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激发人才创新动力的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机制
王遐见
(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创造社会财富及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应当像对待自然科学那样给予公正公平、平等共享的待遇。目前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价值明显低估、待遇偏低,产权分布不合理且得不到有效落实,根本制约其主体能动性发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在深化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程中,突破传统“重理轻文”的思维定式,通过培育社会要素主体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全面创新体系,根本解决社会科学价值创新不足问题;将经济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根本解决社会科学价值评估不科学问题;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加大经济成本补偿,根本解决社会科学价值分配不公问题;科学界定社会科学成果知识产权并完善相关制度,扩大社会科学要素主体经营自主权,根本解决社会科学价值保障不力问题,切实推进创新、评价、分配和保障的社会科学价值链优化。依靠构建和实施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综合价值分配机制,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社会财富的共建共有共享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创新活力。
关键词: 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人才创新动力;新时代;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①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创新是实现社会价值之源,分配是激发创新动力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特点,决定了对社会财富增值做出不同贡献的人采用非均衡激励战略,实行不同的分配待遇。唯有如此,才是公平公正的,才能有效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将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落实到社会科学领域,在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基础上,构建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机制;在增加知识价值的导向下完善政府再分配调节机制,保障社会科学要素主体自主多样性的可持续创新创业。
一、社会科学要素的内涵界定与机理分析
社会科学要素是社会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要素的内容很广泛,对其内涵的界定众说不一。从社会学看,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基本成分均为社会要素,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要素、人口要素、心理要素、行为要素、群体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文化要素等各种类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北京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①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哲学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所不同的领域,又是与自然科学方法、技术等密切相关。从价值哲学来看,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和程度,衡量一客体的价值量是以对主体需要满足的程度为标准;一个人的价值完整体现是以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共同满足为标志,并以前者为首要衡量尺度。表明政府和社会既要作为社会价值衡量的主体,对作为手段和对象的社会要素拥有者为满足社会生存发展需要所承担的责任和贡献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并肯定其价值量,又要作为社会财富代理的分配主体,对作为目的和财富创造主体的人按其社会价值贡献相应给予必要的满足与尊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主体价值结构的完善,也才是尊重社会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政府及有关单位只有依据对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的各种要素及其主体贡献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在肯定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的同时,相应采取合理的分配机制满足其主体需要,才是切实尊重和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人格价值。
同自然科学要素相比,社会科学要素除具有规律性、系统性、技术性、效用性等一般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不同的特质。一是结构复合性。大量基础性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重点研究项目或著作创作,正是一个由方面、多层次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其构成要素是多维复合的,在依托基础上,是自然环境与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团体等领域要素的结合体;在文化背景上,是以社会科学为中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的统一体;在思想依据上,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塑造的思想结晶;在价值生成上,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集成;在研究机制上,“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②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在发展态势上,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主体身心规律与主体价值取向、社会目的性、国家战略目标等交融互动。二是成本累加性。其成本,既有现期显性投入的人力、时间、知识、物资、技术、设备、经费等直接性花费代价,亦有各种隐性投入的招待、咨询、交往、社会关系、评估、鉴定等间接性中介费用,还有团队合作、协调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人才优化组合、方案制定与论证、规划实施与检查、质量评估与鉴定等成本管理费用,再有成功经验、大数据、网络信息、市场情报、调研统计、智库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现代服务费用。而且,大量基础性哲社研究工作往往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冷静的思考,多数研究通常是在业余时间内剩余劳动创造形成的,并会带来家务、娱乐、孤独生活、家庭关系、孩子教育、孝顺老人、社交关系等方面机会成本的间接损失。三是综合效益性。从价值工程来看,一个单位的价值体现在推进价值增值过程中投入的成本与功能比率。一个复合社会生态系统价值工程,其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综合体。许多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攻关项目正是复合社会生态系统价值工程,也产生以社会效益为中心,集经济、社会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效益。四是功效可持续性。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既有即时效应,表现为可用直接现实的物质成果和经济效益加以应验、测量,亦有滞后效应,其产权价值常常在近期只显示部分效应,更多更大的正能量则在较长时期逐渐释放,其要素主体人格魅力、信誉度、品牌效应、软文化和技术附加值、政治影响力、凝心聚力的认知功效、示范表率的精神鼓舞作用、理论引导的说服力、知识传授的教化力等潜在的滞后效应,需要作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五是智力密集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夯基固本的奠基工程,通常主要依靠复杂的脑力劳动展开多维创新的智力密集型工作。