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市政道路景观对城市绿化及整体环境美观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各地区较为重视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并开始将园艺技术运用到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本文以兰州市市政道路景观建设为例,主要介绍了园艺技术与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阐述了园艺技术在市政道路景观中的应用,旨在实现园艺技术与城市市政道路景观的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道路环境。
关键词:市政道路景观;自然环境;园艺技术;苗木种植
引言
现代城市建设不仅注重整体城市的容纳程度和交通便捷性,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道路景观设计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得到凸显。为了切实提升国内市政道路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水平,实现理想化的景观设计与建设模式,业界人士开始尝试将各种先进技术运用到市政道路景观中,而园艺技术就是其中一种。本文以兰州市市政道路景观建设为例,探讨园艺技术在市政道路景观中的应用。
1兰州市情况概述
兰州市区面积1631.6km2,占城市总面积的12.5%。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知名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从2002年起,兰州市开始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07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后,兰州乘势而为,开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奋战之旅。截至目前,兰州市区绿化覆盖率、区绿地率已分别达到38.11%、33.92%,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36%、31%),公园绿地达148处,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0.0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6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1.2%。2013年8月5日,总投资5.07亿元、兰州市首个下穿工程——天水路(宁卧庄)下穿读者大道道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施工占用了道路两侧绿化带,仅将天水路两侧大国槐树保留不移除。道路现已恢复通车,但市政道路景观仍需提质改造。结合兰州市的道路情况,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需对乔、灌、草、花等主要景观植物进行改造,在增加绿化率的同时合理搭配植物,达到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及对局部温湿度进行调节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消减噪音,呈现出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形成较为理想的植物群落化生态格局[1]。
2市政道路景观及其构成要素
通过对市政道路景观本质的分析可以发现,道路景观设计是从美学角度入手,按照自然环境与路域景观协调性原则,通过采用合理的景观设计方式,为驾乘人员提供和谐、安全和舒适的视觉感受。基于此,兰州市天水路道路改造工程整体景观设计要以绿化为主,要在恢复道路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人为景观营造,以丰富路域环境文化内涵,确保其外观形象和环保功能达到相应标准,为城市整体景观增加一抹靓色。市政道路景观具有评价多主体、时空多维、景观环境多重和构成要素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景观构成元素主要由立体、自然、人工及静态和动态等元素组成,且对环境性质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而言,道路景观构成要素主要分为道路本体景观和沿线两侧景观两部分:本体景观是整体市政道路景观载体所在,如绿化带隔离布局安排、路线形态及断面布局形式等都属于本体景观内容;沿线两侧景观是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设计得当,会切实提升整体城市市政道路景观品质,同时该景观也会对民众的视觉感受和道路使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对沿线两侧空间的科学合理设计,达到良好的景观布局效果,以营造出舒适、具有观赏性的道路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园艺技术在市政道路景观中的应用
3.1景观结构设计
在兰州市天水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将园艺技术合理融入市政道路景观设计方案中,从宏观角度入手,科学制定市政道路景观整体设计方案,确保景观设计风格与城市、街道及社区文化氛围相符合,与民众审美及习惯保持一致性。例如,针对兰州市基本情况,为丰富道路绿化垂直结构,选“乔木+灌木”2层结构或是“乔木+灌木+花草”3层结构,在保障景观效果的基础上,调整绿地颜色和类型。同时,还要明确各项园艺技术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结合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及城市发展情况等因素,合理规划景观设置地点、大小、形状、所用植物等内容,并确定具体施工顺序,防止出现施工混乱的状况,以保障景观的最终呈现效果。
3.2景观施工规划技术
在制定景观设计方案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及所选植物的生长特征,完成具体施工方案的规划。在选择所用的园艺技术时,要保证技术的实用性,不要照搬套用,确保种植的植物与当地的环境相符,进而制定出最优景观施工规划。同时,在确定施工顺序过程中,还要考虑苗木花卉种植的特殊性,确保种植顺序的合理性,以提升植物成活率。因为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年降雨量较少,在工程施工前应充分考虑这一情况,使浇水措施和工程施工同时展开。
3.3苗木、树种选择技术
苗木与树种选择也是市政道路景观设计施工中的重要一环,技术人员需借助合理的园艺技术,按照景观所在地的土壤、气候及环境等因素,对苗木、树种进行科学选择与搭配;同时还要按照道路区域功能、周边环境及建筑风格,完成对树木的合理筛选,从而搭建起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以为民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在完成苗木及树木选择之后,要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以完成整体景观建设工作。本次景观设计按照“近自然林”的原则,实施混交式栽植处理,以形成一个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群落较为相似的景观。如在进行松树种植过程中,需要挑选根系发达且生长健壮的苗木,以从源头保证苗木成活率,再搭配一些矮灌木或者其他花草,形成错落有致的群落景观[2]。
3.4苗木种植与场地整理技术
在进行场地整理及苗木种植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种植场地整理工作,通过土壤碾压、翻松及杂物去除等手段,为植物提供更加理想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要按照设计图与建设地实际环境,依据科学比例进行地面定点放线处理,并完成对种植行距的计算,以确定苗木种植尺寸,进而展开挖坑种植施工。在进行苗木栽植过程中,需要先添加树池基肥,再展开苗木植入及用水冲灌等,并要在树池完全吸收水分之后,做好树坑填实处理工作,以保证乔木土球和土壤的紧密结合。此外,需要在树干周围搭建树木支护,并按照树木实际高度确定支护具体高度,可以在树高60%的位置进行定位木桩施工,以防止民众及动物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
3.5维护与管理技术
在进行景观维护与管理过程中,一是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与浇灌,要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及整体景观视觉效果要求,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植物施肥及灌溉方案,以保证植物生长质量;二是要定期进行死树清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以往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式,做好病虫害预防与治理工作,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三是要及时检查植被生长状态,结合季节、气候的变化特征搭配种植不同的植被,形成优势互补;四是要在道路附近树立文明警示牌,如“别踩我,我怕疼”等,并定期展开相关宣传活动,降低不文明事件的发生;五是所有维护与管理工作应选择在人流量较少的时间进行,以降低维护管理工作对民众身体健康及正常出行的影响。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的绿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要对园林绿化保持认真的态度,为市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龚龙振. 现代园艺技术在道路景观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园艺,2015(16):96-97.
[2]骆帅. 特色性道路绿地景观分析——以河源市道路为例[J]. 现代园艺,2014(15):91-92.
论文作者:刘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景观论文; 兰州市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园艺论文; 苗木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