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及保持必要比例的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重论文,比例论文,看法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活力增强和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通过改革开放使所有制结构开始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特别是伴随着非国有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工业比重(按工业总产值计算)出现了大幅度快速下降的趋势,由此,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全面、客观在看待国有工业比重的下降问题,进而探讨其应该保持的必要比例,对于进一步理解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意义、进行行业规划、制定经济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工业比重变化情况
1.从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特别是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国有工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态势。1979~1992年,国有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78.5%下降到48.1%,十三年间下降了30.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据初步统计,1993年已下降到44%左右,但是,这一比重是按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它表明国有工业在产出额中所占的份额,而且本身受产品价格结构变动的影响,因而仅以此反映国有工业的比重是不全面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国际上一般采用总产出、劳动力、投资三大指标来衡量国有经济的比重,劳动力、投资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可以反映国有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参与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源配置对形成产出结构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1979年以来国有工业在产值、劳动力和资金总额中比重的变化。
表1 1979~1992年国有工业产值、劳动力和资金比重(%)
(1)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有工业的比重下降相对缓慢,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工业比重的下降也在加快。1984年是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该年国有工业的比重比上年下降了4.3%,1985年又比上年下降了4.2%;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的两年内国有工业的比重又以每年平均4.4%下降。
(2)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增长较快的年份,国有工业比重的下降幅度也较大。这说明:我国非国有工业的增长势头远大于国有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生长点。据测算,从1979~1992年,我国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3.2%,其中非国有工业的增长额占全部工业增长额的63.2%。
(3)国有工业劳动者比重下降小于国有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幅度。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其一,改革初期,国有工业相对于非国有工业,其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劳动生产率也较高,但是,随着非国有工业的逐步发展、壮大,非国有工业中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三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使得国有工业生产上的那种相对优势日趋减弱;其二,国有工业企业劳动力数量具有很强的刚性,易增不易减,人员过剩的情况存在于大多数企业。因此呈现出生产比重大幅度下降,但职工的比重却变化不大的情况。
(4)国有工业资金总额比重下降也小于生产额比重下降的幅度,且国有工业资金总额的份额一直高于生产的份额。这和重工业生产中国有工业的份额比非国有工业大、资本有机构成高有很大关系;同时,也说明国有工业集中了较多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高新技术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这也是国有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支柱和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
2.分地区来看,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乡镇工业、“三资”企业等非国有工业经济10多年来发展较快,国有工业的份额明显下降,目前不足40%;而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中西部内陆地区,非国有工业经济一般发展较慢,国有工业仍保持了较高的份额,达60%左右,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基本上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不发达,非国有工业经济尚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3.分行业看,目前国有工业在矿业和公用事业中的比重较高,分别达72.5%和87.2%;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不足50%,这与世界多数国家国有经济的行业分布特征是一致的。1985年(实施新行业划分标准)到1992年在4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没有变化以外,其他39个行业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程度比较大(20个百分点以上)的行业多为制造业,依次是:其他矿采选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饲料工业、橡胶制品业、炼焦和煤气及煤制品业、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其他工业、印刷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工业、化学纤维工业等。目前国有工业比重仍比较高(70%以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矿业和公用事业,主要是:烟草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盐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工业、煤炭采选业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着有关国计民生的主要工业经济部门。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国有工业的比重都是按纯国有工业企业计算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合营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近年来股份制企业的兴起,纯国有工业企业在数量上呈下降趋势。因此,仅仅从纯国有工业企业观察国有工业的份额,已愈来愈难以说明问题。国际上一般将国家100%控股和国家控股在51%以上的企业,都列入国有企业。研究国有工业比重,应当分析国有工业在全社会工业生产资金总量,即资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并按资产计算产出,才可能真实反映国有工业的份额。据初步统计,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1993年国家资本金占全部工业资本的70%左右,大大高于同口径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55%的比重。其中,非国有工业的国家资本全占其资本金总额的22.1%。按此匡算,1993年各种经济类型工业的产值比重如表2。
表2 1993年分经济类型工业产值比重 (%)
