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国企党建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国企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关于深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如何在国有企业中开展党组织建设已成为党建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广度、深度和实效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增强,而且将对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基础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国企生存发展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更有必要明确国企党建的必要性与职能定位,处理深化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针对性地分析破解目前国企党建面临的各种困局,以使国企党建水平的提升有机地融入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创新中,进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一、国企党建的必要性与职能定位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自其建立伊始就着眼于从根本上改造经济基础,进而达到支持相应上层建筑的目标。它不仅表现为国家干预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基本介质。就其经济职能而言,其运营目标也不仅是为了单纯的财富增殖,而是需要通过承担相当一部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职能来确保相应的政治功能。追溯其发展史,社会主义国企的产生并非市场经济的自发结果,而是特定的政治建设蓝图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延伸。更明确地说,我国国企的经济职能与政治职能既存在区别,又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两者在服务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也正因为此,国企党建也是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国企这一特殊经济单位,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掌控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国企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竞争的双重压力,同时也正迎来新一轮的战略调整期,为了确保国企能够保持与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职能相当的政治与社会职能水平,我们有必要在当前国企党建必要性与职能定位的几个相关问题上形成共识。
其一,国企党建是建设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环节。应该承认,近年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入给国企党建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课题。比如,股权多元化对党组织维权利益格局、分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传统的一元领导负责制、灵活的经营管理体制对传统单位制管理模式等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从而也使一些国企管理者质疑党建的必要性,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分割对立起来,从而导致党建工作边缘化现象,而无论是党组织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缺位”还是“越位”,都可能影响到引发基层党组织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脱节断裂,动摇国企党建的群众基础。其实,着眼于国企改革发展的大局,不难发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还是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这一改革在得到了企业党组织这一联系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社会的中介要素支持的条件下,将得到更加顺利的推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关于国企内部党组织领导核心对企业人事管理、科学民主决策和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国企职工的承认与肯定。这表明,国企党组织不但不应也不会成为国企现代化改制的障碍和负担,反而可以通过实现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发挥减少改革中震动与代价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其作为我国国企独特组织资本和软实力优势的价值。
其二,国企党建是确保国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正常履行的必要前提。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主要作为相对独立的盈利主体相比,社会主义国企与国家制度建设和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联系。时下,尽管我国国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行政性责任制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政治与社会职能的削弱,相反,在公共性事务日益体现高度的复杂性与关联性的条件下,上述职能的缺失只可能导致国企与社会和群众关系链条的断裂,甚至侵蚀动摇国企的社会主义性质。事实上,基于社会主义国企以社会目标为主、利润目标为辅的原则,国企党组织的存在与发挥政治影响保证了党和国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动国企资源来实现特定的经济调控与政治、社会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平衡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利性倾向。相反,其实践水平的相对滞后,则意味着国企自身职责意识的淡化,将直接给国企树立服务社会的负责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其三,国企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领导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实践内容。