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的发展特点分析_数字技术论文

数字环境下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的发展特点分析_数字技术论文

数字环境下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发展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营商论文,特征论文,学术论文,国外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字内容产业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涵盖了数字学习、数字影音应用、数字出版等多个领域内容。学术内容产业则将其专门限定在了与学术内容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伴随愈加明显的数字化和全球化趋势,学术内容产业分工趋向细化,越来越多的非出版机构得以跨越内容出版(生产)环节进入学术内容产业,加工、组织、整合内容资源成为重要的产业内容,使学术内容产业参与者的内涵从单纯的出版(生产)商扩展至学术内容运营商,它们可能仅仅负责平台开发或产品资源整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而与产业上游——出版环节无关。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学术内容运营商无论是在产品形态还是与之关联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模式、营销模式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相比而言,国外学术内容产业数字化起步较早,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对我国相应产业参与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国外学术内容产业的数字化历程回顾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学术内容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动力,使学术内容产业的产品形态从印刷型逐步向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方向转变。

      1.1 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涌现

      国外学术内容产业的数字化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就较为明显,伴随存储介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联机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提供了可能,市场上出现了多个大型联机信息检索系统。1983年,美国化学文摘社(以下简称CAS)联合其他信息机构共同建立了国际性的科技信息联机检索系统STN,用户可通过STN Easy、STN on the Web、STN Express检索200多种数据库[1]。与此同时,Dialog系统、ORBIT系统等联机信息检索系统也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到80年代末期,光盘存储器成为计算机新的外部设备,其对学术内容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由于存储容量大、输出速度快等因素,UMI自1987年采用光盘形式出版数据库,陆续推出ABI/INFORMA、Dissertation Abstracts等多个二次文献数据库[2]。到90年代初,约1500~3000个光盘数据库投入市场[3],SCI、Medline、CA、LISA等二次文献数据库均已推出光盘版,Dialog、OCLC等联机数据库系统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光盘版。至90年代末期,CA在吸收原书本式CA精华的基础上于1995年推出网络版SciFinder,SCI的网络版Web of Science也相继推出。

      1.2 网络全文数据库发展迅猛

      在国外学术内容产业数字化初期,二次文献型数据库在市场上较为活跃,期刊出版社并未过多参与电子资源的市场竞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关注到信息技术对学术内容产业的冲击。事实上,Elsevier于1991~1995年在美国部分高校开展了电子期刊发行项目TULIP,并在1997年正式推出网络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4]。同年,Wiley通过InterScience系统向用户提供在线全文内容的服务,包括在线图书、专业期刊、参考工具书、实验室手册等多种文献类型[5]。前一年,Springer也推出了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这一时期,全文数据库得到迅速发展,除了出版商外,部分期刊代理商利用其在出版商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优势,从单纯的期刊订购服务转向了全文数据库的开发。例如,EBSCO Publishing在1994年率先推出网上全文检索数据库EBSCOhost,UMI自1996年开始推出ProQuest Direct在线信息服务,它可使用户在自己的桌面上就能检索到EBSCO所收藏的丰富的文献资源的题录信息,并能获得超过5000种出版物所载文章的文摘,甚至部分文章还有全文和图表[6]。

      1.3 资源发现与分析型工具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并未就此停止对学术内容产业的进一步改造。随着资源数量的不断上涨,用户需求的不断深化,无论是出版商还是集成商都意识到电子资源集成与整合趋势将愈加明显。一方面,它们以“搜索与发现”为方向,Elsevier在2004年推出大型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内容覆盖4000多家出版商出版的17 000多种科学、技术及医学方面的期刊,并以SciVerse平台集成了所有已有资源,形成一站式信息获取平台;集成商以元数据集成方式推出了发现服务,如ProQuest在2009年推出的Summon系统、EBSCO的EDS系统均已包含过亿条记录,帮助用户充分发掘所需资源。另一方面,借助超文本、可视化、数据挖掘等技术,将传统数字产品逐步用于“科研绩效的评估与规划”,Elsevier推出Scival套件,Thomson Reuters基于引文数据推出科研评价工具Thomson Reuters InCites,从传统的科技信息出版商二次文献提供商逐步向“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7]。