六是动态变化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开放性的多变量影响的动态系统工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会日益累加,社会变量会持续增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网络信息互联互通,从事哲社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将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动性和复杂性而难度加大,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再开拓创新、发展完善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七是成果价值和产权难以明晰共识。自然科学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成效可以通过试验、推广、应用而以物质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很快得到广泛承认。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往往以理论形式出现的,其经济价值在近期往往只显示很小一部分,或无法显示出来,更多的主要的价值往往是政治性、精神性的软实力价值;加上传统忽视社会科学研究复杂成本、主要以经济效益衡量的评价体系不科学,重理轻文的思维成见,重精神轻物质的奖励方式、出版论著费用过高等原因,使哲社研究成果价值严重贬值和低估,产权难以明确界定。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素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分析表明,在新时代,欲激发哲学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创新的动力与活力,必须构建公正公平、共建共享的按社会科学要素分配机制。从社会科学要素运作的机理来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其要素贡献价值的衡量应是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综合测算的复合评价体系,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是其主要内在机理和基本原则。党和政府及团队带头人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势必需要团队成员采取多样性方式和渠道,各展所长,相互协作、合力攻关,因而其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就是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价值创新、评估、分配与保障的过程,构成一个连锁反应的社会科学价值链。为确保其良性循环,创新动力的有效激励与保障是关键。范柏乃教授提出,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政府支持、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三个方面① 范柏乃,徐巍,张维维,邵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67. 。笔者对此基本认同,深感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既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技术与方法综合集成,形成近期集成成果和近期社会效能,也需要党的领导、政府激励政策与财政经费支持,以及社会重视的人文气息、社会需求的导向、安定团结的文化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由竞争的学术氛围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认为,从社会价值链的视角看,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要素,一是价值创新体系。包括价值创新的主体、客体与介体。影响哲学社会科学价值创新的主体因素包括推进其价值增值的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创新的客体包括研究的对象(政府、单位、团体或个人)、社会问题或学术问题、案件、发展状况的情报等,其介体是可以利用的有关参考资料、技术、设备、工具、手段、承载物、环境等。二是价值评估体系。影响哲学社会科学价值评估的因素包括:评估方针及指导思想、评估参考系、评估标准、各种评价指标、评估方法、评估原则、评估框架等。三是价值激励机制。影响政府及有关单位哲学社会科学价值激励或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资金来源、参评资格、评奖标准、奖励额度、奖励指标、奖励形式、评奖规则、评奖程序、实施方案、约束条件,处罚标准、处罚制度,及其它评奖过程中的应当防范的注意事项等。四是价值保障体系。影响政府及有关单位哲学社会科学价值保障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投资额度与力度、信息发布平台、招投标条件及场所、经费管理文件,中标主体的单位管理监督措施、财务审计程序和制度,对违规操作或未完成标的任务的责任主体问责纠错措施等。只有以完善和实施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机制为核心主线,协调推进和有效激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创新、评估、激励与保障诸环节、诸方面要素生机活力,才能确保社会科学价值链的动态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时势造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理更加复杂的主要矛盾及诸多矛盾问题,党执政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挺身而出,破解难题、协作攻关,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和价值。新时代为哲社人才的创新发展不仅提供艰巨的必要性使命而且也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七”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②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③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41. 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发文反复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增加知识价值、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完善分配体制。这一切表明,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断在解决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④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抓住科研机遇,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党和政府的决策导向,国家财政的积极投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支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社会转型态势,日益完善的政府分配制度等有利条件,及时用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加以武装,必能大有作为、大展宏图,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国家强盛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其三,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案例研究虽多,但重复性研究较多,活动设计趋于形式化,未能真正落实数据分析观念.基于此,研究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联合高校等研究人员应注重积累和开发优秀的教学案例,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观念,充分利用素材体现观念.优秀的案例应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使用真实的数据;利用问题驱动统计活动,体会统计思维;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概念性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给予适当的反馈.