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全方位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国企既是经济单位,又是社会单位,还具有某些政治单位的属性,目前在职工中占到相当比例和规模的国企党员也同时具有工人阶级和党的基层组织成员的双重身份,党的领导也自然需要通过国企党组织延伸到其内部。很显然,一旦国企党组织被弱化和虚化,也就意味着党丧失了对相当一部分领导阶级基层党员的政治领导能力,意味着党没有将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纳入其领导管理的范围。从党的建设事业全局着眼,开展国企党建工作,起到了为探索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积累相关经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发展的历史证明,党的建设不仅仅是领导自觉和上层设计的问题,更多的还需要来自基层实践创新与检验的支持,故而也就更没有理由放弃国企党建这一重要的实践平台。此外,考虑到国企作为经济单位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共通性,深化对国企党建规律的认识还将有助于开辟党组织在后者内部的发展空间,并通过发挥维护工人权益、参与经营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等作用,引导后者与受到党直接政治领导的国企一同致力于服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目标。
其四,国企党建是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党建的重要逻辑依据之一就在于通过对企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之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保持一致。这是社会主义国企独有的历史使命,也体现出其与社会整体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与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会不同,社会主义国企中党组织存在的最大价值并不局限于平衡协调资方或领导层与员工的利益矛盾,而在于经由党组织这一载体对国企党员乃至更多的职工进行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思想教育,从微观的层面看,当国企自身发展遇到困难或是处于重大改革调整阶段时,国企党组织所起到的是协调各种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而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性合力的作用。而站在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国企党组织又要通过塑造新公民来创造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在这一基本框架下,党建中思想作风教育与先进企业文化的塑造、组织建设与企业内基层民主和协商参与机制氛围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并从目标和内容两个维度上内在地统一于建构和谐社会的整体实践中。
需要注意的是,以往我们强调国企党建的意义和职能,往往侧重于从有利于国企本身的改革经营的角度出发展开分析论证,这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如果不把国企党建放到党的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全局的高度加以认识,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导向被动因循旧有体制惯性和人为割裂党建与企业发展内在联系这样两个错误路向,其后果则是国企党组织生存发展空间的逐渐缩小,进而引发国企责任丧失、性质改变甚至更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等连锁反应。当然,也只有通过有针对性地解决而非回避当前国企党建中的种种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上述危局的出现。
二、国企党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次由中组部组织的调研中,参照上述国企党组织职能标准,我们对于目前我国国企党建应然状态与实然水平间的差距形成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认识。具体而言,国企党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包括:
(一)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未实现有机衔接
毋庸讳言,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管理理念到权力运行结构,全方位地重塑了国企的管理逻辑。但由于目前我国国企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整体上尚未完全超越传统的行政型管理的层次,贯彻党的领导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之间还存在诸多矛盾,使得部分国企领导缺乏实现两者统一的信心和自觉意识,或在因循守旧中丧失国企党建跨越式发展的良机,或在边缘化党组织的过程中背离国企改革的初衷。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有必要准确把握目前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之间尚未实现有机衔接的节点。
1.领导机构与领导机制。国企改革发展中,围绕国企党组织在企业领导层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许多争议。由于公司法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国企党组织的地位,而对于党组织以何种形式进入和影响企业领导层缺乏细化规定,导致不同的企业在具体领导机构和机制设计上不得不自行其是。有的企业将党的领导理解为国企党组织领导直接领导企业,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简化为集业务与行政领导权于一身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这实际上并没有跳出因袭传统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范围,更无法与具有一定分权特性的公司治理结构顺利对接。相对的,有的企业则认为,鉴于传统党企部分体制的弊端和目前企业产权形式和人员结构发生重大变迁的情况,党组织应该专注于有限的思想教育和维权等工作领域,不再以组织形式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在此认识前提下,这部分企业的领导尽管可能兼具业务和党务双重职务身份,但往往对党务党建职责兼而不管,而领导体制的虚化又往往成为整个企业党组织和党建工作陷于瘫痪的直接诱因。同时,由于目前党务党建的考核标准与业务和管理业绩考核标准实际上处于“两张皮”的状态,加之部分企业的特殊属性所带来的党组织属地领导与部门领导间关系不清等问题,党对国企组织领导原则的贯彻还面临着许多障碍。
