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维佳

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维佳

宾县中医院 150400

【摘 要】中医四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通俗的意思讲,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出自《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体现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反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为我国治疗中医外科皮肤做了重大贡献。更加有利于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四诊;外科;皮肤病;临床应用

望诊是对病人的关键部位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从而推断身体内部是否有病变,中医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通过对于机体外部的观察,特别是面部和舌苔等对病情的判断起到关键的作用。闻诊主要是通过听病人发出的声音和味道来判断病情。诊病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语言气息的变化进行判断,来掌握病情的严重与否。问诊,主要就是询问患者或者家属,是否有家族病史或者病人的生活习惯等,还有病人的生活环境,从而对患者有个大致的了解。问诊也是中医判断病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有重要位置。切诊在应用中主要是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医生主要是运用手指,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进行按、摸等,通过触摸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一、望诊与外科皮肤病

通过皮肤的色泽来判断皮肤病是望诊的一部分,而我们常见到的皮肤病色泽是呈红色或者黄色,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全省的各个部位,发的部位不同,名称也不同。虽然会因为部位等有很多的名称,但是病因大致相同,总属心火偏旺,又遇风热恶毒所致。医生通过观察皮肤所呈现的不同颜色来判断不同的病情,皮肤呈黄色主要分阴黄和阳黄,不同的黄病因也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闻诊与外科皮肤病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病人身上的气味两部分,相比较其他三个来说,闻诊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而对于在皮肤病的诊治中主要是依靠闻患者身上的气味来判断病情,如果患者身上有出血点,则医生就会通过闻诊闻到患者身上的血腥味,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感染。如果是皮肤受到损伤,没有经过正确的处理,就会发生感染或结节破溃,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皮肤溃烂,如果在患者身边就会闻到腐臭味,当然最常见还有狐臭,此患者身上会有狐骚味,这些虽然不能准确的判断的病情,但是可以有助于临床诊病。

三、问诊与外科皮肤病

问诊是询问病人自己还有他们的家属,了解现在的一些症状和过往的病史,为确定后期诊断的一种方法。也是四诊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其中清代林之翰《四诊抉微》将问诊始列为专篇。问诊主要是在疾病体征缺乏或不明显时,可以通过问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检索病情;同时,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相关情况,包括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饮食嗜好、婚姻状况等。如用在其他诊发的时候有异常,可以通过问诊了解病人的情况,了解疾病的其他情况,扩充诊断资料,供全面综合分析。

生活中皮肤的瘙痒比较常见,而且病因也不同,它可以有食物过敏源瘙痒,也会因为环境的影响,或者为一些疾病等造成的,因此通过对病人加以询问可以更快的掌握过敏源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通过过往病史来判断其他可能性的发生,而且皮肤病中瘙痒的不同部位也代表着不同的病症,只有经过详细的询问才能对病症作出初步的判断,为病情的进一步确认奠定基础。

四、切诊与外科皮肤病

切脉的部位共有三种方法,医生在为病人诊治中最常用到的是寸口诊法。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切脉要掌握好时间和指法,切脉的最佳时间是清晨病人未活动的时候,如果病人有过活动,则最好选在15分钟之后进行切脉。病人可以在切脉的时候选择坐或者卧,但是手心要朝上,并且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并且力道均匀,切脉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分钟。

其中可以通过切诊来辩斑疹,斑既不凸起,亦不凹下,只能看见,不能摸到,与皮面平行,般约针头至豌豆小或不超过1cm直径,亦可相互融合或不断扩张。相对于斑疹要高于皮面,并且摸的见,看得着,会有突起感,而且形态也不同。

五、结语

《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这句话说明望、闻、问、切是四种不同的方法更代表着不同的阶段,是对患者进行医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在外科皮肤病的诊治中只有运用好了四诊疗法,才能对病情做到初步的判断,为以后的诊治奠定基础。疾病是否能够准确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且细致的过程。外科皮肤病的表现方式更是有很多种,因此就更加需要医生能够准确运用四诊合参的方式来为外科皮肤病的诊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治牢;郭仲柯;;皮肤病辨治概要[J];现代中医药;1984年03期

[2]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李治牢;郭仲柯;;皮肤病辨治概要[J];现代中医药;1984年03期

[4]陈金伟;皮肤病内治七法[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论文作者:王维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论文_王维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