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协作探讨,实践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范式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情境论文,思想品德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从2004年开始使用新的思想品德教材以来,南京市栖霞区以华电中学等8所学校为试验校,进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范式化研究。在6年来的实践中,各试验单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强调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和相互启发,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实现了师生的共识、共享、共进,初步探索出适合本区域特点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范式。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的操作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学习主题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以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和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参与、协作探讨等方式进行体验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健全人格。在此思路下,我们形成了“创设情境——协作探讨——实践运用”的课堂教学范式。
下面是我们以此范式为依据设计的一节课。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合作!竞争!》教学简案
环节一:比赛现场
1.情境设计: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课堂上开展夹气球的游戏竞赛。主持人由学生推选,教师协助计时。
2.协作探讨:主持人采访获胜小组和失败小组成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通过这次活动及采访,你有哪些体会和感悟?
3.总结: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竞争。
环节二:情境舞台
1.情境设计:期中考试前两周,初二(5)班两个宿舍的女生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内容:一个宿舍资源共享,相互帮助;一个宿舍相互嫉妒,相互封锁资源。形式:小品表演等。)
2.协作探讨:问题思考:两个宿舍女生有什么不同行为以及结果?你有什么体会?在学生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上述问题。
3.总结:在竞争中合作,在与他人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
环节三:经验分享
1.情境设计:列举自身经历或身边的事例,从中寻找实现双赢的好方法。
2.协作探讨:分组交流、汇总,形成本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在全班交流,形成获得双赢方法的共性认识。
3.总结:获得双赢的方法。
环节四:总结提升
1.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实践运用:反思自己在班集体中竞争与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和监督人员,做好相关记录。一段时间后交流总结。
下面就以这节课为例,对“创设情境——协作探讨——实践运用”课堂教学范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情境设计
创设情境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的开始,因为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体验和感悟,才能思考和总结,才能实践和提升。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情境创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情境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情境创设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情境的探讨,充分展现出教材的观点,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情境要隐含有效的问题。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有较丰富的内涵,是一个有一定故事情节、有冲突、具体化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实现情境创设的价值。
第三,情境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教材中的情境,也可以选择教材之外的情境。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立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其积极参与。
第四,情境呈现的形式要丰富。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情境讨论的积极性,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可以通过道德美文、经典故事、图片录像,甚至是游戏活动、偶发事件等,去展现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片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体验、感悟。
第五,情境要让学生掌握。教学中,教师不应垄断情境创设的控制权,而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情境的创设。课前,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反思自己的言行;课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情境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创设。
在上述简案中,情境的创设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三个环节的情境创设分别围绕“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的主题,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从呈现情境的主体看,有教师精心选择的情境,也有学生自己展示的情境;从呈现情境的方式看,有以游戏、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呈现的情境,也有以文字等形式呈现的情境,这些有针对性、感染性、深刻性、真实性、趣味性的情境,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协作探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中,我们提倡采用协作探讨的形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
进行协作探讨,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要精心设计协作探讨的问题。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谓“有价值”,主要体现在: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偏难或偏浅;问题要隐含思路的启发,注意思考性;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注意材料和观点的结合。一句话,问题应该有利于鼓励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其次,要准确把握协作探讨的时机。我们首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协作探讨,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协作的需求。当更多的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相互启发时,当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需要交换时,当有些活动需要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时,就可以通过协作探讨,充分激活每位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再次,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探讨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探讨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协作探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为此,我们不仅要注意培养小组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注意培养个体的自主探究能力。用协作探讨完全取代自主探究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最后,要在协作探讨中凸显合作。协作探讨的效果来源于协作各方的齐心协力,协作各方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提高协作探讨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协作探讨中,我们强调合作,不仅强调小组内的合作,也强调小组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在上述简案中,前三个环节中的协作探讨都较好地注意到问题的质量和探讨的时机,而且这些协作探讨都是建立在个体、小组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保证了协作探讨的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适时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技能,强化协作探讨的规范性,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协作探讨中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协作探讨的实效性。
(三)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环节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基础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实践运用是最终的目的所在,但这同时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的实践中提出这个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实践运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即在情境设计和协作探讨后,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发现知识、提升能力、健全人格。如在上述简案中,前三个环节通过情境设计和协作探讨后,都设计了一个总结的小环节,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深化,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另一类是引导学生提出自身或周围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如在上述简案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班集体中竞争与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和监督人员,做好整改过程的记录,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交流总结,就很好地达到了实践运用的目的。
二、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的注意事项
第一,整体运用三个环节。“情境创设——协作探讨——实践运用”,这几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我们既要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讨,又要在协作探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而应该循序渐进、一气呵成。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第二,依据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一方面要依据教材,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取教材中适合自己教学的有效内容,增加学生生活实际中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材料,力求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真实可信。
第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由于学生性格各异,水平不一,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立足学生的实际;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的实践运用要有现实操作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等,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四,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在很多方面都是浅层次的,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结,而是起点。在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中,我们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并上升为一定的行为要求。这既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第五,要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过去“诲人不倦”式的传授方式,采取“创设情境——协作探讨——实践运用”的教学范式,把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视为一种课程资源,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范式化研究不应也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