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论文_吴修滨

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论文_吴修滨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摘要:在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逐渐显现出施工效率的局限性。为了有效提高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装配式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定义、特征以及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该技术的发展空间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装配式施工是通过事先在车间内进行必要部件、构配件的生产或施工,如预制梁和柱,板,剪力墙,楼梯,阳台等,并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一种施工方式。

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在施工速度、现场浇筑量、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它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部件的质量。因此,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将对此类建筑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各类建筑构件的运输和保管也是施工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出现问题,零部件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质量差,不能满足施工需要。除了施工构件对施工的影响外,施工方法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这种模式下的建设模式与传统的建设模式有一定的区别。施工组织、施工场地、施工人员比例等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施工设备主要为运输、吊车和灌浆设备。此外,在这种施工模式下,如果不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规范施工,施工过程中零部件的碰撞或错位也将对施工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难点

2.1 构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对混凝土构件模具进行质量检验,以提高模具工作质量,加强构件钢制品的施工,通过综合检验确保整体质量。同时,在涂装成本上符合规范要求。施工中要保证其均匀性,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分析,及时处理变形问题。注意构件表面平整度的施工。施工中应采用蒸汽养护施工,保证整体质量。

2.2 构件质量控制与管理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构件施工各方面的加工,根据工程要求和标准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生产分析。在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材料,应按要求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各施工构件的性能参数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半成品、成品预制构件的运输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合理控制。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构件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对存在质量隐患的构件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加强构件连接部位的尺寸控制,确保其满足各项性能参数的要求,加强对混凝土构件模具的检验,加强尺寸参数控制。施工中应做好均匀浇筑,如有变形应进行修补处理。浇筑完成后,应调整平整度,并进行养护处理,确保满足技术参数要求。

预制构件完工后,应避免构件损坏。在加工过程中,构件应按规范要求合理固定、装卸和运输,避免变形和损坏。运输过程中合理设置缓冲材料,按计划路线有序运输。进入施工现场后,按施工要求进行系统安装,解决因保管管理不当造成的构件损坏。

2.3 构件的性能目标

预制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有其特殊性。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中加强对构件的严格控制,使构件施工始终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避免构件连接部位出现裂缝。宽度超过规定标准的,按规范处理。

同时,构件的连接部位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并保证其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满足性能参数、抗震能力等不同要求。部件还应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能有效修复局部损伤问题。在连续损伤市场条件下,必须保证构件的连接部位具有良好的连续倒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传统建筑的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施工模式,实际施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大多是缺乏专业技术的外来务工人员,导致实际施工不能有效地控制质量,同时也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工业化生产为主,既能保证建筑的防火、防潮、抗震、抗裂性能,又能有效隔离外部环境的噪声污染。

3.1 预制构件的运输方面与存放方面

(1)运输环节的要点。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与运输工具发生碰撞,从而对预制构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来说,预制构件生产厂家与实际安装有一定距离。为有效减少运输环节对预制构件的影响,需要提前了解实际运输线路的综合情况,如线路概况、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从而保证线路的优化选择,降低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程度。

(2)PC剪力墙的存放要点。堆垛架是剪力墙堆垛和储存的基本配置,在堆垛架预制过程中,应保证堆垛架的实际承载力。由于PC墙板的剖面太低,不能作为建筑物的有效支撑面。因此,为了提高PC剪力墙的质量,有必要对预制构件的易损件进行保护和科学的存放。

3.2预制构件吊装与定位方面

(1)科学控制预制构件吊装环节的垂直度。大部分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精度,在实际浇筑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位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预制构件吊装环节垂直度没有科学的控制。因此,在进行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时,应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准确控制吊装垂直度,对薄弱环节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2)科学提高螺栓定位精度。无论是预制结构还是现浇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但具体操作环节经常出现螺栓脱落或松动,需要采取科学措施提高螺栓定位精度。例如,应严格仔细检查螺栓和空腔的尺寸,达到相同尺寸后再进行连接操作。

3.3 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

(1)现浇结构平面度和实际标高的设计要点。支模施工前,要确保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严格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测量操作,以获得准确的支模信息。模板安装完成后,应有安全专业施工人员严格检查楼板、梁柱、外墙标高,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合格后方可进行。

(2)控制水平缝的宽度设置要点。在进行水平缝宽度设置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要求与标准,重视与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将水平缝的宽度保持在2.5cm左右,为后期施工提供便利。

(3)控制垫片的偏差设置要点。在预制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将使用大量的垫片。在使用垫圈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控制垫圈上没有任何杂物。要求专业人员对浇筑面标高的精度进行测量和计算,确保预制构件高度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制垫片的科学布置操作,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指标。

3.4预制构件的设计方面

(1)整体式板楼与其支座连接处的设计要点。在进行整体式板楼和预制墙板施工前期,要充分保障整体式板楼与预制墙板在水平方向具有1cm以上的搭接预留位置,还要对搭接处进行防漏浆处理操作,从而避免漏浆现象影响正常施工的有序开展,同时避免楼板出现开裂等安全质量问题。

(2)预制叠合板内的线管预留设计要点。在升级改造方案优化完善过程中,应注意对预制层压版本的线路管进行科学的预留设计,同时,充分结合实际施工方案,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线路管布置设计工作,避免出现影响管道的正常施工。

(3)PC构件易损处的强化设计要点。在PC组件的设计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PC组件的易损件,避免PC组件在实际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出现裂缝,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控制好系统的各个环节,控制好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的全过程,才能实现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环保、优质、快速施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GB/T 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 398—2017,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7.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

论文作者:吴修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论文_吴修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