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面部除皱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对照研究论文_杨何平,张洪武,罗特华,胡达旺,宋庆明,丁建邦

湘潭市中心医院头颈外科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改良面部除皱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腮腺外科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A组采用改良Blair切口,B组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概率6.25%,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相比改良Blair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高,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面部除皱切口;改良Blair切口;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效果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Superficial parotid benign tumor)是腮腺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常采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1]。该术型有改良面部除皱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两种切口方式,我院选择64例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改良面部除皱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试验报告。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腮腺外科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纳入标准:(1)既往无腮腺手术史者;(2)术前影像学评估肿瘤最大直径≤5cm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肝肾、呼吸系统疾病者;(3)患有精神疾病者。64例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中,男16名,女16名,年龄23到47岁,平均年龄(35.14±0.17)岁。B组中,男17名,女15名,年龄21到46岁,平均年龄(35.56±0.88)岁。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显示,P值大于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其中,A组采用改良Blair切口,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后,由耳屏方向绕过耳垂到乳突,呈弧形向前,下绕过下颌角,于下颌下缘2厘米左右处向前延伸至4厘米处,呈“s”形,切开皮肤及肌层,后将皮瓣翻起,至筋膜表面,然后切开并分离胸锁乳突肌-腮腺筋膜,待面神经总干解剖后,对分离出的各分支进行观察,确定肿瘤位置,切除腮腺及肿物,但保留腮腺主导管。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口服阿托品(0.3mg/次,3次/d)治疗[2]。

B组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后,于耳屏切迹前缘处为切口开端,由耳前皮纹内侧面顺耳屏前缘向下,至耳垂后绕过耳后沟,于耳后沟的中下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以圆弧形转至耳后发际约1厘米处,与耳后发际平行延伸到枕部发际下缘或耳轮脚前缘(根据具体手术暴露范围而定)。肿瘤切除及术后处理同A组。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不同切口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分析患者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评分80到100分;比较满意:60分到79分;不满意:59分及以下。

1.4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如果 p<0.05,代表比较值具有差异性。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例,占6.25%,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A组(p<0.05)。

表1 比较不同切口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

注:*代表p<0.05。

3.讨论

改良Blair切口是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常规的切口方式,可以有效暴露手术视野,便于解剖,确定肿瘤位置及数量[3],避免肿瘤未完全切除情况的发生,但该切口易造成患者颈部瘢痕,影响美观,美容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面部美观[4],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造成心理障碍。而且,改良Blair切口由于对颈阔肌的切断较多,增加了腮腺组织的切除面积,因而易造成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暂时性耳垂麻木以及Frey′s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5]。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观念逐渐先进化,人们对于美容的追求度越高[6]。临床医学在针对手术治疗的病例中,除了保留正常组织以外,也逐渐增加了对于术后美容度的重视。近年来,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得到了一些应用,相比改良Blair切口而言[7],一方面,有效规避上颈部弧形的可视切口,将切口隐匿于耳廓后和枕乳部发际之内,具有美容优势,避免了S型切口瘢痕的产生;另一方面,减少颈阔肌的切断及相对少体积腮腺组织的切除,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本研究显示,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为6.25%,经过护理后,全部治愈。患者满意度高达96.88%,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展,龙益兴,林开春等.面神经监测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1):31-33.

[2]蒋璐,罗兴鹏,李培基等.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37-38.

[3]谢丛良,周顺华,刘建明等.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全切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75-77.

[4]李晨曦,刘慧,龚忠诚等.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6,14(3):263-269.

[5]胡春梅,何刚,李彬. 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38例腮腺良性肿瘤临床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6):712-714.

[6]许志鹏,渠乐,张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86例改良切除术式与传统手术效果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5,40(5):593-595.

[7]段文锴,王艳华. 腮腺良性肿瘤两种切除术式的疗效比较[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6,26(2):127-129.

论文作者:杨何平,张洪武,罗特华,胡达旺,宋庆明,丁建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对照研究论文_杨何平,张洪武,罗特华,胡达旺,宋庆明,丁建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