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及其冤情_瞿秋白论文

瞿秋白及其冤情_瞿秋白论文

瞿秋白和他的不白之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白之冤论文,瞿秋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瞿秋白是我党牺牲得最惨烈的一位党的领袖,他的英名理应牢牢地镌刻在英雄纪念碑上。然而由于他就义前写的一篇文章,使他死后遭受了不白之冤。

瞿秋白早年曾以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联采访,并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党内唯一曾3次见过列宁并聆听他演讲的人,又是《国际歌》的最早翻译者。1927年武汉“八七会议”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为党的主要负责人,主持中央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的无情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他忍辱负重,去上海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后又被召回到苏区瑞金。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时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的瞿秋白多次要求参加长征,但遭到博古的拒绝。这时的中央苏区正面临着国民党的疯狂进攻,对于身患肺病的瞿秋白而言,留下,几乎意味着死亡。中央分局决定将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转移出去。1935年2月11日瞿秋白一行离开瑞金前往福建汀州(即长汀),准备从那里分道行动,瞿秋白将经潮汕去上海。2月24日他们行至闽西长汀县水口镇附近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突围时何叔衡中弹牺牲,瞿秋白被捕,邓子恢等得以逃脱。瞿秋白被押到驻扎长汀的国民党第36师师部。他声称自己是“医生”林琪祥,但不久被叛徒告密暴露身份。

瞿秋白曾借通报“病情”给在上海的爱人杨之华写信,暗示了自己的被捕。随即鲁迅、陈望道、杨之华等发起公开营救活动,中共中央也实施了营救,但均未成功。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在国民政府会议上当面向蒋介石求情,也遭到拒绝。蒋介石说:“瞿秋白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最好还是让其自首投降。”遂电令驻福建长汀的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降,瞿对宋说:“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见劝降不成,蒋介石于6月2日从武汉行营给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驻闽绥靖公署主任、第11军军长蒋鼎文发去密电:“寒已发电悉。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中正。”同时布置中央社和各大报发消息。但此令未立即执行,因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又指派特工总部行动科的王杰夫、陈建中从南京专程赶到长汀,使尽各种手段进行劝降。他们对瞿秋白说: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关去担任翻译即可。瞿秋白断然回答:“我青年时期已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无从改变。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国家前途的光明。”6月14日,瞿秋白在他们来“辞行”时说:“劳了你们远道而来,几天来费尽心机和口舌。我的态度,昨天都谈得一清二楚,任何改变都是不可能的!”第二天这两人灰溜溜地返回了南京。陈立夫非常恼火,立即给在武汉的蒋介石发电报,说劝降为瞿所拒,瞿不可挽救,宜速对其处极刑。6月17日中午,蒋介石又直接给宋希濂发出电令:“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1935年6月18日。据当时天津《大公报》一篇署名“平”的《瞿秋白毕命记》报道说,上午8时,“记者为好奇心所驱使,趋前扣询,至其卧室,见瞿正大挥毫笔”,书写的是“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这天瞿秋白就义前,先到该县中山公园中山亭留影,“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照完相,在国民党36师特务连100多名士兵刀枪环布之下,瞿秋白漫步走向两华里外的罗汉岭刑场。一路上,他泰然自若,手夹香烟,向沿途围观的百姓微笑告别。瞿秋白用俄语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唱着《红军之歌》,喊着“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等口号,从容不迫,面无惧色。到达刑场后,见备有“小菜四碟,美酒一瓮”,便邀一个监刑的军法处长对饮,彼不理会,就自斟自饮起来。这处长说:“如果杀尽了共产党,革命便可成功了。”瞿答:“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没有共产党人,革命是不会成功的。”说完,他走到一块草坪上,面北盘膝安坐,向着行刑者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开枪吧!”

碧血染红了草地……

宋希濂向上司发去电报:“瞿匪秋白已于本日上午十时遵令执行枪决。除将该匪照片及处理经过各情另外呈报外,谨先电闻。职宋希濂叩。”

同时贴出的布告曰:“……凡民国十六年以后,各地共匪之行动,悉由该匪瞿秋白唆使,以赣闽粤湘皖鄂豫川等省之生命财产,直接间接,受该匪之杀戮焚毁者,不可以数计,其罪大恶极,已不容诛。”(载1935年7月7日《福建民报》)

英雄的壮举震惊了世界。陈云、李立三、王明等发表文章,怀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战士;共产国际及日、英、美、德等国家的共产党纷纷致电,悼念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正在乌克兰参加夏令营的瞿独伊,从国际儿童院的同学手中抢过了一张《真理报》,上面赫然登着父亲的一幅半身照片,再一看,竟是父亲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牺牲的消息。她哭得休克过去,她不懂曾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父亲为何牺牲,只知道她的“好爸爸从此没有了”。鲁迅先生得知他的“知己朋友”瞿秋白遇害的消息后,“木然呆坐,低头不语”。随后抱病编印了瞿秋白的译文集《海上述林》,他对冯雪峰说:“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一个示威。人给杀掉了,作品是不能杀掉的,也是杀不掉的。”

