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一片阳光——缴费上大学后困难生资助措施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大学论文,困难论文,同享论文,措施论文,阳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开始,我国所有1000多所高校招生实行“并轨”,也就是说,高校招生不再分国家任务(即公费生)、调节性计划(包括委托培养学生、定向培养学生、自费生等)两类,面对同一录取分数钱,所有学生都要缴费上大学。人们在关心,家长负担得起吗?家庭贫困的学生怎么办?
缴费上大学普通家庭能否承受
今后上大学要缴费,许多家长早早就开始为孩子读大学而储蓄。也有许多人担心,大学收费会不会使一些优秀的贫家子弟因经济困难而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通过了解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政策,调查先期“并轨”的试点院校,我们认为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大学校门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敞开的。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原则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每学年收取学生的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国家规定范围之内的学费标准审批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目前,培养1名大学生,全国平均一年的培养费约1万元左右,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有所区别。这样,平均每个学生每学年要缴学费2000元左右。1996年,660余所“并轨”院校每学年收取学费平均每个学生1500元。三部委还规定,学费按学年或学期收取,不得跨学年预收。高校收取学生的费用一般限于学费和住宿费两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酌情减免收取学费。
考虑到部分艰苦行业的实际情况,鼓励有志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岗位成才,国家规定,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专业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高校学生免缴学费。
对缴费上大学这个新鲜事物,社会、家庭、学生的心理有个适应过程。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是合理合法的。我们应该树立接受高等教育学生自己也需要投入的观念,因为公民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而且会得到较高的终生回报。为使收费标准符合现实,国家充分考虑到教育成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实际支付能力,收费标准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
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招生处潘阳处长说,从这几年各“并轨”试点院校反馈的信息看,没有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中止学业。
不让家庭困难学生辍学
1994年部分高校进行招生“并轨”试点、学生缴费上大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1994年至今,中央共拿出近4.9亿元专款,以勤工助学、贷学金、特殊困难补助的形式资助困难大学生。
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约300万人,经济困难学生约占15%,即45万人左右。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有差距,生活困难学生是高校中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现象。为资助生活困难学生,建国后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1987年,改革助学金制度为奖学金、贷学金等形式。目前,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为主体的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初步形成。
奖学金 奖学金包括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捐助设立的奖学金等项目。为体现对一些特殊行业的倾斜政策,国家对艰苦行业实行专业奖学金制度,其中,民族类专业高校学生每人每月专业奖学金数额为70元,师范、农林、体育、航海等专业高校学生每人每月专业奖学金数额是50元。优秀学生奖学金的来源分国家划拨和高等院校自筹两部分。社会各界对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一大批热心资助大学生的企业和个人,纷纷在高校捐资设立各项奖学金。
据统计,国家教委34所直属院校1995年各种学生奖学金总额达1.06亿元,当年支出7638万元,奖励学生约28万人次。北京地区各高校共设有奖学金369类,奖学金每年总额达3919万元。另外,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设立了4项全北京地区性的高校优秀学生奖学金。
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能够获得各种奖学金的资助。这当然需要大学生们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以清华大学为例,学校共有各类奖学金98种,每年获各级各类奖学金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54.5%。中国农业大学也有各种奖学金近30项。
贷学金 1987年开始,国家出台高校学生贷学金制度,向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无息贷款,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据了解,1995年国家教委34所直属院校学生贷款基金总额1584万元,当年支出贷款944万元,资助2万余名大学生。
全国各地都很重视高校困难学生的贷学金工作。目前,北京地区共有41所高校建立了学生贷学金制度,这些学校每年投入约1288万元用于学生贷款,近千名特困生通过贷款解决了生活困难。同时,各高校还制定了学生减免偿还贷款的政策,如对毕业时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或国家的重点单位工作的学生,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获各种奖励的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数额不等的减免还贷。