二、构建全身心全学科全方位的社会科学要素价值创新体系
1.明确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奖励的构成成分和表达形式。第一,坚持平等公正和适当激励先进的政治导向。树立激励先进、带动一般的奖励指导思想。凡对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均可根据其创造的社会效益及其价值评估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坚持公开透明、民主协商、科学测量,确保奖励程序和奖励标准、奖励评估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要注意几点:首先,实行非均衡战略,不搞平均主义。要防止按人头平均摊派,或不按评奖标准,按时期周转轮流坐庄,以致失去激励功能和意义。其次,奖励额度不能过大。奖励额度过高,超过政府财政或单位财务的承受能力。因为一个单位的财务支出是多方面的,应该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应保持积累与消费一定的比例,不能影响社会再生产。再次,奖励不能过分集中。要防止把部门创收得来的收益过于集中到个别人,即防止奖励高额只集中于某个人身上,而对于其合作团体则不奖励或太少,显得不公平。对于一个所在单位而言,由于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会直接间接地利用公共所有的设备、场所、信誉或社会影响力,如果将某项创收全部奖励给某个当事个人或团体,对于所在单位多数人而言,也显得不公正。最后,奖励不能太单一。对于大额创收而言,应防止奖励形式太单一,如只给资金,或只给荣誉表彰;还要防止奖励次数太单一,即集中于一次,其激励动能也仅在短期内有效,在以后多次的活动及更长时间里则因没有经费支持而淡化失效。
(二)以社会效益为主,统筹考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政府对社会科学及社会行为的奖项,应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对突出贡献者的超常行为及非凡成果,既要用定量分析的经济核算方法考量其经济成本与经济效益、创造的经济价值,也要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的社会综合评估法,考量其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创造的社会价值,充分考虑其政治影响力、精神感召力、社会引导力、道德教化力等显性的与隐性的效应;应在较长的有效周期全面考评基础上对社会科学要素主体的综合社会效益价值进行合理分配。
不同类型的社会科学要素决定了不同的分配形式。现有的提拔晋级、典型报道、荣誉表彰、奖金、获奖证书、奖章、先进工作者、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以及“三三三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长江学者等激励形式,固然是必要的,但应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和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及人才发展的实际诉求,依据实际成果的内容、类型和价值,设立更多的激励形式和名目,应在以往有关规定基础上给予社会科学要素主体享受更全面更实惠的待遇。应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提出的主张,“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①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推进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全方位协同创新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功能的重要依托。政府的宏观调控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是确保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创新价值的重要保证。“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7. 政府应鼓励各社会科学要素主体采用多样性形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从不同行业不同视角不同学科推进协同创新。一是鼓励技术创造亦即原创新,加大投入,推进社会科学实验基地建设、人才高地建设、创新性改革试点、源头治理等开拓性工程;二是鼓励继承性创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研究,构建现代文化体系;三是鼓励综合性集成创新,推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扬长补短,在综合集成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四是鼓励跨学科协作创新,在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基础上,发挥整体力量优势和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强化整体协同创新功能;五是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协调创新,在发掘地区间及行业间比较优势基础上,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引导、鼓励和协调有关单位和个人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联动创新机制,推进区域和行业间合作共赢和整体发展,全面提升社会综合效应。
三、建立科学公正的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评估体系
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评估是优化社会价值创新主体结构的关键。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8. 在评价标准上,应当依据经济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德才兼备、动态考核和实际成效,“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要向基层倾斜,对在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等,要有一些特殊政策。”②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EB/OL].(2016-11-01)新华网http:/www.gov.cn/xinwen/2016-11/01/content_5127202.htm。 要把握一般评价与重点扶持的战略战术,完善社会科学要素综合价值评估体系。
