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甘肃 陇南 746000)
【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采用CT与超声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5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取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与超声检查,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定性与定位诊断有效性。结果:超声定位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为94%,CT诊断准确率为9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4%,明显低于CT定性检查的90%(4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采用CT与超声进行诊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CT诊断较超声诊断的定位、定性准确率高。
【关键词】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CT;超声;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090-01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确保患者及时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改善以后,需及早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1]。但因肾上腺的体积相对较小,再加上解剖位置深,所以术前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在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分别应用了超声与CT两种诊断方式,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取50例,患者伴有或者不伴有肾上腺疾病临床症状出现,且均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年龄30岁~65岁,平均年龄(62.25±3.68)岁,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35例、15例;行开放式肾上腺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肾上腺区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别有12例、38例。
1.2 方法
CT检查:检查仪器为16层螺旋CT,对患者行多期扫描;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接受检查,检查范围从T11椎体上缘开始,一直到L2椎体下缘,具体参数设置为采集层厚:0.5cm,电流:350mA,电压:120kV,对每个肿瘤的密度、大小进行测量,并对其轮廓、形态进行仔细观察;行CT动态增强检查时,经患者肘静脉给予其1.2ml/kg泛影葡胺团注,对其强化程度进行仔细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超声:检查仪器采用PilipsIU 22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设置为2MHz~5MHz,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斜切面扫查肾上腺区,右肾上腺区、左肾上腺区分别选择将肝脏、脾脏作为透声窗,将每例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指导患者采用经背部或者经腹部等体位,行不同切面的扫查;指导患者深呼吸、屏气,以此来确保获得清晰的图像;左侧肾上腺区因为会受到气体带来的干扰,可以通过饮水的方式来将透声窗改善;若患者疑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则应该将扫查范围扩大;若患者存在较大的肾上腺区肿瘤,疑诊为铬细胞瘤,为避免患者出现高血压,要注意不可对其过度加压;经超声对肿瘤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回声强度、形态、大小、内部血流、边界清晰度、回声均匀度以及肿瘤具体活动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定位诊断结果与定性诊断结果相关数据均行卡方检验,以χ2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肾上腺区肿物定位诊断的有效性分析
超声定位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为94%(47/50),CT诊断准确率为92%(46/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28,P>0.05);超声定位诊断过程中,有3例患者诊断错误,其中1例为肾脏上极肿瘤,1例为腹膜后肿瘤,1例为肝右叶肿瘤。
2.2 两种检查方式对肾上腺区肿物定性诊断的有效性分析
超声定性诊断准确率为64%(32/50),明显低于CT定性检查的90%(4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25,P<0.05);超声定性诊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将嗜铬细胞瘤合并坏死液化诊断为结核、恶性等不典型表现。
3.讨论
临床上,肾上腺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之前对其进行明确定位与定性诊断有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肾上腺危象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这就充分凸显了术前定性与定位诊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肾上腺具有较小体积,属于腹膜后位器官,所处部位较深,并且隐蔽性较强,具有错综复杂的肿瘤来源[3]。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对肾上腺区肿瘤进行定位诊断时,需要对副脾、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胰腺肿瘤、肾脏上极肿瘤、肝右后叶肿瘤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鉴别诊断。本研究通过分析得知,超声定位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为94%,CT诊断准确率为9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腺具有较高位置,检查过程中易受特殊体型、肥胖、胃肠道内容物、肺部气体、肋骨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漏诊、误诊现象。但与CT检查相比,超声检查能对肿瘤和肝脏、肾脏等脏器活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动态、实时观察,对肿瘤和邻近各脏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肾上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从内部回声、包膜以及肿瘤形态来看,各种病理类型均没有特异性表现存在。与其他肿瘤相比,皮质腺瘤的体积相对较小,且各种类型的肿瘤回声表现有明显差异存在。体积相对较大的良性肿瘤通常具有不均匀的内部回声,在有液化坏死现象出现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髓样脂肪瘤的主要特征为高回声,极易将其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与区分,其他肿瘤的声像图均不会有特征性表现出现,如果只凭借超声表现对其进行定性诊断,那么难以获得理想的诊断诊断,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充分结合。
综上所述,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采用CT与超声进行诊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CT诊断较超声诊断的定性诊断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范存霞,张嘉君,蔡迎迎,等.腹部CT检查发现的939例肾上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37(8):1054-1059.
[2]刘莎,吴敏,金志斌,等.恶性血液病肝脏浸润形成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和CT表现[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1):61-65.
[3]姚金朋,陈雁,周纯武.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29-31.
论文作者:李鹏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肾上腺论文; 超声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准确论文; 率为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