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基础的处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技术人员应结合施工场地实际条件,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本文就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促进建筑工程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处理方法;地基基础;建筑工程
引言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比如:工程设计、施工费用、工程期限等问题,这些因素不合理处置会对建筑工程施工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的重视,切实提高地基基础处理质量,为增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奠定基础。
1.地基基础的选择
从结构层面来看,地基基础是连接地基与建筑物的重要结构,地基基础可以将建筑物竖向承受的载荷传递给地基。但建筑工程的地基类型有很多,从属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两类,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深基础,包含灌注桩与预制桩两种桩基类型,同时也是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两种形式。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对地质条件的要求比较低且工艺简单因此广受青睐。但钻孔灌注桩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只能在地下施工,从而难以监测其施工过程,成桩以后也就不能直接整桩开挖验收,这使其成为了一种易出现问题的施工工艺。除此之外的浅基础型地基应用范围就比较有限,它的施工类型主要有箱型基础、条形基础等[1]。
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住房质量的要求、观赏性要求、性能要求等都不断提高,地基基础作为房屋建筑的载体,其施工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无论是在施工工艺、技术人员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2.1地基结构的复杂性
因为我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东西环境、南北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气候环境等都有一定差异。对于不同地区的建筑工程,其地基基础设计也存在很大差异,且不同类型的上层建筑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不同。此外地基基础的施工要求、各施工环节、流程设计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如既要求冲破粘性黄土结构,又需要有效应对花岗岩等硬质基础。
2.2多变性
对地基基础的设计也存在多变性的特点。已经设计好的方案,可能因为地理环境等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此外多变性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建筑资金与安全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完工后,很容易由于地基不稳而出现建筑物坍塌、开裂的情况,进而给建筑公司带来严重损失[2]。
2.3隐蔽性
由于地基基础属于地下施工,工程完工后会被上层建筑所覆盖,这给地基基础的质量验收带来一定困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型建筑施工需要进行深基坑设计,每一阶段的施工都会覆盖上一阶段的施工体,若需要反盖或扩建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地基基础施工存在一定隐蔽性。
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3.1强夯地基法
强夯地基法应用较为普遍,主要包含强夯置换法与强夯法两类。这种地基处理方法起源于法国,主要用于加固地基。在1978年我国塘沽县首次使用此方法,所使用的机械为履带吊车。所谓强夯地基法就是利用重夯锤的惯性冲击地面,起到对周围地基压缩加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适用条件
强夯地基处理法是一种动力性的固结技术,主要适用于湿度较高的地基基础,强悍法与强夯置换法的适用条件有一定差异。强夯法主要针对于湿陷性黄土、粘性土、低饱和度的粉土、碎石土等地基,而对于高饱和度的粘性土与粉土不宜采用。而强夯置换法则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粘性土地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向夯坑内添加块石、碎石等固体材料,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3]。
(2)施工原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的施工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在建筑施工期间将其统称为强夯法。强夯法就是利用夯锤的动力能力,对夯坑周围的地基产生一种应力波,通过应力波来实现压缩颗粒间距离,进而达到加固地基、密实地基基础的目的。冲击出现的应力波主要分为面波与体波两种形式,面波主要是针对地基的表面,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没有很大作用。而体波则是对地基内部产生剪切与压缩,从而达到压实地基的目的。利用夯锤的高速动能,使地基周围出现应力波场,从而确保了一定范围内加固与密实地基的目的,最终达到了加固地基基础的目的。
3.2振冲法
振冲法是地基基础处理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高压与振动等手段对地基进行加固与处理。当然不同施工工程、不同施工土质其地基处理方法也不同,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工程状况,合理选用施工方法,以下就振冲法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
(1)适用范围
振冲地基法又分为振冲密实法与振冲桩法两种,它们有着各自的施工特点,所适用的施工范围也不同。振冲密实法主要施工对象为碎石,在填充地基的时候,利用其振动作用来加固地基,由于碎石的堆放必然会存在一定缝隙,所以这类地基的排水性很好,进而这类地基的稳固性也得到了保障。但振冲桩法则主要适用于杂土、粘土、沙土等地基环境中。对于土质较为松软的沙土地基最宜使用振冲密实法,因为土质中的钻粒量达不到10%,只有采用振冲密实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地基土中的含水量,使得土壤结构更加密实牢固。但这一方法对于含水量低、钻粒量少的地基就不适用,此时我们便需要采用振冲桩法来加固地基,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地基处理。
(2)振冲法加固地基的原理
该方法加固地基的原理与振冲密实法基本相似,都是在机械不断振动作用下,达到对地基土壤压实与加固的目的。不同的是,振冲法是利用机械振动提高地基土层的液化速率,使得地基土壤中的细小颗粒得到重新排列,这样一来地基土壤内部存在的缝隙得以有效减少,从而实现了对地基土壤的压实与加固。然而,振冲密实法主要是利用机械振动的冲力挤压填充料和砂土内部存在的空隙,从而实现对地基土壤的加固。针对粘性土含量较高的地基,采用振冲法所产生的振密作用和挤压作用将会被削弱,因此,采用振冲法对粘性土含量较高的地基进行加固时则需要添加填料。
3.3砂石桩法处理地基基础
砂石桩法主要适用于杂填土、粉土、挤密的松散性土壤等地基,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地基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层的承载力,也可以使得涂层的压缩性得到极大地降低。除此之外,采用砂石桩法可以对可液化地基进行处理,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对不符合要求的饱和粘土土层变形进行处理。砂石桩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排水率,从而使得地基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
结语: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形式选择和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能,因此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多项条件,包含建筑形式、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工程概算等,然后再根据实际条件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已达到增强地基强度,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红兵.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5(34):129-130.
[2]王玉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103-104.
[3]孙飞.浅析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5):203-204.
论文作者:王蓓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地基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密实论文; 目的论文; 方法论文; 粘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