      从国外学术内容产业几十年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来看,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下,国外学术内容产业的数字产品形态处于不断调整状态。仅以主流产品为依据,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根据产品内容资源加工程度以及资源来源,可分为全文出版商、二次文献提供商和集成商。各类型学术内容运营商作为数字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始终依托自身内容或技术优势,进行差异化经营,开展了各有侧重的数字化实践。

      2 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发展特征分析

      在现行版权保护体制下,图书馆在购买外文数字产品时与学术内容运营商以合同形式规范双方权利与义务成为基本合作模式[8]。合同内容包含用户定义条款、长期存档条款、购买模式和价格条款等内容,是分析和总结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商业模式的有力渠道。因此,本文选取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全文出版商(Elsevier、CUP、IEEE/IET等)、二次文献提供商(CABI、CAS、Thomson Reuters等)和集成商(ProQuest、EBSCO等)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近6年的数字产品订购合同条款,对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的主要发展策略进行揭示。

      2.1 全文出版商发展策略

      2.1.1 集聚优质全文与元数据资源,注重平台分析功能研发

      全文资源是全文出版商的核心所在,大型商业出版社更是以高质量的内容资源为主要竞争优势,生成的全文数据库具有内容资源数量多、学科覆盖广、SCI收录期刊比例高等特点。学协会出版社则一般专注于特定学科领域的发展,出版物数量有限,但是大量专业会员为内容资源质量提供了保证,约有70%~80%的期刊被SCI收录。为进一步挖掘和巩固内容优势,兼具内容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全文出版商,通过精细的数据加工对其全文资源进行知识化组织,从“一篇论文”深入到“片段”、“章节”、“图表”、“主题对象”等知识单元,对论文中相关学者、基金项目、引文、图片、公式进行关联,在全文基础上开发出的Scival套件、Reaxys等分析工具型产品使Elsevier得以在传统全文、引文数据库之外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增加利润增长点。而中小型全文出版商为了节约成本,往往搭载在HighWire、Sliverchair、MetaPress等网络平台上,集成商正是依托网络平台提供服务来集成内容资源,推出相应产品。

      2.1.2 依托严格的版权管理措施保证优势资源核心性

      数字技术以其独有的数字化、无限复制性、高度交互性和传播全球性等特点,使数字作品创作、传播和复制变得异常廉价、快捷、广泛和准确,但是大量侵权和盗版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几乎所有的学术内容运营商特别是全文出版商,往往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限制其内容资源的使用和传播,以保证核心资源的独特性。主要方式包括:(1)限制用户使用。协议明确规定了资源使用的许可范围、用户拥有与许可资料使用相关的权利,许可限制规定了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它以合同的形式固化了用户使用方式和范围,从而保证核心资源不被侵犯与盗用。(2)限制电子资源的自存储。全文出版商以IP控制方式提供服务,对外销售的一般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用户仅拥有使用权,所有权仍保留在全文出版商手中。(3)限制图书馆原文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对全文出版商而言,原文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有可能代替其他用户订阅全文数据库,与产品销售存在一定商业利益冲突,有条件的限制该项文献服务可防止全文资源的随意扩散。(4)成立版权保护联盟。Elsevier于2010年在我国牵头成立“外资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该联盟定期会面,就我国市场出现的新的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共同采取行动,以寻求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9],强化版权保护。