(一)以突出贡献为主,统筹考量对社会高度负责和突出贡献的价值。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履行正常的岗位职责可以获得基本的绩效工资,而如果高度负责,不仅在岗工作中严把质量关,把风险危情降到最小,同时在业余时间内加班加点,尽快完成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的攻关项目,用自己的科学实验、风险预警体系或精确的数据测算等成果,阻止了突发事故或危险情况的发生,保证了社会环境的治安有序,以及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虽然在考核记录中没有惊天动人的英雄壮举,但其潜在价值巨大,应当充分估量。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难度,遵循岗位责任制,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没有工作失误的守岗价值进行定性评估;对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勇于奉献,对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根据其实际成效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构建差别化的量化评估体系;对既守岗又作出突出贡献者,构建质量统一的综合评估体系;应将岗位绩效考核与突出贡献价值相结合,在稳定提高基本绩效工资基础上,加大奖赏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推进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全身心自主创新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价值创新体系的必要前提。政府的教育文体卫生部门、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和质量标准,引导师生牢固确立爱岗敬业意识和勤学苦练意识,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过程;应按照现代自主探究式教育方式,开放教育资源、搞活课堂教学,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训,构建社会科学要素主体自主创新和充分创新培育机制。为此,政府应加大创新创业的基金投入和公共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推进信息化政务建设和办事效率;应加强中介服务和政策引导服务,为企事业单位与科研院所搭建平台;加强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指导服务;加强投资方向和决策研究的服务;“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幅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6. 力争全面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价值创新体系。
2018年4月2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下简称英烈保护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1]。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得到国家意志的尊崇和法律的保护,英烈保护法的实施对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水库安装橡胶坝后,蓄水能力增强,可增加库容447万m3,年弃水量相应减小,径流利用率为60%,利用率仍然不高。水库下游原设有一座高6 m、长86 m的溢流坝。将此溢流坝改建加高,仍采用开敞溢流型式,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如此既可增加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库库容减小的问题,还可以起到缓洪、滞洪作用,减轻河道负担。
(四)以长期价值为主,统筹考量近期价值与长期价值。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 社会可持续发展正是通过个别的近期利益追求与长远价值实现所逐渐达成的。对于为社会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别人和团体,不仅要考量其近期的现实价值,还要深刻发掘其对社会长期发展有益的潜在价值,充分肯定其对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长远价值;对其复杂的有重大潜在价值的战略性项目,不仅预先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还要根据其成果水平和价值进行追踪评估,给予经费追加、津贴或特别嘉奖。
(三)以整体价值为主,统筹考量个别价值与整体价值。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要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发展的合力是由每个人的分力所汇聚起来的,并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因而应当把按劳分配与按社会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鼓励各尽所能、多劳多得。在处理个别具体利益与社会一般利益关系问题上,对于一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重义兼利的原则,即注重维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共同利益,同时兼顾正当合理的个人和集体利益;对突出贡献者超常行为的个别价值与整体价值给予充分评估,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奖励;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的政策要求,“对实验设备依赖程度低和实验材料耗费少的基础研究、软件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等智力密集型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特点的劳务费、间接经费管理方式。项目承担单位可结合科研人员工作实绩,合理安排间接经费中绩效支出。”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EB/OL].(2016-11-07).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1/07/ content_5129805.htm.
