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不差的1.68万人12次集结与疏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群众游行一分指集散交通处侧记
国庆庆祝活动过去已有20多天,回想起过去6个多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活服务保障和群众游行指挥部第一分指挥部群众游行集散交通处处长、朝阳区总工会副主席汪涛感慨万千。他说,过去半年每天伴随着他的,或许只能用“高度紧张”来形容。
除了倒计时,没有别的时间概念
4月中旬,朝阳区总工会接到上级指示,国庆群众游行中的9个方阵共计1.68万人,从合练、彩排、预演到正式活动中的远端集结、疏散、安全返回驻地等集散工作,由他们单位牵头负责。
接到任务后,朝阳区总工会迅速成立了集结疏散工作领导小组,区总工会主席张永新、常务副主席姬文革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汪涛则担任最初组建的8人小组负责人。
参加市区的专题会议,带领工作组成员学习60周年群众游行相关资料,沿着9个方阵所涉及到的所有演练场地、游行人员的单位驻地、地铁站、停车场,甚至每一个可能要经过的场所与路线,逐一进行实地踏勘。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没有了星期几的概念,只剩“加班如云”。
说起这些,汪涛笑着讲到:“半夜起来写报告,电话接到心发慌,这些都是常态。”
汪涛举例说到:“5号方阵的人员全部来自同一个学校,但他们却分别处于3个不同的校区,这就代表有3个驻地,组织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一切造成的结果就是,困难成倍增加。再加上每次演练地点不同,集散方案每次都要调整几十次。
诸如此类的对比,在《鸿门宴》中也很多,如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曹无伤与项伯等,通过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个阵营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
悉心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汪涛说,与60周年群众游行相比,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涉及人数从五六千人增加了一倍还多,方阵数也从3个变成了9个,人员构成也极为复杂,有学生、企业职工,甚至有来自25个街道乡镇的数千名群众。“人数增加还不算太难,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这9个方阵中的其中7个并不在朝阳区,海淀、昌平、大兴,甚至房山和怀柔都有。跨区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潼关为秦咽喉之地,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兵戈百战莫不以此为必争之地,为使后者可以通过潼关县志“晓然于盛衰之理,成败得失之机,而绸缪未雨,思患预防”[2]5,县志的修纂便成为了要务之一。保存至今或有历史记载的县志有以下几种。
在斯各格兰德本人看来,她既非雕塑家,也非画家,甚至不算摄影师。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美国作家、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曾将她的作品现象定义为一种多艺术形式的“杂交”。更准确地说,斯各格兰德属于这样的一代艺术家:他们将原本从雕塑与绘画领域获取的学院派技术应用到自198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舞台摄影”中。摄影师可以去寻找或是创造自己想要拍摄的东西。
可见,在相似商标权益争夺大战中,在遵循“在先使用、在先注册”两条原则的前提下,农资企业可以对侵权的相似商标依法进行反击,从而保护自身权益。
其实,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即使是一个方阵中的人员来自于同一个单位,他们的驻地却不一定相同。
这些困难没有阻挡工会人前进的脚步。为确保每一条路、每一个场所都熟记于心,参与服务保障的工会人用了一个月时间,45次实地踏勘游行队伍所涉路线及场站,制定了360余份方案。或许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才让我们在国庆当天看到了什么叫分秒不差。
集散方案不详细太详细都不行
说到集散方案,汪涛谈到了方案详细与否的个中变化。他说,大家一开始想的是尽可能详细,防止出现疏漏,但真到演练开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没有考虑到,于是就一次次的完善。然而,新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就是做的太详细了。于是,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制定方案的方法——利用时间轴倒推。汪涛总结到,制订方案时,抓住关键节点,突出演练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非主要环节留有余地,通过这种方法,一些问题反而轻易化解了。
没有退路就迎难而上
由汪涛他们负责的9个方阵,是国庆阅兵当天群众游行队伍中排在最前列的,阅兵式一结束,就是他们的方阵上场,没有缓冲,也没有退路。即使走过天安门广场,还得继续加速往前走,防止后面的队伍出现拥堵。
“要走很远,不能出一点问题。”对于辛苦地付出,汪涛的回答是:“我们的付出只是负责了局部,局部不出问题是责任所致,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足以决定全部的成果。但我们也是全部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局部出了问题,在外界看来都是全部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付出,很值得,也很欣慰。”
特约栏目主持 武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