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物流规划论文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物流规划论文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问题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园区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在北京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为发端,中国现代物流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实践中,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尤其是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各地城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主要规划内容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物流园区一般是指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城市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与工业园区类似,具有土地开发效应。物流园区的出现不仅是经济和物流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而且还具有丰富和拓展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布局调整、舒缓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带动其他关联产业发展等多种社会功效。

一、我国规划、建设、发展物流园区的背景

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因素同时也构成了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条件,只有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工业、商业和运输达到一定阶段,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1.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物流园区发展的直接动力

分工,特别是社会分工是流通发展的动力,构成现代物流发展的内在机制。社会分工为经济活动的专业化提供了基础,专业化的经济活动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物流园区兴起的直接动力是物流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分工出现后并进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物流规模化、集约化要求集中发展物流产业,将物流活动在空间上联合起来,便于市场主体之间相互协作,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

2.城市化发展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前提

城市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经营与发展的空间载体。经济活动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工业的集中有助于一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人口的集中产生了大量的商品贸易,集中的工业、商业和居民促成了大量的物流需求产生,形成物流园区建设的源动力。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都市带和城市带的形成[1],使得同属于一个城市带中的城市间交流将更加频繁,要求有相应的物流系统为之服务,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3.货运现代化推动物流园区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有了一定进展[2],归纳总结了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工业化后期,由于当前经济结构的高技术和服务化趋势,货运的现代化发展表现为从数量增长转向更注重提高运输质量,运输业者需要积极拓展现代物流服务以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物流园区的出现为货运企业扩大业务范围提供了空间基础。而且,同类物流服务在空间上的集中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4.商品流通方式的现代化需要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连锁经营、大规模自选超级市场、电子商务的出现要求有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与之相适应。商品流通场所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受经营成本、土地价格及城市交通影响,其物流服务部分通常位于城市边缘,以满足大批量进货,小批量配送的要求。当新型商品流通场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求有相应规模的物流服务群体的集中服务,这种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始于1999年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此后,其他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大中城市纷纷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发展速度快、规划建设数量多,但都集中于沿海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已制定或正在研究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或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在这些规划中提出在各省域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数量的物流园区,预计已规划的物流园区多达数百个,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速度之快。

2.由于所依托的建设发展条件和主体功能不同,物流园区呈现多种类型

不同的区位条件产生的物流需求各不相同。物流需求、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城市化水平以及资源禀赋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各地在物流园区规划中依托自身的优势条件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物流园区,形成多种多样的类型(如上表)。

我国规划建设中的物流园区类型一览表

物流园区类型 依托条件主要功能 案例

港口物流园区 港口 国际、国内物 深圳盐田港物流园区;广州黄埔物流

流分拨配送园区、南沙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物

流园区;大连的大弧山半岛国际物流

园区;青岛前湾港物流园区;宁波北

仑港物流园区等。

空港物流园区 航空港航空快运物流 北京的天竺空港物流园区;上海的浦

东空港物流园区;天津的空港物流园

区;广州的白云空港物流园区等。

公铁联运物流 公路、铁路运 多式联运、分 北京的良乡物流园区;天津的南疆散

园区 输枢纽拨配送货物流园区;武汉的沌口公路枢纽物

流园区;郑州的白庄物流园区等。

工业物流园区 经济开发区、 为生产提供物 天津的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武汉的

工业园区、高 流服务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关山物流园

新技术开发区区;仪征得石化物流园区;苏州中新

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

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区进出口产品保 天津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青岛保

税加工物流税物流园区;大连保税物流园区等。

城市配送型物 靠近城区的原 城市配送物流 如深圳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武汉

流园区有仓储基地 舵落口配送型物流园区;大连老港区

市域物流园区等。

综合物流园区 区位、交通、 城市或区域综 上海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南京的王

市场等综合优 合物流服务家湾综合物流园区;徐州的淮海综合

势条件 物流园区;无锡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园区);常州新

区综合物流园区等。

3.政府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环境,为工业、商业以及物流经营企业创造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条件。由于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尚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的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较为明显,收益率较低。因此,政府在规划中较积极,而企业多保持观望态度。事实上,园区建设自身不是为了赢利,是一种社会效益的体现,城市及政府的收益来自于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高。因此,要求政府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初期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4.物流园区的规划超前于经济与市场的需要

虽然我国的物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而言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尽管物流园区的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许多促进作用,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也要结合实际需求。普遍认为,我国的物流园区规划超前于经济与市场需要,这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超前于经济与市场需要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重复建设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着盲目追求投资速度而忽视效益的现象,造成空置率达60%。

三、我国物流园区建设模式选择

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建设发展物流园区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从总体上可以将物流园区建设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模式:经济开发区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及政府主导支持模式[3,4]。当然,在实际运作中,可以综合采用这4种基本模式。

物流园区的经济开发区模式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该模式要求政府在特定的开发规划、政策下设立专门的开发部门进行经济开发。通过物流园区的经济开发,引进优秀物流企业,改善城市流通环境,在规模化物流运作资源及条件支撑下,创造城市发展的支撑点。

工业地产商模式,是将物流园区作为工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应工业项目开发的适宜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均有此种开发模式的范例。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以主体企业的经营实力为中心,整合城市的存量资源,利用企业在物流方面和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势地位,在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在物流园区内的聚集,乃至吸引物流环境依赖性强的企业入驻,实现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目的。

政府主导支持模式是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持园区的初期运营,并以优惠政策吸引物流企业入驻经营,此模式要注意避免物流企业的“圈地”行为。

四、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处理好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5]

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速度快,种类多种多样。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的物流园区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相邻同一类型的物流园区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这就要求不同层次的政府管理机构发挥相应的监督、管理、调控职能。要形成资源优化配置,高运作效率的物流系统,必须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中央政府要从全国宏观整体层次规划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为地方政府制定当地的物流园区规划提供指导,避免重复投资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地方政府应积极配合上级的规划,认真执行有关政策,同时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交流。

政府与企业在市场中的基本关系可以明确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经济发达地区,物流市场化程度高,应让物流企业在市场中参与竞争,政府搭好空间平台。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这就需要政府出资以企业化运作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的初期建设工作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待市域经济和物流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后,政府要及时转变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角色。

2.应注意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合理运用先进技术

在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中,必须以城市实际需求为中心,切忌建起后无人进驻,有场无市。物流供给能力的建设要与物流市场需求相适应,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不能脱离需求盲目发展。既要发挥存量资源的优势,也要注意增量资源的开发建设,但在空间上必须按照现代物流作业流程进行合理布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合理的成本下采用先进技术,如立体仓库及信息技术,提升物流运作的空间效率,要注意避免盲目追求先进性。

3. 应注意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关系

物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物流的发展也不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水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程度不可能很高,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还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物流园区的建设要考虑我国国情,不能不顾条件盲目上马新建物流中心,应该在原有物流资源的改造提升利用方面多下工夫。发展现代物流是方向,要积极推进,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共同发展。

4.应注意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发展现代物流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但是一定要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绝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对于具体的经营活动,要放松管制,放手让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促进物流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

总之,物流园区的出现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发展背景下现代物流产业和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已经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很快,掀起了一股热潮,这对于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不可避免地,在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要认清物流园区规划的背景和宏观整体环境,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挥好规划、行政、市场等各种不同的手段,协调好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各方关系,注重观念更新和人才培养,这样才能保持物流园区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标签:;  ;  ;  ;  ;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物流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