      2.1.3 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灵活的销售解决方案

      全文出版商特别是商业出版社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取利润,它既要通过严格的版权管理措施保证核心资源的独特性,又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灵活多样的销售解决方案以提高销售额。面对日益饱和的大型高校市场,全文出版商纷纷采用分级定价方式吸引原本采购经费匮乏的中小院校订购数字产品,增加用户数量。除了在整体价格上给予优惠,全文出版商还考虑到规模较小或专业性强的用户的使用量有限,推出按需驱动的购买模式。常见模式有3种,按次数购买(PPV,Pay Per View)、通过Deep Dyve等公司按单篇文献进行租借或购买或向用户提供电子资源部分内容预览,并设定购买触发的条件,一旦达到触发条件后自动购买或租借该数字资源。但是除了价格因素外,国家级图书文献中心还担负着文献资源国家保障的使命。Springer、IOP等为应对这类用户的长期保存需求,以国家许可方式向NSTL销售了部分回溯数据库。Wiley以POD(按需印刷)方式满足用户印本保存需求。由此可见,国外全文出版商基于用户需求推出了不同的产品销售方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它们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形成稳定而多元化的价格体系。

      2.1.4 通过持续合作与并购改善自身结构

      除了自我强化外,全文出版商还十分注重利用与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广泛的合作和频繁并购活动来优化自身结构,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为吸引更多稿源,Elsevier专门针对初级和中级研究人员提供了“如何使你的论文被发表”的培训,Springer与理文编辑合作设计了“理文编辑合作设计作者学院”。同时,大型全文出版商借助自身影响力和平台优势,努力吸引中小型学协会出版社将优质的期刊、会议录加入到产品中。为进一步深化合作,Elsevier在2012年与英国伦敦地质学会合作将其旗下著名的Lyell Collection等11份学术刊物中的地图进行整合,开发出一套Geofacets研究工具[10],创造性地将内容与技术资源进行了优化组合。但是当合作方对全文出版商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便会促成并购交易,这是集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大型全文出版商快速积累核心资源、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式。例如,随着信息技术在产品升级过程中的作用突显,许多信息分析、数据库管理等非出版企业也成为全文出版商的并购对象。Thomson Reuters就在2006年分别收购了美国卫生保健数据和高级分析信息提供商Solucient公司和移动信息系统领域性的提供商水星MD公司,从而快速进入卫生保健数据分析和移动信息服务领域。

      2.2 二次文献提供商发展策略

      2.2.1 凸显文摘资源专业性,保障内容质量

      与全文数据库相比,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作用在于向用户提供文献线索,收录内容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用户能否查找到所需信息至关重要。国外许多文摘类二次文献提供商的文摘数据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医学领域的Medline、工程领域的Ei Village、化学领域的CA、食品科学领域的FSTA都是领域内专业人员查找文献的重要工具。作为二次文献提供商的核心资源,二次文献数据是影响检索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外二次文献提供商都十分注重数据加工质量。为此,CAB Abstracts的文摘、分类和主题标引均是由专业人员制作完成的。Thomson Reuters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刊标准,从加工源头上保证内容资源质量。

      2.2.2 整合其他类型信息资源推出分析工具型产品

      相比于全文出版商,文摘提供商的产品形式相对稳定,但是质量一直在不断提升,大部分文摘提供商都有自己修订的词表或分类表,在资源数量、加工深度、准确性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为发展分析型产品提供机遇。例如,CAS将其原有的文摘数据库CA升级为SciFinder Scholar,在原有文摘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了Medline医学数据库、欧洲和美国等近50家专利机构的全文专利资料,这为其提高产品价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于文摘提供商,引文提供商Thomson Reuters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通过不断扩展文献类型的方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线,从期刊引文数据逐步扩展到图书、数据引用。除了独立扩展各类型资源外,其工具流工具Thomson Reuters Pharma同样显示出资源聚合的力量,该工具整合了Thomson Reuters提供的所有科学、医疗卫生和金融信息数据库,涵盖药物发现和开发流程全过程,为用户提供基于工作流的信息服务。

