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紫云英余江大叶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紫云英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大叶论文,余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属1年生或越年生豆科植物,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季绿肥兼牧草。紫云英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汁多,既是一种很好的青饲料,又是优质绿肥。紫云英鲜草压青作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使稻田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福建省上杭县多年来未种植紫云英,稻田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量少,造成土壤性状差,影响作物产量。2008年从江西引进紫云英优质品种余江大叶种植,表现出产量高、抗病强、适应性好等特点。
1 特征特性
余江大叶属中熟型品种,从播种到盛花期180~187d,全生育期220~228d,3月下旬始花,4月中旬盛花,5月中旬终花。在上杭县种植,苗的长势旺盛,苗高可达80~100cm,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枝力强,每株分枝多的为5~6个。花的颜色为紫红色,影响花期的因素较多,如播期、施肥、冬春化现象等。余江大叶的根系发达,一般入土40~50cm,主根粗壮肥大,侧根多,主侧根上都着生许多棒状或扇形的根瘤,根瘤在土壤中起固氮作用。
2 产量及抗性
余江大叶在上杭县试种,每667鲜草产量为2000~2500kg,留种产量为30~55kg;喜温暖湿润,抗寒力中等,如果气温在0℃以下便会受冻害;抗病强,耐旱能力较差。在播种期到苗期之间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土壤以保持湿润为好,种子播下后,如有积水要及时排干,如果遇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生长前期既怕旱,又怕涝。播种后如果覆盖一层稻草,长出的紫云英更旺盛。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应选鲜草产量高、生育期适中、适合上杭县种植的余江大叶等优良紫云英品种。播种前晒种4~5h,晒种后加入一定量的细砂擦种,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12~24h,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菌种比例为1∶16,每667拌钙镁磷肥5~10kg。多年未种植紫云英或新植区必须拌根瘤菌,老区可直接拌钙镁磷肥。
3.2 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单季稻田于9月上、中旬播种,双晚稻田于10月中、下旬播种(水稻收割前15~20d),当田面湿润,田泥落干,脚踩不沾泥、不下沉时即可播种。每667用种量为1.5~2kg,播种时做到按田定量,分畦匀播,确保基本苗达30万以上。
增施肥料是提高紫云英产量的重要措施,施用氮肥可达到以磷增氮、以钾增氮、以小肥养大肥的目的。在水稻收割后或2叶期每667施用过磷酸钙15~20kg加氯化钾3~4kg;开春后紫云英迅速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素,可追施1次速效氮肥和钾肥;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每667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kg,促进平衡生长,搭好丰产苗架。磷肥有利于根系发育,钾肥可促使紫云英苗粗壮、早分枝、多结瘤,以提高鲜草产量。
3.3 水分管理及病虫防治 水分管理对紫云英生产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播种前要开好“十”字或“井”字沟以及田边的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做到田面不积水。播后7~10d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出苗不齐的应及时补播。出苗后,要保持土壤干爽,雨天要及时清沟排水,以防渍水死苗。遇干旱可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紫云英生长对水分的要求。紫云英生长期间,应避免人、畜、禽等践踏。
紫云英的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田间检查和调查,根据天情、苗情、病虫情,抓住防治适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症下药,及时防治。紫云英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波尔多液、可杀得1000倍液或每667撒施石灰50~100kg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潜叶蝇等,每667用吡虫啉10~20g或90%敌百虫150g加水30~50kg喷雾,也可用蚜虱净喷雾防治。
3.4 压青还田,适时收获适时翻犁压青是提高紫云英产量和肥效的最后一环。翻犁早产量不高,鲜草含氮量低,含水量大,肥效低;翻犁过迟,虽然产量高,但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植株老化,不利于腐烂分解,肥效也低。一般以盛花期翻犁较为适宜,但必须在水稻移栽前15~20d使其充分腐烂,每667压青量以1000~1250kg为宜,压青时注意配施适量的速效氮肥。
紫云英留种田应适时收获种子,一般在80%左右的种荚变黑、顶花凋谢时及时收割,收割后要及时脱粒,防止湿度过大堆闷发烧使子粒发黑,影响种子光泽和降低种子发芽率。为了防止种性退化,在初花期拔除开花偏早的单株、病株和一切变异株,选密度适中、植株健壮、分枝多的片区收种。
联系电话:010-6218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