”,不管喜欢不喜欢,吃得下吃不下都得“硬塞”。学科竞赛已经偏离了锻炼综合素质这一初衷,而异化为一种全民性的功利行为。

据调查统计,自杀已经成为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前位死因,在这一人群中中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中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以及自身成长、感情等多方面的压力。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教师节前的讲话中特别提到青少年的自杀问题严重,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如果要为我们当下的教育作辩解,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但是再多的理由也不敌一个钱学森之问。有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已故“苹果教父”乔布斯创造了“苹果”,但几乎所有的“苹果”都出自富士康120万中国青年的血汗之手。120万挣扎在生存底线上的中国人抵不上一个乔布斯的大脑。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长不出那样的脑袋?

当我们震惊于钱老的惊雷一问时,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两位国外名校校长是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的——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中国大学的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缺乏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中国的学生缺乏自主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缺乏挑战权威的勇气。要鼓励中国的学生成为主动的研究者、挑战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倾听者。

理性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011年12月11日,由国务院参事室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主题教育论坛上,袁贵仁部长强调:“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系统培养的观念。现在的任务是如何使之成为校长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的育儿理念。看一所学校是不是先进,不仅看教学条件,更要看教育观念。”这段话已经简明扼要地回答了标题中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教育理念: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教育主体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是教育主体基于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所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自觉追求。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所形成的纲领性认识。从内容来说,包括学校理念、教育目的理念、教师理念、治校理念等;从结构来说,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等要素。办学理念的功能就是要回答学校的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教育?为什么要教育?怎样教育?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共同解决了学校的终极问题:学校是什么?

个案呈现——金陵中学的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方面是思想方法层面的哲学思考,同时又紧紧依托学校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其最终的践行又需要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其内涵既包括认识论范畴的对教育的理解,又包括方法论范畴的运作策略。

2007年11月我接任金陵中学校长之职。这个时期恰逢我国教育阶段转换的关键期——从教育的规模扩展期向教育的质量提升期过渡转变。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0年—2008年间,我国各类学生总数稳定在3.1亿—3.3亿之间,其间只有2005年达到3.7亿的峰值,教育规模总体趋于稳定。无论是从教育的社会自身发展规律,还是从社会对教育的诉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期正在到来。

我深深地意识到,金陵中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百年历史,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学校发展的根基。学校将继承和发扬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用优秀的文化与良好的氛围熏陶人、激励人、塑造人。金陵中学一直秉持“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相结合,严谨治学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深深地根植于这一优良传统之上的教育创新,乃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基于这样的对教育的基本理解,我们提出了“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

翻开金中校史,在金陵中学前身“金大附中”时期任校长长达21年之久的张坊先生,在1929年(那也是一个教育新阶段转型的时期)的《金中校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学做人》的文章,其中有这么几段话:“故吾人入世以来,幼即须学,长尤须学,虽老而犹不能不学。”“立身社会,则治理国家,外为邻邦景仰,内使人民安业,要皆学而致之。”每每读到此,我常有会心。我们所提出的办学理念,算是与创业先辈遥相呼应了。当然,8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我们的办学理念自然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这里首先对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理解:素质教育和追求升学率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以教育目的论的哲学观分析,我认为:

从本质性目的方面看,教育应追求个人潜能的自由适性发展,这是尊崇教育本身的素质教育;

从工具性目的方面看,教育需要考虑社会需求、社会评价、操作公平,应试教育成为应对社会诉求的选择。

金陵中学应该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呢?我的答案是:

一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现代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一定要坚持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动摇。

另一方面教育还有促进社会发展并服务社会的功能,作为升学预备型学校,必须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努力为高校输送高素质人才。

这是一种兼顾理想和现实的理解和作为。

总体而言,“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把教育哲学思考的两个方面,即把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完全结合起来;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与为人类、民族、国家的贡献结合起来。金中教育学生,无论你今后在世界何处,要记住你的根在中国,要为社会、祖国、人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为学生一生奠基”

1.什么是学生的“一生”?

