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加速软科学产业化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科学论文,进程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十年以前,发达国家就实现了软科学的产业化转变。在那里,软科学产业作为一种知识产业,以生产和提供软科学知识产品与农业、工业并存和相得益彰。目前在我国,软科学的发展在时代的呼唤声中已进入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如何加速这种转变,如何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软科学产业化的内涵
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软科学产业化的全部内涵,是加速软科学产业化进程的重要认识前提,为了明确软科学产业化的内涵,需要首先认识一下软科学产业的概念。
软科学产业化与软科学产业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软科学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它所提供的产品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与方法的战略性智力产品。凡是生产这种产品的产业都可以称之为软科学产业,目前以咨询产业和信息产业居多。软科学产业化是多种内涵的复合。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软科学产业化是指软科学研究成果和组织机制向软科学产业转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软科学产业化反映的是一个转化过程,过程意义的概念。软科学研究成果被社会吸收和利用,实现其科技、经济、社会之价值,这一过程被视为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其价值实现的形式可以不同,有的成果具有直接创办产业的价值,由其自身直接转化为产业;而有些成果则不然,它不能直接转化,而是被别的产业部门采用,并由此创造价值;另外,还有一些成果与前两种形式又有不同,其价值只能间接地实现,诸如起着整体协调功能和微观调节作用的政策、法规等类的研究成果,就属于间接转化的范围。对于软科学组织机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政府大包大揽的单纯事业型的管理,这种体制在今天与市场经济已格格不入,如此下去将会严重地阻碍着软科学的发展。为此,必须把软科学推向市场,彻底打破原有的组织机制,实现由事业型,向追求产业效益的企业型转化,这一转化过程便是软科学组织机制产业化的过程。
其二,软科学产业化是软科学产业规模和水平的体现。它标志着软科学纳入社会生产范围,以社会大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在发达国家软科学产业的生产体系已经形成,而且现代化水平已经很高,他们的生产基本上完全是采用信息库、数据库和联机检索与处理进行的。其规模无论就业人数,还是产值等方面都十分可观,到21世纪软科学产业便将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其三,从广义的产业化来看,软科学产业化还是软科学产业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作用的体现。它标志着软科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仅从产值来看,目前世界发达地区软科学产值已达数千亿美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这一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另外,世界经济模式正在出现高效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化和软件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软化趋势预示着软科学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在今后将日趋突出,日趋重要。由上可知软科学的产业化是软科学高度发展的产物,是软科学发展中的一次巨大飞跃。在这个阶段无论其成果、规模,还是其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见,实现软科学产业化的转变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坚实的基础,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
二、软科学产业化所亟待的条件
软科学研究全面进入市场,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是加速软科学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软科学具有谋略策划的功能,它的任务在于为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服务。正确的决策思想和理论无不源于实践,源于活生生的现实存在。软科学的职能和使命实际上就已决定了它与社会,与经济的不解之缘。市场经济是当代最大的社会背景、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实际,所以它是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基础和归宿,是其存在的最佳座标。软科学研究从中不仅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阳光和土壤,而且在那里还将通过激烈的竞争得到鉴别和选择,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和磨炼。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走进这个经济社会的大市场呢?第一,要把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注入软科学工作者的每一根神经。市场是软科学存在和发展的温床,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发展规律。作为软科学工作者应努力培育和养成时时刻刻密切注视市场、注视竞争,融于市场、参与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这是进入市场的意识前提。第二,尽快推行新机制。目前除了保持一定数量的主要面向政府部门,类似美国兰德公司式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以外,绝大部分都要转变为经营目的盈利性,编制企业性,按照“四自”原则进行自身管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软科学产业。第三,研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多因素系统,包括商品、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经济政策、国民经济、人口和社会时尚等多种构成要素,极其复杂。软科学研究能否正确地运行于市场经济的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科学工作者对市场的了解,所以,必须做好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等等。
加速软科学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二,实现软科学研究的工程化。所谓软科学研究的工程化,是指软科学的研究及其产出过程,必须借助科学的工程手段和设备,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决策的实验考证等,以提高软科学产品的科学性、可靠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反之,不予承认,更不能推向社会。长期以来,我国的软科学研究主要为人工操作过程。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处理,主要通过人工情报信息的传递,实地调查和人工的分析处理,没有一个完整的工程系统。联机检索和数据库的利用比例很低,研究成果的工程实验考证更为缺乏,致使所得信息标准化差,可比性差,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更无保证,结果造成诸多决策失误现象,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更贻误了宝贵的时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软科学的声誉。近年来,尽管有些好转,但其工程化程度仍然比较低。这种状况若不迅速改变,软科学产业化的进程就会严重受阻。