围绕新余市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仙女湖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等重要工作,她带领班子及干部职工创新监管举措,完善管理制度,构筑联动机制,有效打击了食品违法经营行为,切实维护了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多年来,全区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依据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创新价值评估的结果给予适度合理的待遇,是根本调动社会科学要素主体进行价值再创新的推动力;规范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分配体系,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尊重和维系社会科学要素主体权益的重要体现。政府应当切实“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EB/OL].(2016-11-07).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1/07/ content_5129805.htm. 应当明确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奖励的构成成分,推进奖励形式的多样化,规范基本操作流程,尽力完善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分配体系。
四、完善公道公平的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分配体系
(五)以道德价值为主,统筹考量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在道德领域,注重履行人的义务和责任,虽也强调尊重人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通常是不对等的,更多的是强调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激发突出贡献者持续为社会作贡献,应当将经济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结合,以给予精神上或政治上的荣誉激励为主,以对其经济成本及身心受损代价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为辅。对不同类型的造福社会或减少社会危害的公益性创新成果及社会效益行为(类似或具有见义勇为的善举),应根据其价值创新的难度、经济成本、危险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区别对待,在比照以往奖励标准基础上结合物价上涨因素适当提高,不能机械地照搬传统对抢救物资经济价值1-5%的比重提取奖额。③ 参见王遐见.论按要素贡献分配机制的完善[J].社会主义研究,2005(1):69-70.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此方面政策还不健全不公平,制约着社会风气的改善及社会诚信和政府诚信。
社会财富积累和文明进步依赖于社会科学价值的创新。能否充分调动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创新的积极性是实现国强民富目标的关键。政府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采取良策,引导和促进社会科学各要素主体全身心自主创新、全学科价值创新、全方位协同创新,探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价值创新体系的整体发展战略。
第二,应明确奖励和资助的对象。社会科学要素与经济要素虽有内在联系,但在分配主体结构、功能表现及价值量上又是有差别的。在分配对象上,按经济要素贡献价值分配的对象是由企业根据劳动力、技术、土地、资本、管理等生产和再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和资本增值作出的突出贡献价值,是在初次分配后进行的经济奖励和再分配调节。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分配的对象是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单位根据行为主体对社会效益增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显示具有普遍意义和战略影响的成果价值,是在社会科学要素主体进行正常工作领取个人收入之外,再次对其特殊贡献和非凡业绩给予奖励或资助。作为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价值的社会科学要素构成,本质上是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社会化拓展,在哲学社会科学要素投入及其贡献价值的成效形式上主要有:论著(含学术报告、教材、论文、专著、调研报告、政策咨询报告、形势分析情报等);科研项目(含基金项目和非基金项目、重大重点课题招标项目等);先进典型(含社科领域各种先进分子、优秀工作者、享受政府津贴和荣誉称号的人才等);人才培育(含知识传授、业务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培训基地建设等);公共管理(含公共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制定、项目管理、质量监管、出版发行、组织协调、行政管理等);公共服务(含信息引导、创新创业咨询服务、政务办理、勤政爱民行为、人才推荐、劳务输出等);平台建设(含项目洽谈、学术会议安排、公共文化活动、学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研究基地建设、实验室工作等)。其中,以论著、科研项目和先进典型为核心标志,也是哲社矛盾最突出的地方。
第三,应根据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全面发展的需要,采用和创新多样性奖励和资助形式。科研经费资助应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拉开差距、分层分类,既鼓励杰出的人才或能人发挥个人及团队优势,攻克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重点复杂难题,激发拔尖人才“华山论剑”、共商治国理政大计;也鼓励具有较强才能的个人或团体积极努力创新,探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基础性和应用性价值的一般难题,推动群英荟萃、协作创新;还要鼓动八方仁人志士积极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为社会治安、政局稳定、现代化建设、体制改革及全面创新献计献策,勇创佳绩。
