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文|许立荣
海运即国运。“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深刻阐明了海运与经济、海运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为我国未来海运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
海运是“强国”难以复制的动力要素
强国的路径有多条,但通过一个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国家地位的提升,这在世界产业经济中是少见的,海运业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一些国家通过海运业的繁荣,进而直接带动国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充分体现了这个规律。
海运见证了欧美强国的兴起。15世纪末开始的大航海时代,欧洲三国通过发展海运成为三强。近代的英国,通过海运成为“日不落”帝国。现代的美日韩等国,通过强化海控力争强国地位。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海运业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海运与大国崛起的进程有着紧密联系;与其他产业相比,海运是强国背后难以复制的动力因素,这一规律千百年来未曾改变。
海运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中国的海运业起源于唐,兴盛于明。在经历了古代海运的发展和繁荣之后,于晚清时期开始衰败。近代的仁人志士都把振兴民族航运作为梦想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中国航运事业在一穷二白中开始新的拓荒。
中远、中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而长大,从孤舟远征,到百舸争流,历经风雨征程,不断改革发展。其中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1949年9月“海辽轮”起义,回到祖国怀抱;1950 年4月国营轮船总公司在上海成立,统一经营全国国营轮船运输业务;1951年,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中波公司成立;1961年“光华轮”首航标志着中国远洋船队诞生;1978年“平乡城轮”启航澳大利亚,中国第一艘集装箱货轮远航;1988年,中远在英国成立首家海外独资公司;1993年中远新加坡投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是第一家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国企;1995年国家取消海运指令性计划;1997年中海集团成立;2001年中国入世,全球和中国海运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海运业注入了新动力;2016年2月18日,中远中海整合重组成为全球最大海运公司;等等.
作为新中国航运事业的开创者,中远海运集团参与了中国航运70年从近海到远洋、从追随到领跑的历史进程,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这些发展历程,也是客户、市场、业务、竞争等要素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正是在与国际强者的同台竞争中,我们熟悉了国际规则、深化了全球思维、学到了先进管理,顽强地发展壮大了。
目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年造船产能达到6000万载重吨,全球第一;海运量世界占比达到26%,全球第一;注册运力1.8亿载重吨,全球第二;全球前20大货物吞吐量的港口,中国占14个;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7个;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在中国,运力超过1亿载重吨,占国内总运力的56%,就是中远海运集团。
集团以深化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为指导,坚持“一个团队、一个文化、一个目标、一个梦想”的“四个一”理念,按照“6+1”产业集群战略,不断推进“深改”“快改”,先后完成总部、集运、航运金融、能源运输、散运、码头、物流、重工、海外区域公司及海外网络、中远海控、船员和船舶管理体制、财务公司、信息资源等19个重点领域的重组整合。在推进改革重组的同时,不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重点抓好董事会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机制改革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了改革红利,提升了改革效益,焕发了改革活力。
为了提高解缠精度,采用加权四向最小二乘,以质量图为指导设置四向最小二乘相位数据权重,并根据权重顺序进行解包裹以避免误差传递.在水平和垂直45°处增加两个方向,与传统最小二乘相比,差分方程矩阵带宽变大,填充效果更好,填充速度更快,减少了一半的迭代次数.该方法有效改善解缠时的误差传递和补偿最小二乘的过度平滑作用,能很好地解决因噪声集中导致解缠难度增加的问题.
