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贵如油,麦管正当时——2014年度山西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春雨贵如油论文,山西省论文,小麦论文,春季论文,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瑞雪兆丰年”。立春刚过,三晋大地普降瑞雪,为冬小麦春季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山西省“十年九春旱、三年一大旱,年年有旱情”。因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的专家们给出了2014年度山西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各地应立足抗长旱、抗大旱,抓住此次降雨的有利时机,做好早春麦田管理,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本年度,山西省冬小麦苗情特点:一是苗情差异大,两极分化严重。临汾、晋中多壮苗,运城、晋城多弱苗。目前,全省冬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为3︰3︰4,其中水地为5︰4︰1、旱地为2︰3︰5。临汾、晋中冬小麦播种前后降雨多、墒情好、播期适宜、整地质量高,冬前苗情素质好,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水地亩总茎数70万~80万,单株分蘖2~2.5个;旱地亩总茎数80万~90万,单株分蘖3.5~4.5个,水、旱地一、二、三类苗比例为5︰4︰1和4︰3︰3,苗情好于常年度。运城、晋城小麦播种前后降雨偏少,墒情差,部分旱地小麦播期推迟,苗情差;水、旱地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4︰2和2︰2︰6,旱地小麦苗情较常年差。二是越冬期气温高、升降平缓、波动小,日照充足,叶片干枯较常年轻,目前心叶和叶片基部仍为绿色,呈带绿越冬,冬季死苗死蘖情况未发生,有利于小麦返青。
病虫害发生特点
本年度,小麦播种后气温偏高,有利于麦田杂草和病虫害发生。据调查麦田杂草偏重发生,越冬前许多麦田杂草密度已达10~20株/,部分麦田已达30~40株/
。据山西省植保站对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分析预测今春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红蜘蛛中等发生,运城市和晋城市旱垣、向阳坡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小麦穗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50万亩;小麦吸浆虫轻发生,发生面积55万亩;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80万亩;白粉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30万亩;纹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麦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叶锈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小麦条锈病在运城南部麦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
(一)降雨偏少。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全省平均降水22.8mm,比常年少30.6mm,减少近6成。其中10月,降水17.9mm,比常年少145mm;11月,降水4.7mm,比常年少9.0mm;12月,降水0.1 mm,较常年少3.5mm;1月,降水0.1mm,比常年少3.6mm,为近10年最少。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山西省南部麦区的临汾市降水40.4mm,较常年少15.7mm;运城市降水42.4mm,较常年少27.5mm;晋城市降水46.0mm,较常年少10.5mm。2月4日开始,全省出现降雪过程,截至2月7日大范围降雪基本结束,全省平均降水6.6mm。其中临汾市降水14.5mm、运城降水8.9mm、晋城市降水17.2mm。此次降雪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土壤墒情,但旱情未彻底解除。
(二)气温持续偏高。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山西省平均气温1.7℃,较常年高1.1℃,为近10年最高值。其中10月,气温11.1℃,较常年高0.9℃;11月,气温2.9℃,较常年高0.6℃;12月,气温-3.9℃,较常年高0.2℃;2014年1月,气温-3.2℃,比常年高2.7℃。
(三)旱情发展快。入冬以来,山西省无有效降水、气温高,空气干燥、蒸发量大,气象干旱,农业旱情发展快。据1月下旬测定,临汾市尧都区旱地麦田0~10cm、10~20cm、20~30cm、30~40cm土壤含水量为8.56%、9.95%、14.10%、13.72%;运城市闻喜县旱地麦田0~10cm、10~20cm、20~30cm、30 ~40cm土壤含水量为8.31%、9.78%、10.3 3%、10.89%。大部分麦田干土层5cm以上,严重干旱麦田达10cm。因高温少雨,麦田出现多年少有的几乎无冻土层现象。据调查统计,到1月下旬全省400余万亩冬小麦受旱,主要集中在运城、晋城的旱地小麦。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
2月4日以来,山西省普降瑞雪。截至2月9日,运城、晋城部分县区降雪仍在继续。因此,应以此次降雪为契机,根据目前苗情墒情,以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为中心;以趁雨(雪)追肥、促弱转壮,镇压锄划、增温保墒,科学肥水、促控结合为重点;以增穗数、保粒数、促粒重为目标,做好春季麦田管理。
(一)趁雨(雪)追肥,促弱转壮。
趁此次降雪,弱苗田、脱肥田和底肥不足的麦田应以趁雨(雪)追肥、促弱转壮为管理的重点。目前,积雪未消融麦田亩撒施尿素7.5~10公斤;雪已融化麦田用施肥耧追施尿素7.5公斤;对未施磷肥的麦田应配施磷酸二铵10公斤,促弱转壮,增加亩成穗数。
(二)各类麦田做好顶凌耙耱,镇压锄划,促苗早发。
各类麦田都应在这次积雪融化后墒情适宜时,进行顶凌耙耱或锄划,去除枯叶,疏松表土,增温保墒,促进麦苗早发稳长。旱情严重的麦田,先镇压1~2遍,促使深层土壤水分上移,与这次降雪墒情相接;镇压应与锄划、轻耙结合,先压后锄、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促苗早发稳长。
地膜覆盖小麦做好护膜保墒
地膜覆盖麦田春季应做好查膜护膜,以更好发挥地膜覆盖保墒增温效果。查膜护膜可结合中耕锄划进行,既壅土护膜、松土保墒,又清除杂草。冬前旺长脱肥的地膜小麦,趁此次降雪在膜际撒施7.5公斤尿素,然后中耕锄划,促弱转壮,保墒增温。
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春季冻害
