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8300
【摘 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散治疗肝郁脾虚型艾滋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艾滋病腹泻患者40例,采用疏肝健脾、化湿止泻法,方用疏肝健脾散,方药组成:柴胡10g,枳壳12g,白芍12g,茯苓20g,白术15g,女贞子18g,香附10g,党参18g,薏苡仁15g。纳差、腹胀甚者加大腹皮18g;乏力消瘦甚者加黄芪15g;水肿者加冬瓜皮30g,泽兰10g;腹泻甚者加赤石脂20g,禹余粮15g。对腹泻脱水患者及时给予补水等对症治疗。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2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 95%。结论:疏肝健脾散治疗肝郁脾虚型艾滋病腹泻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艾滋病腹泻;疏肝健脾散;肝郁脾虚证
艾滋病腹泻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出现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糊状或稀水状,每日大便 10余次,甚至几十次,引起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良,甚至出现恶病质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甚至可危及生命。本病在 AIDS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有报道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甚至高达90%,且西医病原学治疗和对症止泻治疗临床疗效不佳。笔者运用疏肝健脾散治疗肝郁脾虚型艾滋病腹泻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肝郁脾虚型艾滋病腹泻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2-7个月;腹泻次数每日最多3-12次;体质量减轻3-13kg;CD4细胞45-250μL。所选病例均有有偿献血史。
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定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及腹泻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阳性,且大便次数增多(>3次/d),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0%),腹泻持续时间超过 4周,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纳差、消瘦、乏力及吞咽困难。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肝郁脾虚型诊断标准:①腹泻;②身倦乏力;③食少腹痛腹胀;④两胁胀痛;⑤舌体两侧暗红,苔白腻;⑥脉弦或濡。上述①⑤⑥必须具备,并兼具其他各项中的l项。
1.4治疗方法
治则:疏肝健脾、化湿止泻。方药:疏肝健脾散(柴胡 10g,枳壳 12g,白芍 12g,茯苓20g,白术15g,女贞子18g,香附10g,党参18g,薏苡仁 15g)。纳差、腹胀甚者加大腹皮 18g;乏力消瘦甚者加黄芪 15g;伴水肿者加冬瓜皮 30g,泽兰10g;腹泻甚者加赤石脂 20g,禹余粮 15g。对腹泻脱水患者及时支持对症治疗。每日 1剂,水煎取汁
400mL,分 2次服用,2周为 1个疗程,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疗效判定标准
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11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缓解,大便1-2次/d,颜色、形状正常,随访 2个月未复发;显效:大便次数较前减少,基本成形;有效:大便次数每日较前减少2次以上,大便稀溏不成形;无效:大便次数、性状无改善。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n×100%。
2.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2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 95%。
3.结论
近年来,中医学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补气健脾、温肾止泻及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艾滋病属中医学“疫疠”“疫毒”范畴,艾滋病腹泻属“泄泻”范畴。其病机乃疫毒内侵,中焦功能失调。《景岳全书•泄泻》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运化失常,肝胆疏泄失司,则水湿运化不利,气机升降失常,则见腹泻、腹痛。现代中医学者各家观点不一,各抒己见,采取方法有:①辨证论治;②辨证与辨病结合;③专病专方治疗;④单味药治疗,多取得较好疗效。倪量等通过对311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将艾滋病腹泻分为7种证型:脾虚湿浊证、脾胃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胃肠气滞证、肠道湿热证,并认为脾虚湿盛为病机关键,病位在肠,涉及到肺、肾。宋娟等将艾滋病腹泻分为湿邪困脾证、脾虚肝郁兼湿热证、脾胃虚弱证、中气下陷证、脾肾虚寒证、脾肾阳虚证,并制定了相应方药治疗。胡冠鹏等认为艾滋病腹泻病机为感染艾滋病疫毒后,脾胃失调,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焦虑,难以抵抗外邪,使中焦受损,功能失常,导致腹痛、腹泻,并认为临床多以脾虚肝郁证为主。李真教授认为艾滋病腹泻病机为艾滋病病毒侵犯胃肠道,脾胃运化功能障碍,采用升清降浊配合疏肝补肾取得较好疗效,临证针对不同证型运用补中益气、强胃健脾、寒热平调、辛开苦降、补肾涩肠之法均取得满意效果。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阎清海教授治疗艾滋病腹泻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肝主疏泄,宜舒畅条达,如春阳升发之象。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乃多气多血之腑,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主运化,以升清为常,脾与胃相表里,为胃行其津液,共为气血生化之源,共称“后天之本”。外感疫毒,内伤于肝,肝气郁而不达,横逆于脾,脾失健运,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水液不行,并趋于下而见泄泻,脾失健运则伴脘闷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治宜疏肝健脾、化湿止泻。方中柴胡味苦性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党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补气健脾,共为君药;香附、枳壳疏肝解郁,助柴胡条达肝气;芍药养血柔肝;女贞子补益肝肾,以补肝阴血,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茯苓、白术、薏苡仁祛湿健脾,助党参益气健脾,均为臣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化湿止泻之效,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目的。临床研究证实,该方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价格低廉,应用方便,是艾滋病腹泻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立华,唐英,杨国红,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9:10-12.
[2]田明,张伟,倪量,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311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016-1019.
[3]何晓明,周立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优势[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89-90.
论文作者:李晓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艾滋病论文; 健脾论文; 脾虚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大便论文; 脾胃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