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_马克思主义论文

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_马克思主义论文

论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若干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选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历史性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解决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不断推进实践向前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出符合实际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来最重要的历史经验。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科学结合起来这一核心问题,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三卷《江泽民文选》就是这一历史性成就的生动记录、科学概括和集中反映,特别是全面展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突出反映了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深刻领会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准确把握《江泽民文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意义十分重大。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来都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命运,构成了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试金石。能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事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如期实现。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伟大实践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19世纪,他们理论工作的着重点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的理论探索重点是解决俄国革命和革命后的建设问题。毛泽东、邓小平则是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把握其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之所在。综观三卷《江泽民文选》,我们不难看出,江泽民特别刻苦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总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于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从变化的实践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交互作用的基点出发,灵活运用经典作家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科学论述,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正是他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出的科学结论。他多次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从不教条,从不僵化,总是与时俱进,总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① 他经常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伟大继承者是怎样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修正、完善、发展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教育全党一定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贯彻到全部实践活动之中。他反复告诫全党,不顾历史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所有的话都当成不可更改的教条,只会损害乃至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教条主义特别值得注意和警惕。一种是,面对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紧紧依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本中寻找答案,并自视为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借口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假发展马克思主义之名,行抛弃马克思主义之实,照抄照搬别国的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做法。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两种教条主义都会带来严重灾难,危害甚至会毁掉本来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伟业。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江泽民总是及时提醒全党注意吸取历史上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的危害,注意克服僵化保守的思想行为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两种错误倾向。他指出:“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学习和运用,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对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学习和借鉴,也要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② 他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犯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毛病。”他特别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历史性伟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事业,其艰巨性、复杂性十分巨大,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不可能找到答案,一切都要在实践中开拓性地探索进行。面对这场新的革命,江泽民号召全党同志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④ 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规律,江泽民创造性地科学概括了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试金石的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的重要论断。他指出:“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⑤ 偏离了这两点,就会走向教条主义,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

总之,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坚持和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牢牢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根据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力图“化”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基本意图又能指导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甚至全部意义之所在,也是我们深刻领会《江泽民文选》精神实质的关键之所在。

二、紧紧围绕解答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必须也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充实和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此,江泽民多次作过科学阐发,一再强调要紧紧围绕解答中国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语言。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他特别强调:“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⑥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异常生动、复杂、艰辛。正因为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显得十分珍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间,江泽民领导全党在历史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考验不断的多种挑战下,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路径,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也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牢牢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之上。

化外部压力为推力,逐步彰显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解答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于1989年国内发生政治风波之后不久,改革的各项事业繁重复杂。不久,又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严重低潮,两极格局终结。面对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的挫折,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这就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充满着斗争;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时不我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行为仍然严重存在并有新的表现,干涉甚至武力侵犯别国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各国都在寻找自己的战略制高点,否则会损害甚至失掉战略主动权;南北发展差距日益拉大,发展的紧迫性日益加深;因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引发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直接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引发的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曲折,加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对我国占优势,国际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处心积虑地搞垮社会主义中国等。所有这些,都对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构成了巨大压力。面对这些巨大的外部压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信念坚定、从容应对,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绝不当头儿、有所作为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做好自己的事、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核心问题,积极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努力增强国家的战略能力,使社会主义中国以自己巨大的发展成就和独特的民族魅力,赢得世界的尊敬。

化内部挑战为动力,在克服种种困难中实现大发展,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解答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二。13年间,江泽民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领域,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在政治建设领域,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在文化建设领域,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着力点,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准,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13年间,我国的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永远不变的军魂,明确提出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在祖国统一方面,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并按照“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等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工作,成就斐然;同时,对台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绩,成功地遏制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新举措。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并实施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全面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促考验为机遇,在科学应对中走向更加成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解答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三。13年间,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形下,来自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考验也接踵而至,能否经受住考验,同样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华东水灾,“台独”分裂势力猖狂挑衅,亚洲金融危机,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美国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撞机事件,“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等,这样一桩又一桩关系我国主权、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件,使党和国家面临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成功经受住了这些考验,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历史经验。

总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紧紧围绕解答各种实际问题,努力从中找出带有基本规律的东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科学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建立在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上。对此,江泽民科学总结道:“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如果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最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那就不是真正的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⑧

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理论创新的路径

善于在总结经验中前进,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最重要标志。我们党是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论断的,在概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理论的,也是在运用新理论的实践中取得新成就的。归结为一句话: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理论创新的路径、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是我们党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政治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项开创性的全新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前无古人,伟大而又艰巨。善于总结经验就显得异常重要,需要巨大的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江泽民多次号召“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⑨