2月至4月上中旬,大幅降温易造成冬小麦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因此,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大幅降温,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可在降温前浇水,增加近地层空气中水汽,调节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无浇水条件的麦田可在降温前叶面撒施草木灰、熏烟或喷施叶面肥等。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冻害也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还有小蘖芽可长成分蘖、成穗。只要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因此,早春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进行补救。主要补救措施:一是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发,提高小蘖的成穗率,可亩施尿素7.5公斤,并配施磷酸二铵2.5公斤;二是及时中耕,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
严禁畜禽啃青
畜禽啃青对小麦生长有多种危害。一是不论旺苗、壮苗,畜禽啃青都会造成绿叶面积减小,光合能力下降;二是延缓返青进程,严重的会造成麦苗死亡;三是造成麦苗机械损伤,易引起病虫侵害。因此,应严禁麦田放牧和畜禽啃青。
水地麦田因苗因墒分类管理,科学肥水,促控结合
已浇冬的一类苗麦田,加强拔节肥水管理,适当控制春季分蘖。这类麦田肥水条件好,返青期总茎数已达70万~80万,属壮苗麦田。早春管理应适当控制无效分蘖,确保个体稳健生长,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灌水量应增加到每亩60方,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提高成穗率,稳定穗粒数。
未冬浇或浇水早的二类苗麦田,根据苗情墒情做好起身期肥水管理,促控结合。这类麦田返青期亩总茎数50万~70万,早春肥水管理以保大蘖、争中蘖为重点,提高成穗率、确保亩穗数。肥水管理过早,春季分蘖多,后期倒伏风险大;浇水过迟,土壤墒情差,早春分蘖少,成穗率低,亩穗数少。返青期亩总茎数50万~60万或表墒(0~20cm土壤含水量)低于12%的麦田,应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亩总茎数60万~70万或表墒高于12%的麦田,可在起身中后期追肥浇水;浇水时亩追施尿素10公斤。
三类苗麦田,加强返青期肥、水管理,以促为主。这类麦田返青期亩总茎数40万左右,早春管理以保冬前蘖、促中小蘖,争亩穗数为重点。目前表墒高于14%的麦田,首先做好返青前期轻耙或锄划提温,促早发,增加早春分蘖,起身期配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提高成穗数;表墒低于14%的麦田,春季应进行两次肥水管理,第一次浇水追肥在第一片春生新叶伸出时进行,亩追施尿素5公斤,配施磷酸二铵2.5公斤;拔节期进行第二次浇水追肥,亩追施尿素5公斤。
旺长麦田肥水管理,以控为主。返青期亩总茎数已达100万以上的旺苗田,个体较弱,主茎和低位蘖穗分化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且封垄早、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基部节间长,后期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应以控为主。一是返青期重镇压,控制地上部生长;二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防倒伏;三是根据群体大小进行肥水管理。无脱肥现象的旺苗田,早春镇压蹲苗,拔节期浇水追肥,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出现脱肥的旺苗田,在起身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旺苗转弱苗。
做好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春季日均温稳定通过5℃后,选择晴好天气,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并严格按照使用浓度、适宜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药害。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巨星干悬浮剂、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或72%2,4-D丁酯乳油;节节麦可用3%世玛油悬浮剂或3.6%阔世玛水分散剂;野燕麦可用6.9%骠马悬乳剂。
按照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的原则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15%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60~70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也可用20%裕丰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全蚀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50~80公斤,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顺垄喷浇。防治麦蚜,每亩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6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麦蜘蛛,每亩用40%氧化乐果25毫升,或20%三氯杀螨醇每亩5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可兼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小麦吸浆虫防治要严把蛹期和成虫期两个关键环节,4月中下旬组织吸浆虫普查,准确监测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确定蛹化时间,在蛹化盛期(4月中下旬),每亩用辛硫磷乳油或甲基乙硫磷乳油加细土制成毒土或3%甲基乙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适当浇水。成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用辛硫磷乳油或菊酯类杀虫剂傍晚喷雾防治;或结合一喷三防进行综合防治。
联系电话:0351-4159087
标签:小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