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肺癌;快速康复;疼痛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死亡率也高。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病因尚未明确,认为受大气污染、电磁辐射、遗传和吸烟等因素影响,易导致疾病诱发[1]。而手术是治疗肺癌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疗效显著,但由于手术创伤性大、且术后预后慢、并发症多等,若患者围术期未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易导致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本次研究将对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肺癌手术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入组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n=33例)和实验组(n=33例)两组。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为(49.36±3.15)岁;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则为(49.42±3.09)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快速康复护理:(1)术前,及时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患者疾病病因、手术方案和护理知识,提高患者认识性。并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取有效心理疏导,改善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消除心中疑虑。并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训练,通过呼吸训练器、吹气球等,1天5~6次,1次10~15min,避免术后引起相关肺炎。此外,术前要求患者禁食6h和禁饮2h。(2)术中,进入手术室前,合理调整室内温度、湿度,进入手术室后,积极配合医师,合理控制麻醉剂量,以减少术后拔管时间。针对术中输液、胸腔冲洗液可加温处理,避免温度变化较大,引起术中低体温情况。同时,术中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针对情绪波动较大患者,可通过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3)术后,若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可少量饮水,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引流液颜色、性状等,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调整患者体位,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咳嗽方法,便于胸腔引流、肺复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积极鼓励术后早日下床活动,循序渐进,通过独立站立、协助步行、独立步行等方法加强运动锻炼,有助于肺功能逐渐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持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标准,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临床指标对比
对照组VAS评分为(5.28±1.66)分、持续引流时间为(3.48±0.75)d、住院时间为(9.58±2.37)d;实验组VAS评分为(3.38±1.18)分、持续引流时间为(5.69±1.18)d、住院时间为(7.79±2.01)d。两组比较结果依次为(t=5.359,p=0.000)、(t=9.080,p=0.000)、(t=3.309,p=0.002),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肺癌因病情重、发病率急,患病病发后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多数患者对手术和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治疗效果,术前常伴有焦虑、紧张等情绪,易引起术中应激反应,不利于疾病预后[2]。因此,针对肺癌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其关键。
快速康复属于新的治疗理念,既是手术操作,又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通过不同环节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缓解应激状况,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3]。术前,对患者做好生理、心理准备,告知患者疾病知识和手术方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可有效减少治疗刺激,提高积极性。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湿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加强运动锻炼,调整正确、舒适体位,有助于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改善疾病预后。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VAS评分、术后持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肺癌手术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1]陆惠慧, 王燕连, 周鹤, 等. 快速康复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疗效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4):527-530.
[2]李丽媛, 熊亚琴, 蔡小敏, 等l.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5):704-707.
[3]陈海霞, 叶叶, 孔红武. 综合呼吸功能锻炼对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18):2327-2330.
论文作者:殷爱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