总的来说,海运作为强国背后的重要动力,是其他产业所难以比拟的。
认知效率的提高也关系着学习的能效感,能效感能有效地维持学习过程中的有意注意,教学中可以设计时间节点,尝试让学生重复一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进行关于时间效率的自我内省,再安排类似难度的任务,继续提高效率来加强能效感。在这个基础练习阶段可以用移动端的教学软件平台工具来记录学生重复练习时的时间效率提高情况,要求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效率,通过效率提高的反馈来增加重复练习的获得感奖励。
海运是“强国”不可或缺的经济要素
“强国”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贸易,而贸易的最重要载体就是海运。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海运作为全球贸易最主要的载体,它的地位和角色始终没有变,至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除此之外,海运与其他经济要素的关联也是非常高,包括与市场、与消费、与竞争、与技术、与国际化等,都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体现了海运对经济拉动的不可或缺性。
海运是全球贸易的主要载体。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等因素正相关。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促进会统计,按重量计算,海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按商品价值计,则占贸易额的70%以上。2018年全球海运货物贸易量约120亿吨,其中干散货占44%,石油占27%,集装箱货占16%,三大货类合计占87%。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航运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可替代。再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为例,海运在进口中占比61%,在出口中占比74%,充分体现了航运在区域贸易中的不可替代。
还原剂与烟气混合的均匀性好坏取决于喷射系统,喷枪使用压缩空气将还原剂溶液以雾状按照一定的角度、速度和方向喷入炉膛与烟气混合。还原剂与烟气混合不均匀带来较低的脱硝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1)增加喷入的雾化颗粒的动量;(2)增加喷枪数量;(3)增加喷射区域;(4)改善喷枪的性能来获得最优的雾化颗粒直径、分布、角度和喷射方向。这是本次改造主要考虑的方向和措施。
成本优势不可替代。在目前所有的国际贸易方式中,海运一直以来都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根据估算,2016年,平均只需支付1美元可以将1吨货物在海上运输110英里。有数据显示,从10吨/公里的运输成本来看,海运是公路运输的1/26,是航空运输的1/95。
具体来看:在主要业务指标方面,实现了六个世界第一。综合运力世界第一:1284艘/1.03亿载重吨;干散货运力世界第一:3976.05万载重吨/423艘;油气运力世界第一:2494万载重吨/195艘;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世界第一:1.26亿TEU;特种船队运力世界第一:444.7万载重吨/164艘;全球船舶燃料销量世界第一:超过2600万吨;
海运业始终处于国际市场的前沿,是国际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网络优势不可替代。海运的全球网络化布局具有铁路、公路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以网络化特征最为明显的集装箱班轮为例,目前全球仅班轮航线就有2100多条,东西航线、南北航线和区域内航线纵横交错,覆盖广泛,形成了密集高效的市场网络,而且这个网络是全球化的,是陆海连通的。
适货性不可替代。海运主要靠船舶,船舶和飞机、汽车、火车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海运几乎可以运输所有种类、所有形态的商品——标准化的集装箱;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干散货;石油、LNG等液体散货;更有超大、超重的特种件,比如大型发电设备、高铁机车、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譬如法国空客的大飞机大部件,主要是通过海运拉回来再组装的,中远海运是空客公司的唯一承运方。海运的这些特点打破了其他运输方式在尺寸、重量、适货性等方面的局限,也体现了在贸易中的不可替代性。
与贸易的关联度不可替代。贸易领域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海运,反过来也一样。以中美贸易摩擦的一组数据为例:单从中美贸易量来看,如果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保持10%、500亿美元商品保持25%,海运贸易量将减少3300万吨;如果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加到25%、500亿美元商品保持25%,海运贸易量将减少4600万吨;如果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加到25%、500亿美元商品保持25%,2670亿美元商品税率10%,减少的海运贸易量为5200万吨。