2.管理规范与党建资源。与领导机制方面的问题类似,由于企业作为经济单位的特殊性,党章中一般性的党组织管理规范很难简单照搬到国企党务党建实践当中。比如,对于一些工作流动性较强的企业党组织,是适用属地管理原则还是部门内部管理原则;在一些党员人数相对较少或分布不均的企业内部,如何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如何确保党的工作正常开展等,都缺乏统一具体的管理规范。其中最突出的矛盾还在于,对党管干部原则的强调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建立科学选用机制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许多人的认识还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结果或是回到业务(行政)一把手执掌用人权的旧路上,或是干脆使党管干部的原则虚化,完全依赖法人治理结构三权分立的选任机制。考虑到国企党组织政治领导职能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必然联系,上述两种偏差都可能从根本上削弱党在国企中的实际影响力。此外,管理规范的缺失所引发的问题还反映在国企党组织的人员配置和经费资源难以得到合理稳定的保障,部分企业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出现明显的年龄与人才断层等问题。总的来看,这些都表明目前我国国企党建制度化、规范化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日臻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水平。
3.参与和影响决策机制。就其本质而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精义在于通过一套兼顾效率、科学、民主原则的制度设计改善企业的治理与决策过程,因此,参与和影响企业决策也是国企党组织重要的活动空间。但目前一些企业将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片面解释为党组织领导人以个人形式进入决策层,却忽视了党组织集体领导、集体讨论和广大基层党员参与机制发挥作用,这不但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多元决策主体相对制衡机制的原理相违背,而且实际上弱化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党组织介入企业的决策过程,也更谈不上发挥党组织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依据国企政治、社会责任标准对企业决策制定、实施和反馈施加积极影响的优势。事实上,一些企业党组织主动放弃参与影响决策过程的权力,进一步加深了企业上下对于能力缺失的党组织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负担与障碍的观念,进而波及党组织一系列政治领导、思想教育等职能的行使。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国企中党组织在决策地位、参与决策机制、决策范围、决策主体、决策形式、决策责任等方面都处于规范缺失、实效有限的状况。
4.责任与监督机制。当前国企党组织责任与监督机制的缺失不仅表现在党组织自身党务绩效考核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的虚化,更重要的还反映在党组织作为一种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外的组织化力量在监督约束企业领导和决策的过程中鲜有作为。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法定地位的保障,党组织监督这一原本作为我国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时常无法转化为监督实效,这不仅可能导致一些国企领导借体制改革之名行拒斥监督、垄断权力之实,而且还将使党组织失去了基层党员群众的信任支持,更加游离于现代企业制度之外。
(二)对国企党组织职责内容定位不清
如上所述,国企党组织不仅应该成为公司治理结构在履行国企经济职能方面的得力助手,而且还有必要发挥一些与国企地位责任相对应的政治与社会职能。然而眼下,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实践层面,对于国企党组织的职责范围和内容都存在着许多误区,制约着党组织融入现代国企有机整体的进程。
1.围绕生产经营核心的经济职能。尽管所有的国企都已经认识到围绕推动生产经营核心开展党建的普遍规律,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由于一些企业的党组织相应职能的发挥还停留在口号与即时性运动的阶段,既没有发挥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没有体现党组织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在调动员工生产管理积极性方面的组织优势,而随着一些企业党组织主动放弃在企业三重一大事项中发挥作用,通过党建带动企业效益提升的目标更是无从实现。需要注意的是,从我国国企的本质属性看,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行为都不是自主逐利的动力驱动的结果,而必须受到由执政党所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约规范。一旦缺失了党组织对企业履行经济职能活动的直接介入,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调控能力必将受到消极影响,反过来对国企的整体发展不利。
2.围绕职工维权和思想教育的职能。国企党组织日常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基层党员、职工间开展组织化的思想政治学习、宣传教育和政治动员等活动,同时也需要为其提供与企业和部门进行权益保障协调沟通的渠道。对于前一项职能,多数企业党务工作者都形成了共识,但问题在于部分企业在受到企业生产压力和人员构成改变压力干扰的情况下,对于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党员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思想困惑的自觉意识严重不足。部分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功能被当作外部强加的政治任务,空洞的形式主义使之丧失了团结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正向引导作用。与之相似,一些企业党组织尽管提出了将党组织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口号,但实际上其实践还停留在开展有限的文娱活动的层面,结果不过是把企业党组织变成了某种形式的工人俱乐部,与提升职工思想修养和凝练企业先进文化的目标相去甚远。同样根源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企业党组织在维护基层党员在组织和企业中的民主权利、参与和知情权利,以及实际经济社会权益方面表现消极,没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企业党组织和工会这两大平台作为沟通上下的中介,导致一些党员职工在得不到组织帮助与协调的情况下,不得不越过党组织和工会,甚至采取一些有悖稳定大局的激进手段自力维权。这一现象在一些管理体制改革转型,并且效益出现波动的企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能。毋庸讳言,即使对于社会主义国企,其经济性目标与公共性目标之间也并不总是重合一致的关系。但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由于其产权的不可分割和不可让渡性,无形中制约了其在市场上依据合约原则自由选择的空间,即使在某些竞争性领域,国企也只是以不完全市场合约的形式模拟私企的形态,而这又必须是以国企首先按照国家需要履行政治和社会职能为前提的。按照党领导规范国企行为的原理,国企党组织正是引导企业遵循上述原则的载体。但在目前,由于一些企业党组织在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发挥规制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功能方面的不作为,导致国企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却出现了逆增长。同时,调查反映,许多企业党组织本身对积极组织基层党员职工开展公共服务缺乏自觉意识,其直接后果就是削弱了国企与社会的联系,降低了党在企业基层和基层社会的威信。