推进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全学科价值创新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链良性循环的基础工程。创新是社会科学价值形成和社会财富积累的基本源泉,也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高度重视科学创新的引领作用和驱动效应,强调“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要着力加快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实施好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快在国际科学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6. 从事社会领域基础理论工程研究的哲学社会科学对实现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先导性与统领性作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根本取决于党和政府采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应当通过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提供有关的政策导向服务和信息情报服务,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本学科领域展开深入的调研,切实掌握自身的内外部矛盾和本质特征,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强化学科队伍建设基础上积极组织团队力量攻坚克难。应加强学科建设规划,推进学科系统结构优化和整体功能强化,有效发挥自身的突出优势,在不断创新进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各学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化演进。
2.规范基本操作流程。首先,应明确经费来源和奖励额度。奖励和资助的经费来源应从政府财政收入或企事业单位创收中提取,根据总的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总值确定奖励总额。
其次,确定报奖领奖资格。应根据评奖的类型、复杂程度和奖励总量,确定相应的资格标准。如果奖励总额少,属于个别人专项,则通过简单的民主测评和质量审核即可落实奖项;若奖励总额大,属于社会科学复合奖项,则根据贡献价值大小、和参评人数确定报奖者和领奖者资格。应注意评奖的政治导向性和价值取向性。资格标准应适中,即比基本绩效考核标准略高一个层次。若评奖标准太高,脱离实际可能性,像空中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跳也够不上,如果再占用指标和奖励份额则更显得故弄玄虚、沽名钓誉,况且申报者太少,不能引起众人关注,缺乏鼓动性和吸引力;若评奖资格标准太低,多数人均获得参评资格,然通过选拔淘汰后会有若干人因不能获奖而产生不满或猜疑情绪,易于引发甚至激化矛盾,并且由于其难度和价值较小,许多人都易于做到并达标,也失去激励和表彰意义。
最后是人物刻画的鲜明性,戏剧是以事写人的艺术,同时也需要接受人的观赏。因此,人物的描写合理性就显得十分必要,“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脸”是首要,为了突出人物特色,李渔还主张可以对人物进行适当的角色限制,使其鲜明,[5]情境的描写和对应的旁白映衬人物心理也是一大创新。在当代,不论电视剧还是电影剧本的创作,都必须遵从这一人物刻画的原则。
最后,明确不同价值等级的奖项人数和奖励份额。根据刺激量分布规律,刺激量集中度高则刺激性强,刺激量分散趋于平均化,则趋向于零。应根据奖励总额确定奖励人数及奖励分布额度。奖励总额少,奖励的人数也应同比减少,并设定最高极限。对不同级别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应根据历史的、道德的、经济的因素,以及奖励总额量,参评报奖人数,比照以往的奖励政策和奖励标准,对奖励额度略有提高和改进,并确定适当的比例标准,设置合理的递进或递减等级奖项。应拉大各等级奖的奖额差距,对于难度大且价值很大、并能持续发酵的,拟加大奖励比重和提升奖励级别,相反,则降低奖励比重和奖励级别,形成金字塔式的分层奖励级差体系结构,从而有效发挥聚焦效应、竞争效应和导向效应。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是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8]。Hcy由肾脏合成与代谢,当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代谢功能损害时,血液Hcy水平升高,可以与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协同损伤肾脏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细胞,使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增大,造成肾滤过功能损害,加重蛋白尿程度。
五、健全产权明晰的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保障体系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①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31.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大对社会科学要素创新激励力度,科学界定科研成果的产权并完善相关制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氛围,这是推进社会科学价值链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也是切实解决社会科学要素分配不公和激励失信问题、突破制约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创新瓶颈的有效途径。
透过对德国立法和案例的检视,可知法律上的“利益”和法律上的“地位”可以有明显的界分。有学者就此问题指出:“调解的秘诀就在于每一当事人将其评价为较少价值的法律地位放弃,以从对方获取对己较有价值的部分。”⑳德国《调解法》背后根本的价值判断,即当事人均在依法行政的范畴内愿意让渡一部分法律地位的优势,以换取各自利益最大化,亦可节约司法资源,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1.解决学术研究成果产权结构不合理问题。近年来,国内有许多报刊杂志直接或间接地向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有不少刊物的假网站乱收费或学术造假,使论文发表不仅难度加大而且影响对杂志的公信力。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通常是无偿劳动,甚至收支倒挂。一本专业性的学术著作往往是作者积聚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并写作了几年才形成,然为了使研究成果显示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不仅使数十年血本无归,还要多花费数万元的版面费和印刷费代价,科研劳动严重异化、贬值。