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红
苏州市吴江区中西结合医院 放射科 2152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序列磁共振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在48小时内发病,按起病时间将其分成三组:分小于或等于6小时、7至24小时、25至48小时,对其进行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处理所得图像,在此基础上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效果明显,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要低,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不理想,相比于实验组明显要低,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VAS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在半年后VAS评分经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皮下免疫治疗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经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对于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也有明显的帮助,效果较好,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序列磁共振技术;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脑梗死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多发的一种,此疾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生机制是因为患者脑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选成对患者血管内膜的损失,引发其它连锁反应,使脑动脉官腔变得过于狭窄,因此引发脑血栓的机率非常,严重情况可导致患者的死亡,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对此,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在评估脑梗死方面,影像学检查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有关脑梗死的信息,如脑血管受累、早期脑缺血损伤范围、血流灌注等众多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当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范围区间为35岁至77岁,平均年龄值为(65.1±1.2)岁。所有患者以肢体麻木、失语、偏瘫、失温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确诊后为急性脑梗死,对于本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患者及家属均悉情,所有患者在发病48小内完成首次头颅MRI检查,6小时内完成检查的患者共有10例,经过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后,在起病10天复查头颅。
1.2方法
1.2.1MRI方法
采用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此外还包括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采用钆双胺注射液,由产品由通用电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成像序列包括:PWI、T1WI、MRA、T2WI、DWI以及MPS扫描[2]。
1.2.2图像分析方法
阅片工作,由本院经验丰害从事多年的阅片工作的两名磁共振医师与神经科医师共同负责完成,阅片应以客观判断为主,切忽主观判断,同时分别记录磁共振DWI、T2WI、MRA、T1WI上的信号表现。此操作完成后,把所采集的MRS图像、DWI图像、PWI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对其进行处理和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分析工作均采用随机分析软件来完成[3-5]。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c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WI与T2WI对脑梗死诊断灵敏度的比较
起病时DWI与T2WI发现脑梗死责任病灶例数方面,患者发病小于或等于6小时,共有10例患者,DWI10例(100.00%),T2WI1例(20.00%);患者发病7至24小时,共有60例患者,DWI60例(100.00%),T2WI52例(86.7%);患者发病25至48小时,共有26例患者,DWI26例(100.00%),T2WI26例(100.00%)。
2.2 MRA血管改变与病灶关系
对本次96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按病灶大小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一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直径小于15mm的患者,另-组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直径大于15mm的患者,病灶直径采用DWI进行测量,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A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梗死灶直径小于15mm的患者与梗死灶直径大于15mm的患者在MRA方面对比差异明显,其中梗死灶直径大于15mm的患者和梗死灶直径小于15mm的患者在MRA发现脑动脉异常的比率相比较,前者小于后者。后者MRA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相比前者更为严重,另一组患者血管狭窄轻为轻微。见表1。
2.3 PWI/DW联合分析
96例患者当中,经脑灌注成像扫描,其所显示的缺血区范围相比弥散成像扫描显示的梗死区范围明显要大,两者范围对比明显,有明显的缺血半暗带(PWI>DWI),此结果共有10例患者。这1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对这10例患者进行复查的过程中,在T1WI、T2WI以及PWI所检查发现的病灶和PWI上所示灌注缺损区没有明显差异,大致相同。此类患者中,MRI时间为3至6小时共有6例患者,2例患者为行MRI时间为8小时,2例患者MRI时间为10小时。此外,4例患者完成MRI检查,完成MRI在6小时内完成,灌注成像与弥散成像两者的病变范围基本相同,检查发现其中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共有4例,此结果在MRA上显示,完成MRI检查时,4例患者病情严重,在MRI检查在6小时就完成的患者中,其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显示的病变范围差异不显著,2例患者NHSS评分为16分,2例患者NHSS评分为21分。
2.4 MRS表现
本研究74例患者在治疗前全部完成MRS检查,MRS显示梗死区,NAA峰均有所下降,前后两者程度均有一定的差异,在梗死区,检查发现其存在程度不同的倒立Lac峰共有62例患者,此类患者当中,6例完成MRS检查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ac峰不明显共有12例患者。
2.5 PWI表现
完成PWI序列本次研究共有80例患者。对患侧梗死区的rCBV和MTT值进行测量,对侧镜像区的rCBV和MTT值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根据所得结果计算平均值,计算结果为梗死区MTT217.32±65.29,对侧镜像区MTT176.39±34.85;梗死区rCBV149.23±83.26,对侧镜像区rCBV251.23±92.23,PWI检查,侧镜像区平均值相对梗死区rCBV平均值要高,对侧镜像区平均MTT值相以比梗死区平均MTT值减少。
3讨论
对急性脑梗死的成像特征采用多序MRI技术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常规治疗后,待患者接受检查后,为其复查多序列头颅MRI,治疗前后,比较分析患者磁共振的变化情况。DWI与T2WI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前者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高于后者,反之后者敏感性要低于前者,通过有效结合磁共振灌注成像,并加以结合弥散成像,可以为溶栓治疗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对于潜在的能溶栓患者也可用这种方法及早被发现,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得以扩大。MRA检查,其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可以及时发现责任病灶供血血管的情况,且担供的信息资料准确性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MRS检查,准确性也比较高,其可以准确评估脑缺血后生化代谢的变化,呈现的资料准确可靠,同时可以动态监测梗死区的NAA变化情况也可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也可以动态监测Lac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患者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等相关情况,为临床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有关脑梗死的信息,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俊杰,姜玉丹.多序列磁共振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5):104-105.
[2]刘克,陈德基,李志铭,等.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03):1-4.
[3]徐恩,缪学琼.多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2008.
[4]李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3):75-76.
[5]付佳.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吉林大学,2013.
论文作者:唐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患者论文; 磁共振论文; 脑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小时论文; 病灶论文; 序列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