三、关于改进国企党建的对策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国企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把握当前党建的薄弱环节,把握关系到党建全局的重点、难点,推动国企党建的实践尽快实现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无缝对接,以达到既发挥组织和政治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反过来服务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提升全局的总体目标。借鉴目前我国国企在实践中积累的一系列成功经验,针对共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处理好国企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关系
正如上文所述,国企党建之所以不同程度陷入虚化、边缘化困境,与国企党建水平不能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水平保持一致,且没有很好地融入后者的实践进程中有着密切关联。为此,我们除了应当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强调两者的内在统一协调关系外,还应该在具体制度机制的改革方面做出努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管理规范。一方面是顶层制度法规完善的问题,即需要在目前公司法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统一细化的管理规程和国企党组织工作条例,也可以通过对原则条目的增补赋予党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国企党组织当中以更强的约束力。同时在规定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的规章中也要明确地载入基层企业党组织的地位、职能、党建目标与内容、考核程序标准等具体条目,以使广大国企党组织有章可循、有制可行。另一方面是国企党组织的基层管理规范。当前一些国企党组织已经在自主探索中初步建立起一些较为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标准管理规范,涵盖了从指标体系、责任体系、跟踪体系、评价体系到考核体系的多方面问题。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对这些规范和经验进行归纳提炼,着手尽快建立部门、行业乃至整个国企系统的统一党建规范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管理规范的制定必须注意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衔接,注重程序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旦付诸实施,就必须得到配套的管理约束力的保障。
2.领导体制。首先应当重视党组织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主体施加政治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过股权结构改革和管理人员构成发生变化的国企来说,是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塑造企业文化认同与融合氛围的核心;还是反过来被党外因素所影响制约,迷失国企党建的自觉和信心,这将是一个关系国企性质保持的根本性问题。为此,党组织除了通过健全完善包括“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进入领导层的机制外,还需要提高国企领导的思想觉悟和综合能力,使之自觉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党建工作中。同时,还应当着力避免党组织自身的官僚化倾向,通过强调基层组织民主和制度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统一性,逐渐清除部分党组织和企业领导个人或小集体专权专断的文化与制度土壤。此外,在理顺部门管理与属地管理关系问题上,首先要明确以垂直管理作为基点,同时也应该明确属地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的协作关系,要积极利用垂直领导部门和横向属地党政、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加强对党务工作人员和基层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务能力培训。
3.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国企党建的实质是党要依靠基层组织嵌入的方式获得强大的组织与动员力量,完成政治使命。具体而言,就是要用党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弥补企业基层较为涣散的自发秩序的组织作用,其根本目标在于改造工人阶级,进而改造社会。在国企基层组织机构设置上,首先要重视延伸基层组织的配置,具体而言,党支部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灵活调整,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可以根据资产纽带、属地关系、项目设置等不同方式组织基层党支部,在基层党组层级和统属关系设置方面也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在党组织机构内部人员配置方面,要尽可能在精简整合机构与提高工作实效间求得平衡,加大基层一线党务工作者的配置比例,缩小从事一般行政性党务工作的干部规模。特别是要解决好建立稳定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的问题,赋予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相应的法定身份与合理待遇,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专职党务队伍建设方面必须特别注意强调党务工作者的年轻化与兼具党务、业务双方面能力,强调对可塑人才的培养教育,以保证这些党务工作者能够充分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信任支持,改变目前国企党组织专职党务人员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同时,还应该特别注意结合不同企业和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实现专职党务机构和人才队伍的灵活整合,避免因规范不具可操作性反而导致一线党组织工作缺位的情况。组织生活方式要实现从单纯的灌输式向更有利于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的互动式的转变。注意发挥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通过积极的宣传和适当的奖励,使争先创优成为基层党员群众自觉的价值取向。组织的工作内容要有机地融入对当前经济、政治、社会形势的学习分析,利用企业内部及所在地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资源,有针对性地及时解答基层党员群众思考现实问题中产生的种种困惑,引导大家端正认识、凝聚共识。
