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产力中心运作机制及管理模式研究_cpc论文

台湾生产力中心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生产力论文,管理模式论文,运行机制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CPC(台湾生产力中心)成立于1995年11月, 其宗旨是协助政府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界培训人才及改善体质。经过43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具有500余名员工,年收入达10亿NT$(新台币)的非盈利性财团事业法人机构。台湾CPC的发展模式, 尤其值得大陆各地方中心借鉴。

1 台湾CPC是台湾政府的“影子”和助手

台湾CPC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立之初到80年代初, 为其探索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1982~1997年,为台湾CPC 快速成长期;1998年以来,随着台湾CPC领导体制的变换而进入新的时期。

1)不遗余力执行政府“工业自动化计划”, 货真价实荣获“台湾自动化之父”称号。

在1982年,台湾政府提出“工业自动化计划”,委托台湾CPC 组织实施,其目标是采取一定的政府导向,激励企业执行生产自动化,设立新型自动化产业,大力培训企业实用人才,建立一批示范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台湾政府在推动该计划的实施时,制订了优惠的激励方案:

①增加200亿NT$的财政拨款和上千亿NT$的低息贷款实施该计划; ②在台湾CPC成立企业自动化服务团,政府提供专项经费资助, 为企业开展服务;③免费为试点企业进行诊断;④免费为试点企业制订并执行自动化改造方案;⑤政府为试点企业开设7 年期低息贷款用于购买自动化设备,并在台湾CPC指导下有效使用(如果自动化设备功能不满意,政府保证退还企业投资);⑥政府提供补助费用,由台湾CPC 培训人力资源。

最近,台湾的“工业自动化计划”又作了新的调整,除了继续执行生产自动化技术辅导和人才培训外,增加了“自动化系统模组技术、制造业快速回应系统及制造业资讯运筹管理技术”的推广内容,目的是要达到数字化环境虚拟企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台湾企业在追求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与政府政策导向和台湾CPC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原台湾CPC 总经理石滋宜博士也因此而被台湾人称为“台湾自动化之父”。

2)政府抓住机遇推出NQPP(全面提高产品品质计划),中心10 年磨一剑获得硕果累累。

台湾整体经济环境,历经“劳力密集、廉价产品”的时代,昔时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所谓的“经济奇迹”;如今面临国际化浪潮、高技术革命的大潮冲击,台湾又抓住了一次历史机遇,抓住了“品质”这一重要的关键,并于1988年组织实施了“全面提高产品品质计划”,由台湾CPC在全岛开始大力推动全面性的品质意识提升、 品质技术推广及品质人才培训等工作。

台湾NQPP主要内容有:品质人才教育训练;产品品质技术推广;品质综合研究发展;品质意识推广和国家品质奖颁发等。计划中的产业技术品质辅导与品质人才培训费用采用政府补贴性质(补贴比例50%),以期能对企业产生真正的帮助,并促使其提升国际竞争力。

台湾CPC接受政府专项委托,竭力与台湾产业环境结合, 深入中小企业了解其实施品质计划的状况及实际需要,以期能提供最适宜的技术转移与改善等服务。台湾CPC推行NQPP 时主要任务有:全力提升推广NQPP;引进并推广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及技术;积极参与改善企业体质;促进整体产业升级;培育经营管理及自动化专业人才;自动化设备的开发、推广及辅导;促进国际化的交流活动,提升其管理技术地位;技术移转与技术生根;企业家回馈社会等。台湾NQPP由台湾CPC 全力执行迄今已迈入第12个年头,十年多来,已成功地辅导上千家厂商提升产品品质与技术,并培训万余名品质人才,将品质观念深植于企业之中,台湾的产业竞争能力大大提高,“MIT ”(台湾制造的产品)正成为国际市场上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和良好服务的知名品牌。

3)“种子培育计划”年届16,经营管理顾问誉满“宝岛”。

80年代初,由于台湾经济急剧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岛内各企业均因结构调整、自动化、资讯化的发展而迫切需求大批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1983年,台湾政府适时推出“种子培育计划”,委托台湾CPC组织实施。台湾政府每年拨出专项培训经费,补助培育种子队伍(补助比例20%~50%),15年来,政府仅用少量经费(据台湾CPC 培训人员情况估计约15亿新台币)为台湾企业培训了近百万经营管理人才。

