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近年来,流感防治形势趋于复杂,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加重。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内容
1.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较大,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包括亚型内的变异(即抗原漂移)和新亚型的出现或旧亚型的重现(即抗原转变)。一旦出现抗原转变,由于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可以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大流行。
1.2 流感传播迅速,流行广泛。一年四季均有流感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一般在冬春季节,夏季也可多发。在局部地区(或学校、企事业等单位)易发生流感的季节性流行或暴发疫情。此外,近年来动物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亚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迅速蔓延,并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不断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迄今已造成120多人感染发病,病死率达50%以上。
加强季节性流感防治工作,广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推广流感疫苗接种,开展流感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控制流感暴发疫情;防范可能发生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努力降低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3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采取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科学应对。提高流感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
1.4 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等,可有肠胃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的心肺疾患等基础疾病,年老体弱者以及患有各种心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或者婴幼儿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死亡。
季节性流感是指由常见的甲1、甲3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因人群对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呈季节性流行或局部流行。
2 广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
流感一般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感染,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应做好预防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向公众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要引导公众讲究卫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均衡饮食,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防控措施
3.1推广流感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应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制定的《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5]231号),积极向公众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流感疫苗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重点向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养老院和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等七类人群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每年的疫苗成分会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而且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延续而下降,因此每年都应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3.2 加强流感疫情监测
掌握流感疫情动态,及时发现流感流行株和变异株。
3.3 有效控制流感暴发疫情
发现一个地区或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指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痛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时,应作为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应做好流感病人隔离收治、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参与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主要感染鸡、鸭、鹅等家禽和候鸟等动物,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发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但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考虑到人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该病可能是对人类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3.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或候鸟,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染疫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病毒毒株等被感染。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教育群众及时报告病死家禽疫情,做到不宰杀、不销售、不贩运、不食用病、死家禽,尤其要避免少年儿童接触病死禽类。
3.5 严禁在无防护条件下接触病死家禽,以及从事解剖、病料采集和运输等工作。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与季节性流感流行相比,危害程度及后果更为严重。20世纪人类曾发生过4次流感大流行,即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1958年的“亚洲流感”、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和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每次流感大流行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打击。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近年来流感病毒变异重组继而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危险性逐年增大。虽然人类新亚型流感病毒并不一定最终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但由于其潜在的威胁,必须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分阶段采取防控措施。
作者简介:龙歆孜 女 微生物副主任技师 从事微生物检验十多年
论文作者:龙歆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流感论文; 疫情论文; 流行性感冒论文; 传染病论文; 病毒论文; 家禽论文; 致病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