4.参与影响管理决策机制。党在基层管理工作的组织权威,不仅来自于其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导权,而且来自于其管理实效中产生的领导权威。这就需要在完成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嵌入与内化任务需要在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工作全覆盖的目标。加强组织与个人联系作为核心工作,需要依靠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目前,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基层党组织直接管理到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党组织更多地发挥指导、协调、服务等作用的模式转变。从整体形态上看,这需要企业基层党组织实现从传统的“组织——动员”型到“聚合——协调”型的过渡,而这种过渡又是没有统一范本可以遵循的,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在企业管理决策体系内,需要建立起有约束力的党企共管式的领导结构,赋予党组织法定的参与影响决策权,健全各类参与决策的运行机制,如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机制、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间的协调机制、重大事项落实过程中纠错的协调处理机制、重大事项落实的监督管理机制、重大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机制等,以党组织为载体建立起企业内部从形成决策、实施决策到反馈检讨决策、修正改进决策的完整决策过程链条,探索企业内部由党组织牵头开展的政策讨论会、听证会等新形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水平。
5.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不仅是防范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要素,也直接关涉到党在基层党员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在国企党建中,我们应当寓企业廉政建设于党组织廉政建设当中,通过以纪委进入监事会、党组织审查外部与独立董事选聘等组织方式介入对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监督,有效地规范制约权力运行,同时通过党组织建立基层信息公开和群众监督平台,形成党内廉政与群众廉政的合力。党组织还要注重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正面榜样的示范效应,建立组织内和企业内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体系。此外,在加强党组织的内部监督和以党组织为核心对企业领导和决策的监督机制之外,党组织自身也必须接受基层员工群众的监督,惟其如此,才可以认为国企党建监督机制的完善具备了系统全面的内容。
(二)以发挥国企党组织职能为核心改进国企党建
从根本上说,国企党建不仅致力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保障工人阶级的权利;而且也着眼于凝聚基层人心,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谈得上通过抓好人的工作来对业务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企业基层党建需要在基层组织的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使基层组织不仅成为生产力的增长点,而且成为延伸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党政治目标与发展方略的基点。除在探索国企组织运行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衔接过程中一如既往地提升其履行经济职能的能力外,针对目前国企党组织发挥职能的不足方面,我们还应该着力把握以下几方面工作重点:
1.以推动国企履行政治社会责任为中心加强国企党建。有必要突破促进企业内部生产增效和维护企业稳定的视角,从增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基层党建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不仅具有维护经济基础的功能,而且其本质要求其必须在协助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培育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当前国企党建工作中应当通过在思想教育中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实践指导示范效应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应当在传统道德教育、职业精神和素质培训中有机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让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在生产管理中时时提醒自己注意维护国企的社会形象。同时在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关系到基层党员群众利益协调和诉求表达的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公正公平原则,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树立基层组织权威,以提高基层组织引导党员群众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中,除了应当通过帮扶企业内部员工,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权益与福利保障机制外,还应当适时利用国企相关资源,同政府、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展开协作,在诸如慈善事业、社会公益服务等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加强国企与社会的互动沟通。