台湾CPC 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定位于: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的顾问;产业教育训练的咨商者;产业教育训练需求的提供者。培训种子队伍的重点是:经营管理顾问师、TQ(全面品质)顾问师、 田口方法、 TPM(全员品质保全)、TQM(全面品质管理)高级企划人才、企业高级、中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品质管理专业经理等。“种子培育计划”现在每年培训人次约7~8万,培训时间7200学时,为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培训了大批实用人才,进而成为台湾经济再成长的新动力。现在一大批经营管理顾问师活跃在台岛内外的台资企业,为台湾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谋划策;也有一大批顾问师加盟企业,充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驰骋于海内外市场。由台湾CPC经营管理顾问专家策划的“康师傅”,在大陆一举成名,传为美谈。总之,透过这三个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

①台湾CPC的快速成长,得力于政府计划的引导, 三项计划培育了“三把利剑”,成为台湾CPC的主导业务;②台湾政府的意志、 目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通过非政府部门的非盈利性机构组织实施,效果甚佳;③台湾CPC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政府是台湾CPC的后盾,为之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 下放事务性工作的权限,保证台湾CPC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台湾CPC则按照政府的意志、规定的任务与目标,面向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重组有限资源,构造主导业务,服务中小企业,完成政府意愿;广大中小企业利用台湾CPC 提供的服务和政府的部分资助(通过台湾CPC),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的竞争力,达到了政府预期的目标。三者构成一种稳定的社会运作结构。

2 台湾CPC是企业的良师益友和帮手

了解台湾CPC的经营业绩可以发现,在每年的10亿NT$的收入额中,政府以各种大型专案(即计划)资助的费用仅占25%左右,即每年约2.5亿NT$,而3/4的收入是台湾CPC面向企业开展“软”的服务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人才培训约占40%和管理咨询约占30%等,人均收入额约200万NT$约合50万元人民币。显见,这种以“软”为主的服务业是很有前途的。

1)建立快速回应企业需求的组织网络

台湾CPC为适应全岛各地企业需求,使服务尽快回应企业, 而先后在台中、台南、高雄、彰化、斗六、花莲等地建立了办事处,形成服务的组织网络。各办事处实行统一服务规范(如品牌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连锁经营。服务项目基本与台湾CPC的主导业务相同,台湾CPC对各办事处主要提供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和连锁供应等。因此,企业需求可通过各地办事处得到快速反应。如高雄办事处现有人员47人,每年服务收入约1亿NT$,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和品质管理咨询、企业自动化、电脑化及资讯科技的辅导及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等。

2)围绕市场需求培育核心专长业务

核心专长业务是塑造台湾CPC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提供顾客独特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其他竞争者无法取代。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CPC一方面在政府大型专案资助指导下, 抓住市场机遇,培训专门人才,培育主导业务;另一方面,台湾CPC 密切联系广大中小企业,不断改进服务项目,利用资讯科技和网络技术,整合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专长业务,提高了台湾CPC 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品质技术辅导、品质人才训练、自动化技术辅导、经营管理顾问师教育,《能力》杂志及其它媒体等已成为台湾CPC 的核心专长业务,在台湾及亚太地区享有盛名。

3)树立“标竿”,把咨询辅导、策划、 训练等“软”的服务透过“标竿”展现给客户。

台湾CPC 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 例如一家企业想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台湾CPC 提供的服务包括:企业(客户)远景策略规划、方针管理、全面品质(TQ)、组织变革、人力资源、顾客满意(度)、标竿研究、同步工程、研发管理、流程管理、品质改善小组、提案改善、生产制度、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全员生产保全(TPM)、品质机能展开、田口品质工程、可靠度工程、 统计制程管制、日常问题分析与管理、供应商品质管理系统、标准化、失效模式效应分析、管理才能发展课程及ISO9000、ISO14000、QS9000体系等,通过这些服务、辅导,把品质组群建立在企业(客户)的每一个生产经营服务的环节,使之成为学习型环境,把员工变成为注重品质的大师,把品质的观念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并变为自觉的行动。台湾CPC 为了广泛推广其服务的模式,在不同的行业选择样板进行示范,以求全面普及真正提升台湾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品质,强化其经营服务的体质,增强其竞争的优势。台湾的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投县埔里基督医院、台南市详晖工业(股)公司等,都已成为台湾CPC辅导服务、提升其竞争力的标竿企业(客户)。

4)通过培训业务,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在三大政府计划的指导下,台湾CPC 认识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人,人力素质的提高是台湾CPC开展服务的“纲”;因此, 人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产业教育与训练,是面向企业服务的顾问师。教育训练的课程设置全是面向企业,实用灵活。台湾CPC培训中心联系着近10 万家中小企业,每年培训近10万人次的不同课程,近8万名学员在台湾CPC培训之后,都成为台湾CPC的潜在客户群, 使之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业务循环,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总之,透过台湾CPC 与企业的联系可以看出:

