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633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局部封闭联合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68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采用局部封闭联合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罗红霉素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痤疮患者采取局部封闭联合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能够有效加速皮损消退速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局部封闭;克痤隐酮;罗红霉素;痤疮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artial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cne and roxithr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Methods: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acn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tial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croxacin and roxithromyci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xithromycin alon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24%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7.6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It is worth to popularize the use of partial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croxacin and roxithromycin in patients with acne to speed up the subsidence of the lesions.
[Keywords] local closure;grams of acne vulgaris;roxithromycin;acne treatment
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主要发病与青少年时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与社交[1]。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皮脂分泌过多导致细菌感染或者皮脂腺导管被堵塞,从而引发炎症[2]。临床上治疗痤疮的药物有很多,克痤隐酮、罗红霉素就是其中二种,除了药物治疗外,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局部封闭联合罗红霉素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患者最高年龄41岁,最低年龄19岁,平均年龄(26.72±3.21)岁;患者病程在9个月至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16±1.28)年。对照组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患者最高年龄40岁,最低年龄20岁,平均年龄(26.48±3.17)岁;患者病程在8个月至7.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1±1.36)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数据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第一,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二,所有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痤疮。第三,所有患者均不存在罗红霉素过敏现象。
排除标准:第一,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患者。第二,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第三,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2方法
实验组采取局部封闭联合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首先,罗红霉素治疗。选取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罗红霉素口服药(国号准字号:H20103281;规格:150mg/粒),给药方式:口服;用量:每日两次,每次一粒,餐前至少十五分钟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量程。其次,局部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痤疮位置进行充分消毒,然后将痤疮中的脓液抽出,清理残余脓液,确保创口无脓液残留。选取庆大霉素针剂(生产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2021503;)和曲安奈德针剂(生产厂家: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53021604;规格:0.1%*10毫升)8万U,与1毫升2%的利多卡因针剂混合,最后根据患者的囊肿大小将药液注射到囊内,1次/周,在局部再用克痤隐酮软膏(国药准字号:Z13020109,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外用,每日两次。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罗红霉素治疗,具体方式同上,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要进行皮疹观察,频率为每周一次,并且做好皮疹变化记录。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分为:基本治愈(皮损减少不少于90%)、显效(皮损消退在70%到89%之间)、好转(皮损消退在30%到69%)之间,无效(皮损消退少于30%)。患者的总有效=(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青少年时期皮脂分泌十分旺盛很容易导致皮脂腺堵塞,造成毛囊中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引起痤疮。因此,该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时期,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给患者的心理与正常社交带来极大影响。痤疮多发于面部、背部、上胸部等位置,多以闭合性或者开放性粉刺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逐渐发展成炎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等[3]。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多用外涂药物加上日常护理的方式治疗,辅以局部封闭治疗能够促进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
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以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革兰氏阳性菌等发生相关反应,起到消炎抑菌的作用[4]。该药物口服效果比较好,机体易于吸收,同时能够在体内大多数组织中达到较高的浓度。因此,治疗痤疮时使用罗红霉素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和丙酸杆菌酯酶的产生,抵抗雄性激素过度分泌皮脂,从根本上解决痤疮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5]。大多数痤疮会形成囊肿,在囊肿内由于炎症反应,积累大量脓液,造成细菌大量生长,影响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口服罗红霉素之外,临床上还可以辅助使用局部封闭治疗,将患者囊肿内的脓液抽干净,再填充曲安奈德和庆大霉素,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炎症消退[6]。再用克痤隐酮软膏外用,克痤隐酮在医学试验中可使煤焦油制造的试验白兔兔耳形成痤疮的毛囊角栓明显减少,表皮厚度变薄,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在临床试验中,同样可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联合使用局部封闭治疗和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痤疮的方式十分常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恢复社交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选取68例门诊痤疮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局部封闭联合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和单纯的罗红霉素治疗。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局部封闭联合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单纯使用罗红霉素治疗的患者(67.65%),该研究结果与其他人在痤疮研究方面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痤疮患者采取局部封闭联合克痤隐酮、罗红霉素治疗能够有效加速皮损消退速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敏.局部封闭治疗囊肿性痤疮[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07(11):159-159.
[2]刘国栋,马拴全,石义红等.清肺解毒汤与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治疗痤疮120例[J].陕西中医,2014,22(10):1348-1349.
[3]宋东燕,葛天玮.雷公藤多甙和罗红霉素及维胺脂联合治疗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24):7-8,10.
[4]J. Alfredo Padilla-Medina,Francisco León-Ordo?ez,Juan Prado-Olivarez et al.Assessment technique for acne treatments based on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skin thermal images[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4,19(4):46019-1-46019-7.
[5]张扬.异维A酸联合罗红霉素治疗中度、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3):152-153.
[6]王维,陈艳辉,张敏等.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罗红霉素治疗面部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24):99-100.
论文作者:谢久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痤疮论文; 患者论文; 罗红霉素论文; 局部论文; 实验组论文; 囊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