2.围绕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开展国企党建。从本质上说,国企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国企这一特殊经济单位中的组织延伸,这就决定了国企党建在紧密围绕践行党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宗旨方面与其他系统内的党建具有共通性。所谓对党的先进性和宗旨的自觉践行,不仅要反映在国企党组织善于动员聚集员工合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更应该表现在党组织领导员工、引导企业来忠实地履行社会主义国企的政治与社会责任;此外,党组织在企业内部起到帮扶基层党员群众,积极维护后者权益,及为其提供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组织平台也是切合国企党建根本主题不可或缺的内容。
3.以党组织为核心推动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当前,在社会文化整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国企党组织不应回避现实政治、社会问题,更不应希图简单因循传统教育模式仍能发挥重大影响,而是需要深入到基层一线,及时准确把握基层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文化取向,通过在这些基层力量、新兴力量中发展培养党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工作者的方式,创新丰富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使党员群众更容易接受组织传输的正向引导力量。加强国企党组织的思想教育职能首先需要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尤其是在当前转型中的多元社会复杂矛盾问题面前明辨是非,并通过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向基层党员群众传递正向能量的思想觉悟。同时,针对目前80、90后高文化素质员工思想活跃、个体权利意识较强但同时吃苦精神有所下降、功利思想较重等特点,主要依靠年轻且有能力的基层干部开展能够吸引年轻员工的文化建设活动,重点加强对后者的传统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巩固党的基层文化阵地的目标。此外,党组织的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在于注重党的形象建设与企业形象建设相统一,在企业内部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同时要敢于和善于利用公共媒体和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宣传国企党建的实绩,塑造国企和国企党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当然,国企企业先进文化的建设最终还需要统一到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的全局中来,党组织能不能教育人、说服人、吸引人,能不能坚守住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阵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党组织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实效情况,国企党建中很有必要将这方面的履职内容提上任务序列的优先位置。
(三)立足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带动国企党建
国企党组织存在发展的一个根本理由就在于其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国企特性与软实力的载体,具有许多其他的组织和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国企党建中,需要自觉意识并且充分发挥出这些优势。
1.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引领优势。其重要内容就是对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凝聚共识教育,为此,党组织的领导和党务工作者需要首先提高自身思想觉悟、统一党内思想认识,要紧密结合员工切身感受的企业内外的实际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基层党员群众实际困难、困惑的过程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的必要环节。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组织资源的优势,开拓基层党员群众的视野与胸怀,将其对当前中国发展形势的认识理解统一到符合改革发展需要的积极方向来。确保党组织始终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寓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于党的基层文化凝聚力增强过程中,以为党最终实现社会主体的自我改造与最终解放创造思想与文化条件。
2.发挥党的组织动员优势。这不仅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国企党组在贯彻企业决策、团结党员员工致力于促进生产管理现代化的组织动员能力,也包括了健全完善基层利益表达、基层民主参与和政策传达反馈的组织载体与实践体制的内容。换言之,党的组织动员优势发挥除了依托现有的实体有利条件外,还需要与党的权威树立、党的形象保持等贯穿在一起。
3.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与作风优势。从整体看,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巩固与执政能力提高的一个要点就在于能否坚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路线,当前,国企党建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党组织不同程度地脱离群众所引起的,因此这些问题的治理从根本上还是要回到发挥党的传统优势的路径上来,国企党建所有的规范制度和运行机制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坚持群众至上的基础上,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也必须时时处处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否则,国企党组织就可能因为背离人本原则和群众路线而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标签:政治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党务工作者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党组织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统一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