海运是预判国际市场的“晴雨表”。海运业始终处于国际市场的前沿,是国际经济走向的晴雨表。海运业内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指数,称为“波罗的海运价指数”(BDI),通过这个指数观察经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国际市场的判断。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BDI指数从顶峰跌到低谷,体现出明显的繁荣和萧条周期,而这与全球经济的周期有着惊人的一致。海运市场中供给侧和需求侧一直在演变,导致了海运业的周期性。从高峰到低谷算一个周期,平均7年一个周期。从全球化带来经贸结构变化推动海运市场的2003年至今,海运业竞争经历了高位期、转换期、常态期三个阶段。2003到2010年是高位期,市场起伏大、资本热、盈利高,全球主要海运企业业绩表现良好;2011至2015年是转换期,受金融危机、国际油价等影响,市场持续低迷,出现行业性亏损;2016年进入常态期,国际海运市场开始寻找新的动力和增长方向。这个轨迹与全球市场的走势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通过运价指数的变化,也可以预判全球经济:比如过去10年,油品运输年均1.9%的增速,反映了美国页岩油革命对全球原油市场的影响;集装箱货量4.4%的增速,则表明经济一体化、产业链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2001—2006年,中国人均GDP低于6000 美元,中国海运进口量的增幅为5亿吨;而在2007—2012年,中国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海运进口量的增速翻了一番,增长了10亿吨;2012—2018年,中国人均GDP从6337美元增至9900美元,海运进口量则从18.3亿吨再增长了6.3亿吨。因此,不管是从运价、还是从运量的角度看,海运都与全球经济和产业的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
海运是市场充分竞争的标杆。海运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海运业开放时间早、开放程度高。国际上十多家经营全球航线班轮公司,十大干散货船东等长期占据市场主导权。2018年全球集装箱船总运力为2081万TEU,12大班轮公司合计运力份额达86.8%;全球干散货船运力总计8.17亿载重吨,十大船东运力占比为15.7%;全球油轮运力总计5.46亿载重吨,十大船东运力占比为24.3%。
海运客户全球化:如在航运业务方面,目前全球国家中,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西欧等国为世界煤炭的进口主体。原油进口大国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印度。全球谷物海运主要以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种植地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巴西和中国,占据着全区谷物交易市场中近60%的市场份额。
海运市场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对低成本的追求是跨国公司进行全球产业要素配置的动力。航运业由于拥有运量大、运距长、运费低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重要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海运是国内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先导。海运业天生具有“全球化”属性,海运业依海发展,因海而兴,航线连接五大洲四大洋。
海运雇员全球化:海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成为国际化程度高的全球公司。目前,中远海运集团境外员工总数近2万人,其中外籍员工比例达到97%。
海运管理全球化:中远海运集团在海外有10大区域公司,1050家企业。实施跨文化管理,在异域文化环境中做到资本相容、智力相容、文化相容,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员工凝聚起来,共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
总体看,海运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有人非常形象地用八个“大”概括了海运业的特点: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进大出、大喜大悲。同时,它和经济的关系也十分特殊,不仅自身发挥拉动经济的巨大作用,而且与多个经济要素关联度高、组合作用大,所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经济要素。
坚持战略引领,改革重组稳步推进。2016年2月18日,原中远集团与原中海集团重组,在上海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集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深化改革重组,大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规模与效益、改革与发展同步增长,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综合航运企业。
深化改革重组是做强海运的最佳路径
海运对强国有着重大意义,中国要想成为海运强国,就要首先做强中国的海运企业,最佳的路径就是深化改革。
咣当一声,我心里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啊。原来我是在替这个刘铁头顶缸啊。李老黑啊李老黑,你狗日的是真黑啊。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及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建筑业是资源耗费较高的产业,施工过程中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实现建筑业的绿色发展非常重要。
集团以建设海运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制定了涵盖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产业和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相关业务的“6+1”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港口、综合物流、航运金融产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航运主业,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
海运是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重要后备力量。全球发展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愈加突出,恐怖活动更给当今世界增添了不安定因素。一旦发生以上这些重大安全事件,特殊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国家的船队。如索马里、所罗门、利比亚动乱中的撤侨任务、海上紧急救援以及我国能源进口运输等,中远海运都是责无旁贷、勇担先锋。