“为学生的一生”体现了学校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一生”不仅是一种时间长度,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它是“生命、生活、生计”的总和。

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就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我们需要各个层面的全人发展教育,希望每一位进入金陵的学生有健康、丰盛,不断精进的生命,懂得如何珍爱自己、他人及自然,发挥潜能,善用生命,造福人类。

对于“一生”,人们大都理解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常常忽略了一生的“生活”。不少人有意无意地把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认为教育仅仅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这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而且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应该是“止于至善”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可以拥有美好人生:掌握谋生的技能,衣食无忧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并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里我还要引入另一个关于“一生”的重要元素:生计。

生计教育不是狭义的职业教育,而是广义的教育概念,它是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进入职业领域并不断进步而实施的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

长期以来,普通中学都在“普通”和“基础”上面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却将每一位受教育者无法逃避的生计问题置于脑后,这与我国的国情是背道而驰的,与学生、家庭、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南辕北辙。

最近,陕西农民韩培印的“梦想与困惑”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这位当年怀揣美好的梦想、拼了命倾尽家产并借债让儿子读书上大学的农民父亲,最终发现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很难找,最终找到一份工作,可儿子的工资收入还比不上自己打工挣的收入,如今儿子反而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这一典型案例的背后当然有教育公平等诸多问题,但就教育本身而言,“生计”的缺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2.什么是“奠基”?

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基”。

“基”即“基础”。这里的“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两部分。“知识基础”不言而喻,也是我们国家相当长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普遍重视的,这里只想强调三点:一是基础性知识,尽可能增加知识基础的宽度;二是科学与人文并重;三是注重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素质基础”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很丰富,我觉得有两点尤为重要:

一是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今天的学生并不缺少聪明、机敏和知识,但缺少对崇高的一种体悟,对价值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金中校友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二是良好的文明态度和习惯。金陵中学“汇文书院”时期有一个“学生十诫”的规定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里摘录其中的部分:

——听课、受到规劝、责备、特别检查时,应保持谦恭态度,不得对老师怒目而视。

——必须参加所有的田径运动,不管能否参加,都应该认为受到邀请是一种荣耀,应感到高兴。

——图书馆内不得喧哗,以免惹火图书管理员。

——必须参加一个文学社团,参加活动应招之即来。

这些规定,都是作为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表述的方式也近乎拙朴,至今读来仍觉得特别有生气,有意义。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规范具有最恒久的价值。

解决了“基”的问题,什么是“奠基”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奠”即“奠定”。“奠基”既是一种合理的行为过程,也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过程。

奠基过程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奠基的内容要宽厚:奠基的操作要夯实;奠基的目的是终身受用;奠基的效果是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主动参与”。“主动参与奠基”就是自己从地底下垒砖头,慢慢地一块一块垒起来。这样的基础会让人感到特别踏实。

英国哲学家怀海特认为,人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靠生命内部自我发展的冲动而成长。这种冲动可以受外界环境的激励和引导而得到正向的发展,也可以很容易被外部的力量所扼杀。

我们认为,教育就是使学生诸多方面平衡不断升级的促进者:

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平衡体;

这个平衡体的改变是可逆的,多方向的;

每个平衡体的势能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教育就是平衡体发生改变的促进者;

旧的平衡被打破,建立新的平衡,将产生教与学的进步。

教育就是等你把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记了,把为考试而背诵的东西都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我认为,那个“剩下的东西”就是习惯,就是能力,就是素养,就是精神法则,这些东西是最根本的,是影响终身的,也正是我们的奠基工作所要做的。为此,金陵中学提供了重基础、宽视野、有特长的课程体系:

具有充分选择性的学校课程体系——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支撑——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

多元的教学模式,共同的价值追求——用生命影响生命

“为学生一生奠基”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架设人生成长的立交桥。我们是升学预备型学校,学生毕业都将升学;但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能力是分层次的,学生将进入不同的高校。人才是呈现宝塔形状分布的,塔尖人才相对是少数,多数在塔基。