      2.3 集成商发展策略

      2.3.1 内容时滞与价格成正比,重视发现服务市场开拓

      除中小型出版社外,部分大型的全文出版商也会将其出版的内容资源授权给集成商进行二次销售,但是为了保证其首次销售的稳定性,这部分内容资源根据学科差异,更新往往存在1周到1个月的时滞。也正因为如此,来自于集成商的学术数据库价格涨幅和资源均价一般都低于全文出版商,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同样是出于集成的原因,全文集成很难为集成商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为此,集成商将业务扩展到元数据整合,开始涉足学术搜索引擎系统领域,试图通过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实现对海量异构资源的元数据和不分对象数据集成[11],获得规模效应。对于全文出版商来说,元数据集成与其核心商业不存在冲突,且有利于提高全文资源被检索到的可能性,因此相比于全文集成,集成商的发现类产品更具发展前景。集成商正在以二次文献数据为入口,利用技术优势将图书馆本地馆藏与集成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发展本地化服务。例如EBSCO在利用EDS平台授权提供的国外出版商元数据和外文多语种搜索技术的基础上,与南京大学数图实验室联合研发Find+知识发现平台,扩展了期刊导航、学科导航、数据库期刊浏览、期刊检索、参考引文检索等功能,迅速打开了国内发现服务市场。

      2.3.2 角色定位于第三方,资源权属关系清晰

      与大型的全文出版商和二次文献提供商相比,集成商既不具有内容优势,又难以在网络平台上更胜一筹,因此集成商将自身业务发展重点置于中小型出版社,通过提供第三方网络平台和销售服务实现差异化经营。保持集成商与中小型出版社合作关系稳定性的关键点在于清晰的版权关系,它既存在于内容资源集成阶段的版权补偿机制,又体现在产品使用合同的签订之中。在资源集成的初始阶段,集成商须向全文出版商支付版权费,作为它们对全文出版商在编辑等其他方面付出成本的补偿。根据版权授权使用协议,版权费的付费方式既有一次性支付,也有双方根据后期论文下载次数进行利润分成。从国外集成商在国内的代理销售实践来看,根据集成商与内容提供商的版权协议不同,用户可能既要与集成商签署订购协议,又要与内容提供商签订使用协议,体现出国外集成商与内容提供商的资源权属关系十分清晰,有权代理销售内容资源并不意味着其拥有版权。

      3 对我国学术内容运营商的发展启迪

      在我国,由于起步时间、所处产业环节、机构性质等差异,学术内容运营商主要被分为清华同方、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等数字技术研发企业、已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专业出版社以及包括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内的图书代理公司三个类别。但是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国内的学术内容运营商仍未能找准自身在产业中的定位,具体体现在:(1)数字研发企业无论是业务环节还是产品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明显,平行地分布于学术内容产业链上;(2)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化程度有限,期刊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将纸介质的论文简单数字化搬上网的阶段[12];(3)图书代理公司目前负责的主要是用户培训、代理付款等下游业务环节,很少有企业直接生产数字产品,很有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完全替代。而通过对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主要运营策略的解读,我们清晰地看到国外全文出版商、二次文献提供商和集成商已逐步适应数字化信息环境,竞争利益格局相对稳定,它们或在内容或在平台开发商上占有一定优势,平衡地分布在整个学术内容产业链上,对解决上述我国学术内容运营商面临的困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不无借鉴意义。

      3.1 加速内容资源数字化,优化数字产品

      伴随数字信息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我国的专业出版社应顺应时代潮流,向数字出版方向发展,促进数字内容的生产与传播,需要优质内容资源与网络平台的双重支撑。因此,各专业出版社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建或搭载已有网络平台,向全文出版商方向发展。

      (1)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专业出版社可以自主组织技术力量开发平台。这种发展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可同时具备内容和平台优势。为进一步开发全文资源,国外大型全文出版已在通过精细的数据加工对全文资源进行碎片化组织,提供知识服务。因此,我国大型专业出版社应在建立之初,就应对产品线有所规划,从而制定适当的数据加工标准,实现数字出版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可直接将内容资源搭载在集成商的网络平台上。这种网络平台获取方式可以节约开发成本,但是在网络平台功能方面仍受到一定的制约,且使用数据、上传/下载服务存在一定时滞。需要注意的是,清晰的版权关系是这种方式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出版社应与集成商之间签署明确的使用协议,明确自身保留权利。