遵照邓小平关于搞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对的赶快改,不足的要加点劲等重要政治交代,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及其提出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江泽民领导我们党在破解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留下了一系列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此,《江泽民文选》有着很多鲜活、充分的记录。江泽民指出:“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成功、有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汲取经验教训,就会把事情办得更好。”⑩ 他强调指出,“经验和教训总结了,都是宝贵的财富,都不应该忘记。”(11) 而我们党正“是在战胜困难、克服失误、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历史地总结经验,客观地全面地认识现实。只要坚持这样做,我们党一定能够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实现新的历史任务中写下灿烂的篇章。”(12)

从某种意义上讲,《江泽民文选》的每篇文献都是科学总结经验的结晶,有些篇目则直接是以总结经验为题目的。其中,既有对党和国家全局工作进行系统总结的,像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讲话、在2001年4月2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等重要篇目,也有分别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际形势和对外交往、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专题性的总结等,透过这些重要文献体现出来的总结经验的历程及其积累的成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党是怎样在实践中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的。纵观三卷《江泽民文选》,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社会进步基本轨迹的总结,有关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中国照准自己战略方位的历史经验的论述,有关于认真总和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系列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有关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有关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经验教训的总结,更多的是围绕改革和发展这个主题,关于某些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工作经验的总结和部署,例如,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等,当然,这些经验的总结,主题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所有这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理论的加工提炼,进一步升华为科学理论,便构成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江泽民在深入思考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及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过程中,在对历史经验进行充分的总结和归纳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一定要以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深刻认识13年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在总结经验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进而更好地在未来实践中运用好这些历史经验,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得以更快更好地进行。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3) 但是,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特别是理论的概括、归纳和总结,需要许多创造性的劳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更是如此。邓小平曾经说过,“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地科学工作。”(14)

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地说明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我深深感到,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前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15) 正是这样怀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信仰和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心,江泽民总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观察分析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归纳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他反复说:“我们现在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且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到底,是要正确认识和进一步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要继续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江泽民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以鲜活的语言,精辟、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向何处去所涉及的一系列重大、根本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江泽民文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大成者,集中展示了这一科学理论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在不断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了我们党最重要的执政兴国的大经验,这就是:一方面紧紧抓住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绝不动摇,一方面紧紧抓住党的自身建设这个关键绝不放松,两者相得益彰、互为动力,使中国社会在历经重大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稳步前进。对此,江泽民在2000年1月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中进行了科学概括,指出:十年来(1989—2000年),“我们最关注的是两大问题:一个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一个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强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之处,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的。这一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发。2006年8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又精辟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21个主要方面的重大创新性论断以及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10个主要方面的重大创新性论断。胡锦涛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系列科学论述,对于我们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全面领会《江泽民文选》科学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重要指导思想。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党的事业要前进,必须有回答和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18) 这句话正是江泽民领导全党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决心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前一年,江泽民75岁,担任党的总书记已经12年多了,担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快12年了,担任国家主席也8年多了。是年8月31日,他在谈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性问题时,深有感触地说:“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很多话,小平同志当时不说,我们这些人是很难说的。”他坚定地说:“我深感,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今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我现在的责任,也可以说我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带头解放思想,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19) 这段令人感佩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江泽民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五、解放思想没有止境

社会主义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永无止境。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在系统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郑重告诫全党:“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在我们的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党同志都绝不能固步自封”。(20) 总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问题上,江泽民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以实际行动宣示了解放思想无止境的科学道理。

在主持党中央工作的13年间,江泽民始终十分注意强调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统一起来,善于根据新的实践说出符合实际的新话,并将其视为事关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在他当选为党的总书记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在对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21)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的大会上, 他说:“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22)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号召全党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23) 党的十五大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江泽民再次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号召,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形成,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新的境界。这一思想正式提出后不久,江泽民就再次中向全党发出了理论创新的号召,指出:“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25) 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再次向全党发出了解放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号召,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26) 党的十六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在大会的报告中,江泽民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更为深刻更为系统的总结。他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7)

总之,解放思想无止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江泽民在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得出的极其重要的经验,构成了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活的灵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大力发扬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在实践中注重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要成就。更为可贵的是,面对世界范围内在发展问题上积累的历史经验以及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审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在吸取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集中代表,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理论上,都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和其它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这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论断,互为条件、辩证统一,初步系统地回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怎样深入向前推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新的贡献,在实践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赢得国际上的广泛赞誉。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实践,面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学好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今后,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28)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党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继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根据实践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理论上的新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一定会呈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我们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全面把握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的全部意义,也就在这里。

注释: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8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2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页。

⑥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⑦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8页。

⑧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

⑨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⑩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

(11)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页。

(12)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13)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页。

(14)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0页。

(15)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页。

(16)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5页。

(17)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1页。

(18)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4页。

(19)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336页。

(20)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9页。

(21)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22)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23)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6页。

(24)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25)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65页。

(26)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27)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

(28)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标签:;  ;  ;  ;  ;  ;  ;  ;  ;  ;  ;  ;  

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