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陈晨

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陈晨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8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治疗,着重观察两组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后期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适度推广在临床实践的运用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血压伴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因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如何最大程度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得尤为关键。在当前优质护理模式普及程度逐渐加大的过程中,其如何运用到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命题[1]。为此,本文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有关问题,对于改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文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8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0~80岁,高血压病程4~21年,平均病程12.5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计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后期临床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2]。

纳入排除标准:80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符合院内确诊标准(具体参考院内有关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有独立行为能力,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和传染性疾病、家族病史、神经病史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日常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的临床体征数据及治疗措施进行检测,动态调整针对性及配合性的护理,并积极为患者开展不良心理及负面情绪评估,并及时疏导[3]。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治疗,主要包括:一方面,医护人员需以优质护理理念对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指导和实施,即将常规护理过程中的每项具体操作措施向患者详细讲解,一体化及细节优化的处理,强化整体性和高质量的护理理念。另一方面,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使之能够更为契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于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需要充分细致的进行护理干预,最终达到有效地干预患者身心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注意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制定出其他备选护理方案,解决护理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充分尊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认知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特征,尽可能实现高效且优质的临床护理效果。

治疗周期:两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施于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治疗,以4周为一个评估周期,通过对临床观察指标数据处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的对比数据。

临床判定标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护理满意度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对两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指标上的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的是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4],引进F统计量和T统计量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P<0.05判定两组观察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两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后期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指标数据,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护理满意度指标,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后期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其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照组22.423、观察组17.345、t值11.2312)、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照组62.331、观察组52.231、t值9.0831),护理满意度(对照组90.23、观察组97.23、t值4.2311),SCL-90、SAS及护理满意度下的F值均通过统计学检验。

三、讨论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作为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出院跟踪回访以及其他医疗干预的相关研究也较多。其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生活、治疗以及其他方面均有较大影响,且有相互关联、衔接等关系,其临床的重要性地位也逐渐凸显。而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临床中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护理对其的干预程度也越来越重要,俨然成为了临床工作评估的重要部分。

本文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有关问题,将常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护理干预与优质护理干预结合分析与比较后,分析发现,优质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情绪障碍发挥着积极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为此,综合而言,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需适度临床推广运用,实现进一步提高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丽,刘冬梅,谢艳凤.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06):1002-1005.

[2]田晓培.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和BNP水平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2):52-53.

[3]邱思婕,李秀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25-126.

[4]刘莉,刘春艳.老年人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5(09):1361-1362.

论文作者:陈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