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篇(四)
慈、俭、柔:老子的从政三宝(四)
王启涛
从领导艺术角度看,老子的“柔”在心理上,体现为以柔克刚(详见本刊2019年第1期)。而在态度上,则表现为谦虚做人,低调行事。
老子曾经说过:“我有三种宝贝,持守而保全着。第一种叫做慈爱,第二种叫做俭朴,第三种叫做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慈爱,所以能勇武;俭朴,所以能厚广;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舍弃慈爱而求取勇武,舍弃俭朴而求取宽广,舍弃谦退而求取争先,是走向死路!”(见《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老子又以行军作战打比方:“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动地进攻,宁愿采取守势;我不敢轻易前进一寸,而宁肯退避一尺。’这样,行军布阵才会不露痕迹,奋臂若无臂,拿着兵器就好像没有拿着一样,与敌人相遇就好像没有敌人一样。最大的祸害就是骄傲轻敌,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如果两军对峙,兵力相当,哀兵一方必胜无疑。”(见《道德经》第六十九章)所以,老子提出:“言语多,政令繁苛,就会加速败亡,不如保持虚静。”(见《道德经》第五章)在老子看来,一个领导者,即使成功了也不可自恃其能,而应该懂得谦虚谨慎,即所谓“功成而弗居”,只有这样,其功劳才会永恒不灭。
然而,我一直认为老子是一个老到的政治家,他所说的“柔”只是过程,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要实现自己的领导愿望和管理目标。他所说的一段话体现了这一点:“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有道的人懂得谦退,反而能赢得人们的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够保全生命。这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这样反而能够成就自己。”(见《道德经》第七章)实际上,老子也是有功利思想的。在他看来,大道广泛流行,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止息,它有所成就却不自以为有功。由于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见《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言:“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我注意到这里的三个词“欲”“故”“胜”。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欲”是主观愿望,“故”是中间过程和实现手段,“胜”就是要达到的目标。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就要张弛有度,就要懂得强弱、兴废之理。最后的柔弱胜于刚强,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领导者要谦虚、要关心下属,而不可盛气凌人、颐指气使。
式(24)虽然消除了辅助参数但θ2中却同时引入了另外的辅助参数ρ.显然,θ2中ρ和x,y是相关的,因此式(24)的结果同样并非最优.为此,在第3步中,利用θ2中辅助参数ρ与目标位置x,y的约束关系来构建方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目标位置的估计精度.考虑的估计误差,则由ρ=x2+y2可得:
综上结果,准确提取概念关键信息,并能运用已有认知结构抽象概念的内涵,是创设型概念理解的关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教学建议。
“柔”在态度上的表现是谦卑、虚心和低调,是不咄咄逼人。老子打比方说:“踮起脚跟,是站不牢的;跨步前进,是走不远的;自逞己见的,反而不得自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得彰显;自己夸耀的,反而不得见功;自我矜恃的,反而不得长久。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这就是在强调个人修养,强调自谦、自胜、自强。老子还把这一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他指出:“善做将帅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轻易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用对斗;善于用人的,待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品德,这叫做善于用人,这叫做合于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见《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要有亲和力的,那么,这种亲和力从何而来呢?首先就是要有一颗谦卑虚己之心。在中国古代,像“孤” “寡”“不谷”这类词,本来是“不善”之义,都是大家不愿意用的。但是,古代的诸侯王常以此自称,这就是在言语上的谦恭,是一种放下身段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体现亲和力的方法。老子甚至把“称谓谦卑”上升至“道”的地位,老子这样说:“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而王公却将它们作为自称。所以,有的事物是从贬损中受益,有的事物是从增益中受损。别人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没有好下场,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根本。”(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1.2.4 体外透皮试验。党参总皂苷用蒸馏水配成质量浓度44.70 mg/mL党参总皂苷水溶液。在透皮扩散仪接收池中加入生理盐水接收液,将鼠皮固定在扩散仪上,移取1 mL待测液加到供给池中,开启扩散仪(温度设定为37 ℃,转速300 r/min),定时取样,取样后补加等体积接收液,分光光度计测定接受液中药物含量,计算药物累积渗透量Qn[12]。
老子甚至把“谦恭”作为一项和平共处的国际原则,认为懂得谦退才能更顺畅地前进。他说:“大国若对小国谦下,便能得到小国的信赖。小国若对大国谦下,便能得到大国的信任。所以,大国谦下而获得小国的信赖,小国谦下而获得大国的包容。如果大国、小国都想得到自己所要谋求的,大国的谦卑处世是最为要紧的。”(见《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老子提出不能靠强权和武力征服天下,而要靠精神与文化的力量,这就是“道”。因为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莫过于战争。战争的惨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师之所处,荆棘生焉”,这两句话道尽了战争的遗患。老子认为,战争总是没有好下场的,败阵者伤残累累,甚至国破家亡;胜利者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武力横行,终将自食其果;武力暴兴,必定自取灭亡。
(选自《国学中的领导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有删改)
标签:《道德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