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郭钊轩,朱大江,朱婧,陈金桃,马诺,周志升,韦德

郭钊轩 朱大江 朱婧 陈金桃 马诺 周志升 韦德湛 张大伟 王夷黎 伍捷阳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 广东佛山 528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生物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确诊后行前哨淋巴活检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各项生物学指标,包括年龄、极性、肿瘤大小、病理组织类型及分级、免疫组化指标等,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各项指标与SLN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大小和脉管瘤栓与前哨淋巴结转移(SLN)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和脉管瘤栓均与SLN有关(P<0.05)。结论 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和脉管瘤栓是影响SLN的独立因素。而肿瘤大小是否与SLN有关需要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前哨淋巴结;多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59-02

腋窝淋巴结分期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可以为患者辅助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1],但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容易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且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部分代替了 ALNB,由于对腋窝破坏较小,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2-3]。然而在临床中有部分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为阴性,这些患者仍有部分日后出现患者上肢水肿,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而,对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生物因素进行研究,来确定与SLN阳性的相关因素,为日后预测前哨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更多的生物学因素。目前这方面的报道较少并且存在争议。本研究总结了2012年至2014年100例SLN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指标,包括年龄、极性、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分级、免疫组化指标等与SLN阳性相关性。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选取 2012 年 5 月~2014 年12月在我院乳腺中心就诊,确诊乳腺癌的患者100例,年龄:47.5±10.34岁。选择符合入组条件者行SLNB同时行乳腺癌手术治疗。

2)纳入 SLNB 的标准:经空芯针穿刺确诊为乳腺癌,或肿瘤已切除活检确诊乳腺癌;原发肿瘤小于 4cm;肿瘤未侵犯皮肤和胸壁;无腋窝和乳腺外上象限手术史;非妊娠期;临床体检和B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2方法 选择腋窝切口位置,取亚甲蓝 3ml 注射于乳晕周围皮下,5分钟后切开,沿蓝染的淋巴管寻找蓝染的淋巴结,取出蓝染淋巴结后再将其周围肿大淋巴结一起取出,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阴性者无需做ALNB,阳性者行ALNB,将清扫的腋窝非前哨淋巴结送常规检查。

1.3 结果分析:收集各项生物学指标,包括患者年龄、癌肿大小、类型、组织学分级、增殖指标、激素受体状态、HER-2 状态和 SLN 的数目等,通过多因素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各项指标与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以后的手术方案提供的参考。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时以SLN状态(阴性或阳性)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许意义的变量和临床上认为与因变量关系密切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肿瘤大小和脉管是否瘤栓侵润与SLN有关(P<0.05,表1,2)。患者年龄、癌肿大小、组织学分级、增殖指标、激素受体状态(ER和PR)、HER-2 状态与SLN无相关性(P>0.05,表1,2)。。

2.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Enter法,将肿瘤尺寸、病理分型、SLN阴性数目、HER、ER和脉管瘤栓侵润带入模型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和脉管瘤栓是否侵润与SLN有关(P<0.05,表3)。

表1 100例患者SLN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

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SLN status in 100 patients(measurement data)

3.讨论

乳腺癌作为全球妇女最常见的实体性肿瘤之一,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亚洲,包括中国,一直都呈上升趋势[6-8]。而前哨淋巴结活检取代直接的腋窝清扫,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然而前哨淋巴结活检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日后出现患侧上肢水肿,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所以研究各项生物学指标和SLN的相关性很有必要,能够为日后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中,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其中SLN阳性者的31例,占31%,与Viale等[9]报道 的SLN阳性率33.2%接近。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肿瘤大小与脉管瘤栓与SLN转移有相关性,其中脉管瘤栓是影响SLN转移的相关因素,与Chua等[10]报道一致。然而,本研究中未发现年龄与SLN转移有关,这和王慧等[11]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跟患者的年龄分布不同有关。

Bevilacqua等[12]发现,ER或 PR阳性的患者比ER或PR阴性的患者,发生SLN转移的风险更高。另有研究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R状态有关,与PR和HER-2状态无关[13]。本研究结果显示,

ER、PR和HER-2状态与SLN是否转移均无相性关。Viale等[9]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中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与SLN转移有关,但多因素分析结果中,病理类型中髓样癌、小管癌和黏液腺癌以及分化程度中中度分化与SLN转移有关。王慧等[11]发现年龄,肿瘤大小和脉管瘤栓为影响SLN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与SLN是否转移有关,但在多因素分析结果中,肿瘤大小与SLN是否转移无相关性,而肿瘤病理类型和脉管是否有瘤栓则是SLN是否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病理类型与SLN无相关,但P值较低(P=0.115),结合临床和以往研究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加入了此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为SLN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和脉管瘤栓是影响SLN的独立因素,而肿瘤大小是否与SLN有关需要将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ur AS,Unal B,Ozbek U,et al.Validation of breast cancer nomograms for predicting the 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fter a positive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a multi-center study.Eur J Surg Oncol,2010,36(1):30-35.

[2]Lucci A,McCall LM,Beitsch PD,et al.Surgic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plus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compared with SLND alone in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 Trial Z0011.J Clin Oncol,2007,25(24):3657-3663.

[3]Mansel RE,Fallowfield L,Kissin M,et al.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 of sentinel node biopsy versus standard axillary treatment in operable breast cancer:the ALMANAC Trial.J Natl Cancer Inst,2006,98(9):599-609.

[4]Bolster MJ,Peer PG,Bult P,et al.Risk factors for 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The outcome of a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Ann Surg Oncol,2007,14(1):181-189.

[5]Ozmen V,Karanlik H,Cabioglu N,et al.Factors predicting the sentinel and non-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6,95(1):1-6.

[6]Chen WQ,Zheng RS,Zhang SW,et al.Report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cancer registries,2009.Chin J Cancer Res,2013,25(1):10-21.

[7]Zhang BN,Cao XC,Chen JY,et al.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2011 edition).Gland Surg,2012,1(1):39-61.

[8]Rashid OM,Takabe K.The evolution of the role of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lung metastasis.J Thorac Dis,2012,4(4):420-424.

[9]Viale G,Zurrida S,Maiorano E,et a1.Predicting the status of 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435 1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treated in a single institution.Cancer,2005,103:492-500.

[10]Chua B,Ung O,Taylor R,et a1.Frequency and predictor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ANZ J Surg,2001.71:723-728.

[11]王慧,王靖,高纪东,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0):769-772.

[12]BevilacquaJL,Kattan MW,Fey JV,et a1.Doctor,what age my chances of having a positive sentinel node?A validated nomogramfor risk estimation.J Clin Oncol.2007.25:3670-3679.

[13]张渤,张晓俊,郭繁,等.787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中华肿瘤杂志,2011,33:67-69.

基金项目:2012佛山市科技局课题(201208006)

论文作者:郭钊轩,朱大江,朱婧,陈金桃,马诺,周志升,韦德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郭钊轩,朱大江,朱婧,陈金桃,马诺,周志升,韦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