1994年至1996年,复旦大学有543名学生每月得到不同等级、不同金额的贷款,学生信用社月发放贷款额4万多元。仅贷学金一项,复旦大学就基本解决了在校特困生的生活费用。
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帮助困难学生的一种较好方法,通过校内岗位以及校外岗位的勤工助学,不仅使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使同学们增加了社会知识,开阔了视野。许多学生在勤工助学中培养了自立自强观念。各地区、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并积极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据统计,国家教委34所直属院校1995年用于勤工助学的基金总额是4514万元,当年支出2217万元,共资助学生6万多人。北京地区高校还采取对参加勤工助学的特困生报酬从优政策。目前,北京地区高校每年安置8000多人次特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近半数特困生通过勤工助学基本上解决了生活困难。北京地区各高校每年支付勤工助学报酬约1422万元。上海地区40多所高校相继建立勤工助学基金,基金总额达2500万元。各高校还制订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章程和办法,积极开拓校内校外两方面的勤工助学岗位。目前,上海地区高校为愿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提供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近5万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江西省,前两年也筹集500万元基金,用于勤工助学,7000余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一些高校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中,以资助生活困难学生为前提,注重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北京工业大学1996年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中,管理型岗位占48.8%,智能型岗位占22.6%,劳务型岗位占16.7%,服务型岗位占11.9%。北京大学勤工助学指导服务中心积极为同学创造勤工助学机会,同时保障学生权益,建立了“北京大学特困生档案”。1996年,北京大学提供15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学生获得约48万元的收入。北京建工学院1996年建立了40万元勤工助学基金,今年基金额将达60万元。该校勤工助学中心积极与校外单位联系,为广大学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并保证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不耽误学习。
特殊困难补助和学杂费减免 为保证少数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及有突发性灾祸的学生完成学业,国家规定对这些大学生实行特殊困难补助和学杂费减免政策。1995年,北京地区各高校向1.3万多人次的生活困难学生发放困难补助约242万元;为900多人次的特困生减免学杂费42万元。上海地区高校对特困生普遍实施了每月伙食补贴的办法。广东、江西、辽宁、甘肃等省也都拨出专款为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补助。
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措施
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及学杂费减免为主体的生活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各地区、各类学校生活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且各种资助措施运作的时间都不太长,因此,资助生活困难大学生的措施正在进一步完善。
特困生在农林、师范、民族等艰苦行业院校中比较多。据农业与师范类院校提供的数字,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达25%左右。而国家为这些院校提供的专业奖学金数额比较低,这些学校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专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社会上企业、个人出资设立奖学金或直接捐助特困生,多数集中在名气大、影响大的学校,而生活困难学生较集中的院校一般名气不大,这些学校无法与名牌大学相比,因此,较难得到社会上的各类资助。如北京大学设有各类奖学金80多种,而一般学校的奖学金不到10种。还有个别院校只有一两种奖学金。一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生活困难学生,因学习基础较差而常与奖学金无缘。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市将设立资助生活困难学生基金,来资助市属高校的特困生。
贷学金为学生提供无息贷款,广大生活困难学生无需课余“打工”,即可获得生活保障,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贷学金是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的长远之计。然而,目前贷学金制度还不够健全。不是所有高校都已建立贷学金制度。贷学金经费来源较少,贷款额度比较低,一般每个学生一学年可贷300元。还款机制不健全,学生离校以后学校追还贷款存在一定困难,如果要求贷款学生在校期间还清贷款,又不现实。各地大学生对贷学金认识不同,积极利用贷学金完成学业还有个转变观念问题。上海地区高校学生利用贷学金的积极性较高,近几年申请贷学金的名额爆满。而北京、广东却不是这样。去年,北京市规划700万元用于学生贷款,结果大部分资金没有贷出去;前两年,广东省拿出4000万元供学生贷款,最后仅贷出去70万元。国家教委财务司负责生活困难学生资助的赵建军说,比较各种资助措施,借鉴发达国家做法,贷学金是最为切实有效的办法。他建议学习日本育英基金会等国外的做法,也建立起专门办理大学生贷款工作的管理机构。
勤工助学工作,据了解,多数学校校内岗位设置不够充分;校内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理想,影响勤工助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个别学生热衷于“勤工”,却不为“助学”,影响正常的学习。
今年新生入学开始,所有学生要缴费上大学,这要求我们将完善资助生活困难大学生的工作做得更好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