①因应市场变化,构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组织网络;②培育核心专长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③树立“标竿”,把自己的服务展现给顾客;④通过培训、辅导,构造自己的顾客群。

3 台湾CPC的“企业”文化

台湾CPC的标识是台湾CPC“企业”文化的缩影。据台湾CPC 首席顾问、原总经理石滋宜博士讲,台湾CPC的标识有三种含义; 一是英文字母C、P、C的缩写;二是一把开启企业难题的钥匙;三是抽象的宝葫芦,里面装有不少灵丹妙药。

1)让顾客满意成为台湾CPC全体员工的生活信仰。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由过去的面向市场转向让顾客满意。为实现CS管理,台湾CPC的工作人员以CS为经营方针,整合内部资源, 建立CS资产管理体系,避免因机能分工而造成部门本位,不断评估CS导向对中心的影响,调查CS指标,设计CS要素,调整事业及服务的方向,进行标准化程序服务,创造了满足CS管理的经营环境。管理咨询顾问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台湾CPC从业人员都要成为专家,要为人师表,不断地学习、实践、革新和进步,永无止境!这就是台湾CPC 员工的敬业精神。在实施政府“三大计划”之初,台湾CPC 就非常注重训练文化精神,培训员工的使命感,把对企业的辅导和咨询作为员工神圣的使命,创造一切条件,发挥员工潜能,激励创新精神,搞好团队协作,形成整体优势,探索了一条适应CS体系和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积累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业务,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2)创造尊重员工人性的管理方法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台湾CPC应用现代资讯科技手段, 按照“透明公开,全员稽核,无远弗届”的原则构造一个既充分尊重人、方便人,又激励人去革新、创造的移动办公、

资讯科技环境(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透明公开是指中心的管理、业务、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等全部实现公开透明,每一个台湾CPC 的员工都可以在中心内部网络上查寻;全员稽核是指员工可以根据网络公布的信息进行监督;无远弗届是指员工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网络上显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台湾CPC要永远创新发展,没有止境!在营造这样的网络环境时, 无论年龄大小,都必须去适应它。因为你不适应现代网络世界,你最终将被抛弃!台湾CPC的IT环境(如图1所示)主要有三部分构成:

图1 台湾CPC的内部网络环境

①通信联系环境。主要包括:大家在哪里(出差、作业、办公地点)(注:台湾CPC的员工一般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全中心约500多台电脑构成办公网络,每台电脑都有编号,员工在哪里办公,只要输入电脑和自己的代码就可以了)、电话语音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远端使用者环境等。为了方便员工办公,台湾CPC可以为员工提供11万NT$的无息贷款购买硬件、软件,通过中心的服务器接通Internet(因特网),把IT环境移到员工家中。

②资讯分享环境。主要包括:专案资讯、厂商往来纪录、部门人力资源、专案(项目)收支即时资讯、部门收支情况、员工个人收支情况、工作记录报告、中心业务报价资讯、培训课程计划信息、班务管理信息、中心财务状况等。

③知识分享环境。主要包括:中心产品资料库、工商时报电子资料库、台湾CPC变革新闻等。

台湾CPC的IT环境,影响和塑造着21世纪的每位员工, 促使员工掌握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和为顾客服务的本能。

3)构建总体系统生产力。

进入知识型社会,最有生产力的不再是自然资源或有形资产,而是人的本身,因为知识、智能、创新是靠人来创造的。基于这种认识,结合自身的服务特色,台湾CPC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总体系统生产力。

在总体系统生产力体系的构造中,台湾CPC 充分发挥人的自主能动作用,运用教育训练和智慧型工具,形成团队协作的核心;通过制度创新、组织调适、策略联盟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应用现代资讯科技的手段合理支配有形资源,形成核心专长业务,产生高附加价值和让顾客满意的服务,这就是台湾CPC的成长脉络。

总之,通过对台湾CPC“企业”文化的透视,我们发现:

①台湾CPC的发展已从最初的生产导向,跨越市场导向, 迈入顾客导向新阶段;

②以人为本,用IT环境塑造21世纪的员工本能;

③独特新颖的总体系统生产力构思,育出了独树一帜的台湾“企业”文化。

标签:;  

台湾生产力中心运作机制及管理模式研究_cpc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