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论文_李永德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论文_李永德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酒泉市 735000

摘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科学合理的灌溉不但能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还能有效的节约水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展开论述,探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新思路,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为目标,意在促进农业和资源节约同步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经济也跟随社会化大生产的步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农村经济发展中,农田的科学管理仍然是关键内容,保障农田种植的农田水利事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实现高效的节水灌溉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依然存在着阻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开展的诸多因素,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是未来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的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一下几点:

一是对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脱离实际。目前,往往运用之前的数据、经验作为根据制定农田水力灌溉工程的规划,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的制定,建成的水利灌溉工程无法适应当地农田水利的需要,无法实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节约化、合理化。

二是对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工程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要求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程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工程建设进行当中,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会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施工完成后,却没有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工程投入使用后,会面临长时间无人问津的情况,不利于后期设施的维护和节水效果的保持。

三是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不合理。建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然而因为受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及种植观念的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采用的种植方式依然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就使得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地发挥增效以及增产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在农田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区域之内,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1、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建设消耗巨大,因此,我国水资源处在比较贫乏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寻求农业事业的大幅度发展,更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树立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进行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程建设前对当地资源环境做有效的检测和评估,科学合理的统筹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

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3、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利用3S 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 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 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3)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4)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4、节水灌溉政策的制定

在我国,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方面,需要国家扶持。对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的订购,需设立专项补贴政策。若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国家可以通过金融单位制定一些政策,也可以采用降低税收等政策,鼓励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提高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要得到大力发展,政策的制定十分重要。

三、结束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而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产量高质量的农副产品,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实现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不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证,更是对生态环境的负责,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合理、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是从业者应该为之钻研,致力其完善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静萍,姚萍.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2]杨志刚,柳京华,姬燕茹.漯河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发展思路[J].地下水.2010.05

[3]杨运革.高效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水利.2011.02

[4]陆兵厅长在全省高效节水灌溉大庆现场会上的讲话[J].水利天地.2011.10

论文作者:李永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论文_李永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