然而瞿秋白就义前写的《多余的话》却给他带来了麻烦。

在国民党看来,这篇《多余的话》乃是共产党“高干”的一份“反省书”,所以他们在报纸上给予积极地披露;而共产党方面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篇东西是敌人“伪造的”。后来陆定一回忆说:“我在延安当中央宣传部长的时候,就从国统区的报刊中看到《多余的话》,说是瞿秋白在国民党监狱中写的遗书。我当时认为,秋白同志对革命是忠心耿耿的,他严词拒绝国民党的劝降。而这篇遗书情绪消沉,和秋白同志的精神、性格迥然不同,恐怕是国民党伪造的。”但据后来的调查证实,此文确系瞿秋白所写。

在这篇两万字的长文里,他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毫无保留地诉说了曾经拥有的浪漫、热情、执著,而这一切又为苦闷、厌倦和自我否定所代替,让人难以与那个从容自若、慷慨高歌的勇士联系起来。他在文中说:“我是个脆弱的二元人物”,“因为我始终不能克服自己的绅士意识,我完全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像我这样的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实际上,这种淋漓尽致的自我解剖,正是瞿秋白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突出的性格和思想特点,伴随着他探索整个生命旅程的集中反映。他多思而沉郁的性格使他从来就不具有豪情激扬、慷慨悲歌的气势和情怀。瞿秋白的性格中当然有矛盾、软弱、懦怯的一面,但他能够严肃地正视它,无情地袒露它,这正是瞿秋白的可贵之处。他在自我解剖中思索着历史和人生,最终以辉煌的方式完成了对历史的承诺与献身。

可是在烈士牺牲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并没有读懂这篇袒露心迹的真情之作。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被否定的阴影笼罩了瞿秋白。1963年《历史研究》第4期发表戚本禹的《评李秀成自述——并与罗尔纲等先生商榷》一文断言,李秀成尽管被捕后又被杀,但他写下的“自述”仍是“叛徒的供状”。于是就有人联想去写文章,认为瞿秋白和李秀成处境很相似,都是被捕又被杀,瞿秋白《多余的话》也和《忠王李秀成自述》一样,属于“晚节不忠”。到了“文革”一切都混乱和颠倒了,对瞿秋白的否定达到顶峰。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时曾说:“瞿秋白被国民党捉住了,写了《多余的话》,自首叛变了……”红卫兵到北京八宝山砸毁了瞿墓,福建长汀县罗汉岭的瞿秋白墓碑同期被毁,江苏常州瞿秋白母亲金太夫人的墓碑也被捣毁。瞿秋白孤远的灵魂呻吟在极“左”的云烟里……

1979年6月,中纪委成立专案组开始对瞿秋白被捕等问题进行调查。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他们查阅了所有关于瞿秋白被捕、遇难的材料及报纸图片,提审了有关涉案人员。他们一致证实,瞿秋白将关押他的监狱当作对敌斗争的战场,并严词拒绝国民党的劝降,他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当年执行枪决的宋希濂(时任全国政协委员)还向调查人员出具了书面证明:“第一,瞿秋白没有叛变或变节的言行,有的是充满革命气节的言行;第二,瞿秋白的确写了《多余的话》长文,我当时就看过了,印象极深,这篇长文写的是瞿秋白对往事的回顾和剖析,而不是对从事革命事业的忏悔,不是国民党方面事后捏造的那样。”他对来访者说:“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也是终生愧对祖国和人民的,是瞿秋白烈士牺牲这壮烈的一幕,在我个人历史上的污点不能洗去……”

1980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向全党全国转发了中纪委的复查报告,指出: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后,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情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文化大革命”中把瞿秋白同志诬蔑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应当给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8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举行瞿秋白同志就义50周年纪念大会,时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杨尚昆,代表党中央对他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革命艰难创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牺牲,他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巨大的革命功绩,在半个世纪之后,仍然受到党和人民长久敬仰和怀念!”

瞿秋白曾在《多余的话》结尾写道:“历史的事实是抹煞不了的,我愿意受历史的最公平的裁决!”经历了大半个世纪风雨的冲击,瞿秋白同志终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公平的位置,他那璀璨的光焰将永远闪烁。

题照为瞿秋白(前左一)与鲁迅等友人合影

标签:;  ;  ;  ;  ;  ;  ;  ;  

瞿秋白及其冤情_瞿秋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