这种在我国普遍存在的论著产权利益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学者们学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当以提高科研人员成果价值收益分享比例为导向,通过深化公共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在高度评价学术研究成果价值基础上,明确界定与合理布局论著作品的所有权、审稿定稿权、出版权、印刷权与发行权;应坚持“把人作为政策激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产权等长期激励,健全中长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业绩贡献”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EB/OL].(2016-11-07).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1/07/ content_5129805.htm. ,建立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点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在整治学术产品腐败的同时,加大力度整治学术管理腐败;在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报刊杂志和出版社有效投入基础上,落实“逐步提高稿费和版税等付酬标准,增加科研人员的成果性收入”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EB/OL].(2016-11-07).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1/07/ content_5129805.htm. 政策,适当缩减与严格规范论文版面费和出版管理费,强化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2)若施工过程中抓斗卡死,切不可强行提出,可采用高压水或空气排泥的方法排除泥渣及塌方土体,再缓慢提出,必要时用挖竖井的方法取出。
2.解决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责权利模糊问题。近年来,许多人对科研创新和项目申报缺乏动力与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项目主体对项目研究及经费使用的权利不明晰不独立,责权利相分离,经营自主权太低,缺乏充分的资金支配权、分配权和结项后的最终处分权。申报项目固然不易,而申报成功了,经费报销则更难。按现行财务规定,主持人对国家或单位资助的研究资金,除了财务政策允许的专项研究发票报销外,其余部分无权支配,即使是实际用于科研的有关通讯、接待、辅助等交往费用和劳务支出等,也难以凭发票报销。按照一般市场经济规律和合同法规定,在项目主管部门按照标的、数量、质量、时间等标准检查验收合格结项后,就应将剩余基金一次性发放给项目承揽单位。但在现行政策下仍然有许多限制条件甚至会收回;若提供的发票不是用于专项研究而报销的,一经查实,有可能被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立案追究党纪国法,带来“灭顶之灾”。以致许多学者虽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社会价值创新而获得政府的“蛋糕”,然更担心立项后的烦恼,有“自掘坟墓”之忧,从而使政府的科研激励信誉大打折扣,严重挫伤项目申报者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应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对纵向的政府课题尤其是哲社重大重点项目,可试行“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项分开、管理科学”方案,做到:(1)产权关系明晰。政府作为出资者享有项目的所有权,项目承担单位拥有委托代理的监督管理权和对经费的财务审计报销权,项目承担团队拥有经营自主权。(2)政府应进一步放权让利给项目经营团体。项目承担团体作为实际经营单位对项目研究经费依法享有独立的占有、使用、分配和处分的权利,以其拥有的政府下达转让的研究经费,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并对出资者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3)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即出资者按投入项目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拥有对项目研究及成果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委托管理者等权利;项目研究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项目的资本额对项目债务负有限责任。(4)政项职责分开。政府主管部门及委托的主持人所在单位依法管理项目,项目组依项目任务书或合同定期汇报进展情况;政府调控项目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直接干预;对未按计划完成进度和目标的项目,政府有权终止剩余的未下达的研究经费,或取缔该项目,并依法追究主持人的违章责任。(5)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出资人决策机构,主持人所在单位作为政府委托代管监督机构,主持人作为总经理执行机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项目组组长和子项目组长及主要成员等管理者与参与者,组成类似股东会的项目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权力机构,实行权责明确的经理式的管理层级制,合理规划,分工负责,严格把关,提高效率。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尽快明晰项目投资招标者、申报投标者、委托监管者对项目资金及成果的产权关系,让投标者责权利相统一;应当在加强政府及招标单位对标书及成果的资格审查、质量检查和评估鉴定的同时,适当放开中标工作单位对科研项目的财务报销制度,让项目主持人对研究经费行使更大的占有权、分配权和处分权,充分落实创新主体的权益,推进项目研究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激发创新研究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也真正从共享发展价值取向上落实政府激励政策的信用,增强政府项目管理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3.解决评优报奖中不规范问题。常有一些评委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对自己报奖后又担任评委而不加回避,进行暗箱操作;评奖过程中人情主观因素太多,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包括政府官员或权威专家加以人为干预,制度不民主、不透明,评审权力监管不严,缺乏有效制衡机制;评奖项目竞争不是靠能力,而是靠权力、裙带垄断资源,信息不对称,造成分配过程的机会不平等;还有的评先进,只有民主没有集中、不经科学审查或专家审核,不严格坚持标准。笔者认为,应当严格规范程序,实行民主化与科学化、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不能什么都靠泛民主主义的投票选举。用违背真理标准和科学标准的人为掌控选举代替真正的绩效评估,只会助长主观唯心主义和歪风邪气,产生价值取向的误导,扼杀真正先进工作者的积极性。
