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的早发性呼吸机肺炎(VAP)的发生率和口腔不同的护理时机的相关联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ICU治疗的180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患者在气管插管5 h(含5h)行首次口腔护理,Ⅱ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5~11h(含11h)内行口腔护理,Ⅲ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11~25h内行口腔护理。比较各组患者的VAP的发生率数据、口腔病原菌阳性的检出率数据、病死率的数据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入住ICU的时间数据。结果:Ⅰ组患者的口腔病原菌阳性的检出率数据以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以及VAP 的发生率随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同时Ⅰ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患者入住 ICU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其他两组患者表现的数据(P<0.05),并且相应的患者的指标均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长(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效果取决于不同口腔护理的时机,缩短口腔护理周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护理的方式。
关键词: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时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的是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在48h后至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ICU常见的感染类型[1]。这种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便是口咽部定植菌的误吸[2],而降低VAP发生的重要干预措施就是口腔护理,它可以有效预防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从而降低感染率。根据以往研究[3]可以得出相关结论,口腔鼻咽部病原菌的定植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气管插管后的首次口腔护理时机,同时,VAP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的时间也受到定植时机的影响。本研究将探求气管插管患者的早发性VAP的发生率和口腔的不同护理时机的关系,力求研究结果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及相关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7年9月至 2018年9月本院 ICU 收治的 180 例气管插管患者,并且它们均满足一下要求:1、首次入 ICU 并且经口气管插管者;2、患者入组前均无口腔疾病;3、预计的机械通气时间>48h。将所有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 3 组,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60例。Ⅰ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为(55.3±3.0)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为16~26分,平均(29.22±3.53)分,患者的疾病类型为:呼吸心跳骤停15例,颅脑外伤20例,多发性外伤 15例,腹部外伤5例,中毒5例;Ⅱ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48.5±6.5)岁,APACHEⅡ评分16~23分,平均(21.02±3.20)分,患者的疾病类型为:多发性外伤14例,腹部外伤21例,中毒10例,颅脑外伤15例;Ⅲ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8.7±6.0)岁,APACHEⅡ评分17~24分,平均(23.56±3.87)分,患者的疾病类型:腹部外伤25例,颅脑损伤15例,多发性外伤10例,中毒10例。
1.2 方法
Ⅰ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后5h(含5h)行首次口腔护理,Ⅱ组患者则在气管插管后5~ 11 h(含11h)内行口腔护理,被分在Ⅲ组的患者则于气管插管后11~25h内行口腔护理。这三组患者所处的条件除了口腔护理时间不完全相同意外,其余对待方式全部相同,比如强化消毒隔离的程度,根据病人需要进行吸痰排痰的处理,同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卫生规范以及每4 h监测一次患者的气囊气压。在对患者行常规营养支持的情况下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以及每24 h就要更换湿化液。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作为实验样本的患者的以下指标:机械通气的时间、病死率、口腔病原菌阳性的检出率和VAP 的发生率以及入住ICU的时间。口腔病原菌的检测则使用以下方法:隔天刮取牙齿表面污垢进行病原菌的培养(气管插管期间);以下是VAP的判断标准:咳嗽、脓痰和肺部出现湿哆音以及X线提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以上症状均需要是患者机械通气的48 h后新出现的才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统计出来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以(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检查的方法,3组的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的方式,P<0.05就表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可以说明一定的结论。
2 统计结果
2.1 3组患者的口腔病原菌阳性的检出率和VAP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的比较
Ⅰ组的患者的口腔病原菌阳性的检出率以及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的患者所所获得的数据(P<0.05),见表1。
表1 Ⅲ组的患者的口腔病原菌阳性的检出率、VAP的发生率、
死亡率的比较 n(%)
注:与Ⅰ组患者的数据相较,aP<0.05;与Ⅱ组患者的数据相较,bP<0.05
3 讨论结果
本组的研究结果完全可以说明,被分到Ⅲ组中的患者,越早行口腔护理,其相应的测试指标,也就是口腔异味的发生率和口腔病原菌阳性的检出率以及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这两组(P<0.05),但是结果显示Ⅰ组和Ⅱ组的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则明显长于剩余的一组,这种结果说明病原菌感染的风险和患者在气管插管后进行口腔护理的时间前后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发现,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及VAP发生率在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延长的情况下都会升高,并且患者的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都会明显延长(P<0.05)。
最终得出结论,实施首次口腔护理于患者气管插管后5h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慧宁,王鲜平,张娜,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32-634.
[2]王芳,肖红,龚青霞,等.医护一体临床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29.
[3]夏萍,袁培云,崔爱红,等.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疾呆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156.
论文作者:李桂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患者论文; 口腔论文; 病原菌论文; 发生率论文; 气管论文; 时间论文; 检出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