改变如此状况,目前亟待建立专家库、信息库、数据库和软科学工程实验室完整的工程系统,实现软科学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借助这套系统不仅信息、数据的来源广泛、丰富、可靠,而且信息、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和可比性会得到极大改善。借此不仅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编制、处理,而且还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如比较各种方案,分析各种条件下的变化,预测未来的各种后果等等。这种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无论是战略构思,还是策略、方案、办法等等都因基于可靠的事实,真实的数据和严格的工程实验,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软科学产品的质量,提高软科学研究的声誉,扩大社会需求,进而加速软科学产业化的进程。
加速软科学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三,建设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软科学队伍。经济、科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增加了现代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并由此导致了对直接为决策者服务的软科学工作者素质要求的高标准化。最突出的变化是:第一,要求水平高。无论是品格、胆识、知识,还是能力、形象等方面,都要求有一个新的高度。仅就知识而言,需要有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未来学、统计学、信息学、控制论,以及数、理、生物等基础科学的参与和协同才可能使决策达到某种程度的完善。甚言之,民主和科学的决策程序,需要人类文明中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支持。能力方面,强调现代企划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过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流畅准确的表达能力等等。企划是策划、计划、预算和预测等能力的综合。洞察能力是形成远见卓识、足智多谋的基础和前提,而对市场经济良好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是对软科学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要求队伍具有较大规模。软科学产业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赖于规模队伍的形成。所谓规模队伍,不仅是数量可观,而且整体结构合理,其中包括分工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构成。尤其分工结构,软科学产业化发展,需要有与此相应的软科学企业家、软科学专家以及负责指导和调控的软科学行业管理专家等各种类型的人才。
我国软科学队伍经过十几年的磨炼和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队伍,并为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距现代经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不小的距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整体素质不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适应能力较差,结构也不够合理,年龄又普遍老化等等。为尽快改善软科学队伍,笔者认为当前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亟待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植。国家和各省、市成立软科学工作者培训中心,除了有计划、有步骤和制度化的培养以外,近两年需要对软科学工作者普遍进行一轮专业培训和能力培养;第二,加强对软科学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制定软科学工作者管理和资格认定条例,实行严格的录用、考核、培训和奖励制度,努力塑造一支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软科学队伍。
加速软科学产业化进程的第四个重要条件——软科学需要有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市场条件。就目前来看,软科学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开拓问题还比较艰巨。另外,我国的软科学市场由于缺乏严格的法规依据而比较混乱,所以期待改变软科学市场现状。从我国实际出发,目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软科学研究炼好“内功”,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形象。软科学研究的市场化,软科学研究的工程化,以及队伍建设的现代化是炼好内功提高产品质量,塑造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其二,强化舆论宣传手段,扩大软科学的社会影响。各种宣传阵地都要增辟有关软科学的宣传内容,除了社会了解软科学的性质、内容、作用以外,更要向社会宣传和推广那些服务能力强,又有较好信誉的软科学产业(机构)的经验和业绩。其三,近期着力培育一批与发展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有较好市场需求的咨询产业和信息产业,形成市场新热点,诱发软科学市场的潜在活力。其四,积极开展省际间和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与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外部影响,同时还可以为与国际软科学接轨和走向国际大市场寻找更多的通道。其五,建立健全规范性的软科学市场运行规则。
软科学产业化的发展,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撑条件。软科学产业化转变将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个大变革,它的成败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导向和政策的扶植与保护。
就目前来看,国家政策首先应充分肯定软科学在今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肯定已有的业绩,指出软科学产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改善软科学产业化的社会环境。第二,政策应该对软科学产业的新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如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税收优惠等给出明确的规定,以使软科学产业获得新的活力。第三,对新兴的软科学产业要实行投入的倾科政策。资金短缺是当前软科学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最大困难。鉴于当前国家财政困难,可以进一步建立和扩大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全社会投资体系,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投资方式。第四,制定与完善软科学法规体系,实行法制化管理。使软科学研究在法律地位保障的前提下,依法开展各种活动。
上述五个条件是软科学实现产业化转变的基本条件或重要条件。其条件的创造和获得将赖于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开创。
标签:软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