4.解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有效投入问题。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既需要像对待自然科学那样加大投入,又需要严格把关,建立有效投入的激励保障机制。习近平指出,“要创新科研经费分配、资助、管理体制,更好发挥国家社科基金作用,把财政拨款和专项资助结合起来,把普遍性经费资助和竞争性经费资助结合起来,把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结合起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同时,应加强组织监管和协调,“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职称评定和人才遴选制度,建立规范的奖励体系,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宣传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行政学院、党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军队院校等要共同努力,形成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良好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①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因此,在实施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工作中,应注意如下事项:人事组织部门应加强奖励对象的资格审查和质量检测,严防虚报谎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民主测评应同专家评价、专业技术检测相结合,准确把握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实际价值,防止仅靠人情因素得票,走过场,产生新的不公;评奖结果出来后必须充分公示,并进一步调查核实其价值程度及其真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虚报谎报的有关当事人追究责任,给予较重的惩处和警示,并将其失信行为存档和公布于世,以儆效尤。通过评奖活动的全程监控,民主化与科学化、法治化推进,确保评奖的信息准确、质量可靠、程序规范、公开公正,有效激发社会科学要素主体创新潜能,确保突出贡献者自愿投入、自主创新、如愿以偿,可持续再创辉煌。
总之,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应当公正平等地共建共享发展待遇。充分肯定社会科学要素贡献的创新价值是新时代激发社会科学工作者可持续作出贡献的根本动力。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一个可持续的开放系统工程,其中,构建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社会科学价值全面创新体系是前提,科学评估社会科学要素贡献的综合价值是关键,公平公正地合理分配社会科学要素贡献价值是核心,明晰和落实社会科学创新成果产权是保障。只有层层落实和协调好各环节,形成合理优化的社会科学价值链良性循环体系,给一切愿意并能够为社会创造超常价值的要素主体以合理的待遇,才能可持续地激发其进一步创新的潜能和优势;只有突破传统的“重理轻文”制度藩篱和体制障碍,全面贯彻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机制,才能从制度和发展动力上根本保障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1/07/ content_5129805.htm.
[4]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财科教〔2017〕6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052/201703/t20170315_299643.html.
[5]陈泽亚、赵春雨、刘晓辉.转型时期的政府作用与社会分配[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12.
[6]焦斌龙.人力资本差异与收入分配差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刘学民.中国薪酬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8]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9]李怀宝.试论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J].时代经贸,2010(29).
[10]范柏乃,徐巍,张维维,邵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11]王遐见.论按要素贡献分配机制的完善[J].社会主义研究,2005(1).
[12]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9.
[13]M.C.HOWARD .Modern Theories of Income Distri-bution[M].Macmillan Publishing Co,London,1979.
中图分类号: C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40(2019)01-0128-10
收稿日期: 2018-10-09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专项招标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体系整体建构研究》(18VSJ005)、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命题研究》(16ZD004)、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视域下按社会要素贡献分配机制研究》(16ZHB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遐见(1959-),江苏阜宁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国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校:黄晓伟]
标签: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论文; 人才创新动力论文; 新时代论文;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