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案例分析论文_王玲

《春》教学案例分析论文_王玲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 726306

案例背景: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案例描述:

师: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写“春”。那么,你印象中的“春”是什么样子的?

1.请学生闭目静听录音《雨的声音》《春风》《鸟鸣》。

2.请学生描绘一下“听”到的画面。

3.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的变化了吗?

生1:阳光明媚,春风拂面舒服极了。燕子开始筑巢,麻雀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

生2:小草悄悄钻出来,但不仔细观察却发现不了。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树看上去发绿,有的枝条钻出嫩芽。

生3:空气湿润了,小河的冰融化了,雨开始光顾我们了,悄悄的,细细的,亮亮的。

生4:在外面活动的人多了,笑容多了,穿的少了。

生5:院子里、大地上勤快人开始收拾起来,烧秸秆,弄犁耙,准备粪肥、种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而且能调动多种感官。下面我们就走进朱自清散文《春》。

首先老师简介一下朗读知识,并试读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表示略长的停顿,“?”表示语意未尽中途极短暂的停歇,“.”表示重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知识分析第三自然段,先自读,然后集体朗读。

师:很好,朗读正确,感情充沛。接下来,请你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给全班同学朗读。

师:接下来学生四人一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小组派代表上台对喜欢的句子进行讲解。

生6:“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我觉得它是“动静刚柔”。春天是不会动的,作者把它写的动了起来。师:这主要是一种柔情。

生7: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中“钻”字在这里用的非常恰当。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用其他字代替的。如果用“长出来”的话,就不好,“钻”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

师:对,它表现了一种力量,一种情态——活泼地“钻出来”了。写出了小草的一种朝气。

生8:这个“钻”字突出了小草的生命力,而且通过“钻”字,会在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春天的图画。

师:对,一种感动,一种线条感,一种立体感。

生9:我喜欢描写春风那段,春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作者却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生10:我喜欢最后三段,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力、美。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力量。

生11:我喜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个句子,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师:说的真好,准确恰当。

师:春天,这么美,这么好,在这大好春光里,我们是不是只看看草,赏赏花?

生12:不是。

师:那么咱们一起赏析第七自然段,然后齐读。

师: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向我们表现了“春”的美,你能不能从其他的文学或艺术形式里找到“春”的影子?

生13:可以。写一篇《春》的读后感。

生14:写一篇记叙文《春天的故事》。

生15:用与春有关的名句做顶针游戏。

生16:把与春有关的名句、成语连缀成一篇美文。

生17:对某一篇与“春”的文章或古诗来个评析。

(引导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阅读。)

师:很好,把你在这节课的发言整理一下,也是一篇随笔。下节课我们就来做与春有关的作文。

案例评析:

本案例是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春》时开头的一个设计,主要目的是想训练学生如何去听,听后又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来描绘,然后再反复读。同时本课例注重读说的结合,我教给学生读的技巧,指导学生学会朗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分段读。不仅个人读,还全班读、分组读、自由读,方式灵活多样,另外,还有穿插期间的默读,目的是在读中思考、体味,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可以全神贯注的快速阅读,也可以边读边找答案,并且要表达出来。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  ;  ;  ;  ;  ;  ;  ;  

《春》教学案例分析论文_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