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临床治疗方法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临床观察;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患心理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因为焦虑和抑郁症最为突出。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抑郁和焦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62~85岁,平均年龄为(70.52±5.87)岁,发病时间为3~42h,平均发病时间为(11.74±1.78)h,病程为1~10d,平均病程为(3.61±0.83)d。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60~86岁,平均年龄为(71.16±6.08)岁,发病时间为2~41h,平均发病时间为(11.63±1.85)h,病程为1~11d,平均病程为(3.73±0.8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比较。纳入标准:①经CT、MRI及心功能检查临床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年龄大于60岁患者;③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患者。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60岁患者;②伴有言语或沟通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详细如下:①对轻度焦虑、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有效。首先,可以评价社会和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对社会和心理因素明显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改变患者的错误认识,纠正不良行为,提高心理功能和人际沟通能力,缓解或缓解症状,调动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节约医疗费用,促进康复,预防复发。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主要采用认知心理疗法、支持疗法和心理疏导等方式,使患者正确认识病情,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消除负性情绪。患者入院后用微笑的服务在较短时间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言行上尊重和理解患者,用真诚、热情、理解、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患者交谈,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仔细观察患者言行与内心活动,注意倾听患者主诉,采取肯定、鼓励、安慰、建议和指导等方法。同时和患者亲属取得配合,允许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来院探视,使患者在心理及精神上得到最大的安慰。遇到情绪悲观、错误认知和评价的患者,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知识,对其错误的行为进行指正,改变他(她)们的不良认知,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行为。详细解答患者的提问,恢复正常的生活心态,减轻抑郁、焦虑等状态,提供一个优良的心理与客观治疗环境,解除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临床治疗与治疗形成一体化模式。②中重度焦虑、抑郁症患者要及时接受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治疗,不仅要考虑药物治疗的疗效,还要考虑安全性。应该告诉患者药物发病时间、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治疗过程等注意事项,以防止随便断药。因为经常需要与慢性疾病治疗药物一起使用,所以应该考虑药物相互作用。
1.3观察指标
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精神恍惚、强迫症等心理状况进行评测,轻度:2~2.9分,中度:3~3.8分,重度:3.9分及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普遍较高,被誉为“无声杀手”,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心理问题[3]。因此,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十分有必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减轻,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提高生活质量[4]。
早期鉴定与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和预后相关。能确认患者典型的焦虑、抑郁症。焦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恐慌(心跳、为未来的不幸而苦恼、注意力集中力丧失等)、自主神经活动亢进(心动过速、出汗、呼吸急促等)、运动紧张(紧张性头痛、发抖、坐着不稳、不能松弛等),过程至少持续几周。抑郁症患者通常会缺乏能量、疲劳、兴趣和失去幸福感、抑郁等典型症状和集中力,未来很暗,自我评价很低,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无价值的感觉、自我犯罪、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动,以及疾病的进展≥2周[8]。此外,抑郁症自我评价量表(SDS)、焦虑自我评价量表(SAS)、河马、火腿等焦虑、抑郁症识别量表还可用于早期识别和筛选患者的心理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医护人员应重视心理干预,让患者与患者家属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不能只依赖药物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杨志进.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246.
[2]刘少峰,黄黛.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3,19(29):39.
[3]罗士珍.老年人脑血管意外住院继发抑郁症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6):74-75.
论文作者:熊晓丽 黄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焦虑论文; 统计学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