海运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有人非常形象地用八个“大”概括了海运业的特点: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进大出、大喜大悲。
追求改革实效,奠定行业竞争地位。重组3年来,集团坚持深改快改,先后完成了19个核心业务板块的重组整合,资产交易规模最大、涉及上市公司最多、复杂程度最高。集团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码头运营商,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
据了解,济青高铁线路全长307.9公里,设济南东、章丘北、邹平、淄博北、临淄北、青州北、潍坊北、高密北、胶州北、青岛机场、红岛11座车站。其中济南东至胶州北段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胶州北至红岛段运营时速250公里。
在规模增长方面,集团成立以来收入实现连续增长,集团总资产三年来增长了45.5%。
在盈利能力方面,集团平均利润率高于国际同行水平,连续获得央企业绩考核A级。今年以来,集团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中远海运这次收购是联合上港集团、丝路基金、国投、和记黄埔共同来完成,为了充分体现收购实效,集团提出“六个保留”的承诺:保留东方海外独立品牌经营、保留东方海外上市公司地位、保留东方海外总部在香港运营、保留东方海外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保留东方海外管理团队和全球服务网络、保留东方海外薪酬福利体系。东方海外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客户不流失,货量不下降,份额不降低”的目标。收购完成后,东方海外和中远海运集运共同推动“全球化”“端到端”“数字化”和“双品牌”四大战略,不断放大协同效应。
在全球公司方面,集团境外资产、境外收入、境外利润占比均过半,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性航运企业。
在2018年最新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中远海运集团位居335位,较2017年上升31位;在福布斯全球最受信赖公司2000强榜单中排名104位,成为全球唯一上榜的航运企业,在中国大陆最值得信赖企业中排名第一。2018年,全球知名海运咨询机构——英国海贸(Seatrade)专门将“全球最佳表现者”大奖颁给了中远海运集团。
再次是建立预算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控制。设计合同、预算、资金三个维度的控制要素,将协同办公平台与其他系统对接,设定多节点审批流程。以预算和合同管理作为第一层控制策略,以预算审批流程作为第二层控制策略,使费用报销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两个层面的控制策略相结合,使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在内控制度下。
地震作用下河床中央剖面,在横河向,廊道的外侧比内部动应力大,动静叠加后,拉应力极值为7.9 MPa,出现在下游面边墙外侧底部,比静力提高了14.4%,压应力极值为-22.1 MPa,出现在上游外侧边墙顶部,比静应力增大了4.2%,廊道右下侧为受拉区,左上游侧为受压区。廊道上游边墙底部及底板存在顺河向方向的拉应力,底板中央有最大拉应力5.1 MPa,比静应力增大了13.3%。廊道竖直向没有出现拉应力,在下游内侧边墙中部有最大压应力-15.8 MPa,比静应力增大了8.2%。
中远海运集团的改革重组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目前,我们除了业务量占据绝对优势之外,从业界的影响力来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客户主动与我们合作,体现了市场影响力和改革成效。
收购东方海外,集团实现再度飞跃。东方海外由香港船王董浩云创立,是世界排名第七的集装箱班轮公司。2017年东方海外船队规模为102艘,集装箱运输及物流业务总载货量630万标准箱,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地中海、印度次大陆、中东及澳洲等地。2018年7月24日,中远海运完成对东方海外的收购工作。随着航运业规模化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中远海运集团收购东方海外后,使我们的集装箱船队规模达到近300万标准箱,迅速进入全球班轮行业第一梯队,成为全球第三大班轮公司。
从出口的角度看,目前主要的二铵出口国家主要有8个,包括:中国、摩洛哥、美国、俄罗斯、立陶宛、澳大利亚、墨西哥以及沙特。这8个国家2017年的二铵出口总量为1526万吨,同比下降1%。主要的一铵出口国家主要有7个,包括:中国、摩洛哥、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南非以及沙特。这7个国家2017年的一铵1065万吨,同比增长12%。相对而言,一铵出口增速比二铵更快。
如果说贸易与投资是“一带一路”上流淌的血液,那么承担了全球90%贸易量的海运网络就是动脉和毛细血管。
在抗周期性方面,集团非周期性资产占比、非周期性资产实现利润占比均过半,确保了集团国际化经营稳定可持续发展。
践行“一带一路”是做强海运的最大机遇
如果说贸易与投资是“一带一路”上流淌的血液,那么承担了全球90%贸易量的海运网络就是动脉和毛细血管。所以,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落地最成熟的产业力量,海运应当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同时,“一带一路”也是海运业自身发展的难得机遇、最大机遇。
积极构建“一带一路”航运合作新格局。2016年,中远海运牵头成立全球最大班轮联盟——“海洋联盟”,为“一带一路”提供优质服务。持续放大经营能力,近两年在新兴市场运力投放增长50%。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集装箱班轮航线和油品、干散货海运量每年均大幅增长。
另外,中远海运是全球唯一一家运营南北极航线的航运企业,成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特别是北极东北航道,已经实现常态化、规模化运营,比经苏伊士运河传统航线节约大概7—10天航程。