我们不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造学生深造成才的基础,而且开办国际部,引进国际先进课程,集天下之长为己长,积极为学生成长架设立交桥。而对“国际视野”我有以下理解:地道的外语对一流人才太重要了;我们需要多种的语言学习、多元的文化交融以及引导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关心国际问题。

(二)“对民族未来负责”

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国际国内的背景:国际背景——当今世界各国推出的学校教育改革新举措,均反映出当前国际学校变革的未来发展趋向。21世纪以来正在进行的学校变革浪潮强调学校具有“未来效能”(Future Effective),即寻找一种基于现实而富有前瞻性的变革思维来引导学校发展。“教育与国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学者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国内背景——我国伴随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学校教育新阶段性特点愈来愈突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变革方向。这一规划是民族走向未来的一种迫切需要,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导向。“对民族未来负责”的理念,正是基于对当前教育形势的认识和对教育改革走向的判断所确立的价值追求。

“对民族未来负责”这一理念的提出,一是出于力求全面发挥教育的两个功能——促进个体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考虑;二是针对当今社会过分强调个人发展、个人成功而削弱对民族的担当意识的现实。

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百年金中已经培养了五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涌现了大批杰出人才和无数的行业精英。他们共同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整天追求“考高分”的学生不可能飞得高、走得远。在教育兴国、人才强国的今天,金陵中学必须担当应有的责任。

作为学校,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培养适应民族未来发展的人才。那么,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

我理想中的金中学子图像:

坚定的信念与理想

热爱生命、身心健康、富有生活情趣

广博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个性、热情、开拓创新精神

务实作风、实干精神

对于国情的真切了解

较宽的国际视野

除了提出上述纲领性的理念外,我们还提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校园焕发绿色生机,让环境放射人文光芒”的教育主张,形成了纲举目张的关系。

(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首先要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有灵气和个性的人,一个个正在蓬勃成长的少年;而教师正是在促进一届一届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命发展,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生命之本质就体现在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生命成长过程之中。这样的生命集群构成了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持续进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激活学生的创造潜力;让生命激发生命,让生命碰撞生命,让生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要善于把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疑问,甚至每一个错误,作为激发生命活力的元素。作为课堂教学,包括每一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求新求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欣赏“爵士乐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焕发青春,积极向前,蒸蒸日上。

(二)让校园焕发绿色生机

绿色校园绝不仅仅指的是绿化的校园,而是指理想的育人环境。绿色象征着在阳光雨露下,充满蓬勃生机、青春活力。绿色校园指的是民主、宽松的氛围,提供学生自由梦想的充裕时空,并让他们为实现梦想努力打造基础。

当教师看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青春活力,就会感到自己的前途也在不断地延伸。金陵中学有一个比喻:“金中是一棵参天的百年大树,根深叶茂,历届师生都是大树上的一片片树叶,树叶的成长靠树根的营养;而所有的树叶又通过光合作用生成养分回报大树。虽经历百年,金中依然永葆青春活力。”

(三)让环境放射人文光芒

人文底蕴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特色。它是历届师生所创造和积淀的,是促进师生成长柔软而又坚实的文化力量。我们要通过文字、音像等文化形态把它体现出来,在师生校友中传播,在学校环境中显露。

科学是人们崇尚的,但科学是把双刃剑,它可造福人类,它也会毁灭人类。而人文主义往往是人类进步思想的体现,是教人从善的。只有把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复兴中华民族、造福整个人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没有人文精神的正确导向,科学技术也可能是第一破坏力!

我们的理念在实践中尚处探索阶段,在前行的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们会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完善。不管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浪潮把我们冲向何方,总有一些最根本的东西具有永恒的价值。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做好每一个教育细节——人类的天空一定会永远照耀着人性的光辉!文明的天空一定会永远闪烁着璀璨的星光!

标签:;  

奠定学生生命基础,为民族前途负责--金陵中学办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_金陵中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