由此可见,考虑非国有工业中国有资产的产出,按国有资产的产出计算的国有工业比重,明显高于传统的按纯国有工业企业计算的国有工业比重。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一些重要的生产要素,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资源,除法律规定归集体的部分外,都归国家所有,但并没有都计入企业资产总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必将进一步提高,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全社会国有工业经济的比重还会更高。
二、国有工业比重的下降是改革开放之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特别是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工业比重下降,有其正常、合理的因素,这是搞活经济的需要,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初衷。总的来讲,并不影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更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当然也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1.国有工业比重的适当下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并不可怕。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受传统经济运行体制惯性的影响,国有工业的竞争意识是较差的。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其他经济成份更多更快地进入一些易进入的工业行业,从事这些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便成为必然。从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特点来看,这些行业都具有易进入性,都不可能形成行业垄断,各种经济成份在这些行业的比重,孰多孰少,无关紧要,国有工业比重少一些,非国有工业的比重多一些,并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反而对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和活力有利。
“比重”的总体是整个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自然是好事。总体内部的国有和非国有工业都得到发展,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综合因素决定了二者发展快慢的差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个体工业、私营工业、及中外合营工业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成长期发展得快一些是自然的。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份额从无到有,10多年来增长很快,自然就会冲减国有工业的比重。
2.国有工业比重的下降并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制度。1993年,我国国有工业的生产份额虽然已经下降到50%以下,但加上集体工业的生产份额,我国公有制工业的生产份额仍达80%以上,如按资产份额计算,我国公有制的份额还要高于这个数字。这说明,10多年来的多种经济成份全面发展并没有动摇我国公有制工业的地位。目前国有工业比重仍比较高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只要国家把基础的、关键的工业行业发展好、把握住,控制我国工业发展大局,保持我国公有制工业的基础地位是不成问题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人们的富裕程度可由其所拥有的资产量来衡量。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人们拥有的资产量有不同的影响,在我国人们的劳动及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及再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社会政治稳定,只要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即使公有制成份再小一些,也能够通过政府的职能、靠财政政策来逐步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国有经济成份的下降并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更不能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
三、关于国有工业的必要比例问题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有工业的比重还将继续下降,但国有工业保持适当的比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个体、私营经济正处于成长期,还远未壮大,所以,它们的比重还将继续上升,国有工业的比重还将继续下降。但是,它们各自比重的明显上升和下降不是永无止境的,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它们各自的比重会相对稳定。从未来着眼,在提出我国国有工业可能保持的比重的大小时,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必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市场经济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市场经济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经济结构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现代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采取了种种干预措施,以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结构变化,这种干预都是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市场经济均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国家有必要对一些基础产业、有发展前途但初期尚无盈利或盈利低的行业进行直接的财力投入,以期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在国际上的强劲竞争地位。
2.可能性。有些行业虽然可以高盈利,但初期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和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这是私人资本和技术都无法达到的。如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兵器工业等均须靠国家力量来组织发展。
3.现实性。目前我国国有工业在煤炭采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电力、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等11个行业的比重仍达70%以上,占有绝对重要的支配地位,今后5~6年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下降。
4.参照性。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为发展经济和调控经济的需要,在一些关键性的基础行业,诸如电力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邮电通信业、民航及铁路运输业、采掘业等仍保持国营,虽然每个国家并非对上述各行业都实行国有,但大同小异。德国国有工业的产值不到整个工业的10%(8~9%),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国有工业的产值比重也较低,法国和意大利的国有工业产值比重是西方国家中较高的,也不超过20%(15~20%)。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国有工业的产值比重由高到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但至今仍保有一定的份额是他们的理性选择,他们的选择可给我们提供参照。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大力发展非国有工业的同时,至少应在下述行业保持国有,这些行业主要有: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大规模的金属矿采选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蒸气热水生产及供应业、石油加工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武器弹药制造业及其他一些新兴的高科技行业。据测算,目前这些行业生产份额占我国工业的21%左右,但考虑到其中的许多行业很有发展前途,它们的生产份额还要上升。所以,现阶段我国国有工业的比重至少应保持在25%左右,这是宏观调控可以参照的一个数量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