那是什么?是导弹吗?怎么办?怎样才能帮他们恢复能量?离丁达还有几米远,镜心羽衣边跑边焦急地思索着。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她在狂奔,不停地狂奔。
积极布局全球支点网络,强化产业链核心资源控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网络布局,围绕欧洲、地中海,南美、中美洲及非洲等新兴市场重要节点开辟延伸服务,2016—2018年东南亚、印度、欧洲、拉美、非洲区域市场货量取得大幅增长。以码头为核心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支点,目前,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经营港口与码头18个,遍及亚洲、东南亚、欧洲、南美和非洲。
其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中希两国合作典范”,吞吐量由接管之初的68.5万标准箱增长到500万标准箱,经营由亏损转为年盈利7000万欧元,为当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2600个,间接创造岗位8000多个;直接经济贡献7亿欧元。据希腊知名智库“经济与工业研究所”报告分析,到2025年,比港项目将为希腊财政增收4.747亿欧元,创造3.1万个就业岗位,提高希腊GDP0.8个百分点,希腊物流的产值有望从2015年的4亿欧元增加到2025年的25亿欧元。
ABS树脂中橡胶相接枝SAN是改善相容性、提高橡胶相增韧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中接枝SAN的结构对增韧作用有很大影响,涉及到接枝率、接枝效率、接枝层厚度、接枝聚合物组成、接枝位置等多个参数。
2018年12月,集团控股90%的阿布扎比哈里发码头正式开港。2019年1月1日,集团在新加坡原有三个码头泊位的基础上,新增两个大型泊位正式启用,成为中新两国合作投资的最大项目。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致病因素如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情况,如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是平行出现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常在糖尿病肾病前已经发生,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肾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另外受到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的影响,会引发患者肾组织局部糖代谢紊乱,从而使肾小球基底膜出现增厚等情况,导致肾病的发生[6]。
2019年1月,集团在南美投资的首个控股港口——秘鲁钱凯码头项目完成签约。该项目是绿地项目,填补了集团在南美地区港口投资的空白。
积极参与建设国际新通道,提升“一带一路”全程供应链服务,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大了对亚欧海铁联运、亚欧国际班列业务的投入,先后开通了渝深、蓉深、连云港—哈萨克斯坦—欧洲等班列;支持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增加以广西钦州港为始发港或经停港的远洋航线,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深入中东欧腹地开辟物流新通道,以希腊比港作为枢纽港开辟中欧陆海快线,2018年中欧陆海快线完成货运量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7%,客户数量由3家增加到635家,覆盖面扩大到9个国家1500个网点7100万人口。
钢丝绳走线分析:基本单元四边形N1N2F2F1、M1M2E2E1两组角线变化基本相同,且单调递增,可以依据曲线变化设计钢丝绳走向。
中远海运还主动整合航运物流上下游产业链,收购新加坡最大物流公司——高昇控股,投资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阿联酋阿布扎比码头集装箱拆装箱场站等重大物流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推进“一带一路”的实践体会。体会和思考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义利并举,实现共享共赢。
一是“义”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以“义”字主导价值观,见利要思义,不义则不为。尽管财务上的回报依然是主要依据,但是一个企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成为我们投资的愿望。
二是“惠”字。“惠”字,强调的是仁爱,强调的是给他人带来好处。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讲求长期稳定发展,不能搞短期行为,要真正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增强东道国的“造血”功能,实现企业与东道国可持续的共赢目标,惠及当地、惠及社会、惠及人类。
三是“多”字。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不是单赢,不是我赢你输,不是零和游戏,所以必须突出一个“多”字,实现多赢。这个“多”字还有一个空间概念,就是说,“多赢”不是一个“点”赢,而是一条“链”赢,是一个“面”赢。在“多赢”理念推动下,我们对于“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就要讲求协同效应,避免分散、孤立的业务布局,力求连点成线,排线成面。
海运是连通全球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承载着全球贸易,创造着全球价值,传递着全球文明,海运即国运。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海运事业发展70周年。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让初心照亮航程,让使命激励未来,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建设卓越企业,打造海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