      (3)多家专业出版社可与数字技术研发企业联合,共同推出数字产品。这种联合开发的方式既可以按照学科领域进行,又可以按照专题展开,有利于集成大规模内容资源,推出具有学科或行业特色的产品。但是受到体制因素的制约,形成统一的联合体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这种发展模式需要新闻出版总署等国家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出台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利益,以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3.2 强化知识组织与发现,促进增值产品研发

      对本身并不具备全文优势的学术内容运营商来说,二次文献数据业务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目前,二次文献数据主要是通过自主加工获取,因此对企业的数据加工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国内现有的全文类数字产品中已包含了大量的二次文献数据,且在人力、技术、设备方面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发展二次文献数据业务的条件。对重点发展二次文献数据业务的学术内容运营商来说,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提高数据加工标准,增强信息组织和知识发现能力。只有适当提高加工标准,根据学科特点对全文资源进行碎片化组织,才能有效提高相应产品的知识发现功能。但是由于文献资源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加工标准的变化涉及人员、设备等投入的大幅增加,应慎重考虑,并尽早确定一个合适的数据标准。

      (2)结合学科特点,推出具有学科特色、行业特色的二次文献类数字产品。如前所述,国外文摘提供商显现出很强的学科性和专业性,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已得到用户的充分肯定。国内学术内容运营商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分别建立具有较高声誉的二次文献数据库产品,面向多个特定学科或行业,分别集成相关内容资源推出特色化的学术数据库产品,在特定用户群体中建立知名度和美誉度,反向增加学术内容运营商在与内容提供方合作中的主动性,阻止替代品的出现,构建竞争优势。

      (3)以二次文献数据为基础,整合多种类型信息资源,强化增值信息产品研发。分析型数据库作为一项增值信息服务,它是学术内容运营商对内容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的数字产品形态,可以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理应得到我国学术内容运营商的重视。SciFinder Scholar、Thomson Reuters InCites的出现都是为了在原有的内容资源上开发出新的用户需求,增加收入。由此可见,单纯的二次文献数据加工带来的价值空间有限,需要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整合,提供增值产品。

      3.3 加强资源权属关系管理,向多元业务结构转型

      从国外集成商的发展实践来看,集成商担任的是平台提供商和销售代理的角色,它们与内容提供商有着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界定,而国内同样开展集成业务的学术内容运营商恰恰在内容权属关系管理上存在问题,甚至影响到整个业务系统。因此,对选择向内容资源集成方向发展的企业来说,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处理好自身与内容提供商/作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明晰资源权属关系。企业在签署版权授权协议之前必须首先确认对方已获得相应作品的版权或授权,版权协议中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对内容资源的销售与使用分别进行管理。在协议执行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监控措施督促图书馆等第三方机构将补偿金或实物(使用卡等)转交给作者,以免与作者产生后续的版权纠纷。

      其次,建立合理的版权补偿机制。企业与出版社等内容提供方之间既是内容资源供给关系又是一种合作关系,一次性支付版权费是将投资风险完全转嫁给学术内容运营商一方,且不能使内容提供方将自身利益与学术数据库产品的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因此,版税分配制度需要加入市场机制,使版权费用数额呈可变状态。在将资源加工、平台维护等成本考虑在内的情况下,根据学术数据库在合同期限内的销售额、相应内容资源的使用情况,确定与内容提供方的利润分成机制。相比于捆绑式的授权方式,这种动态的版权定价机制将使优质的内容资源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

      除此而外,作为集成商还需要面向内容提供商提供其他服务,例如向出版社有偿租借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平台管理服务等。除国内出版社,企业还可对国外中小型出版社的内容资源进行集成,并负责相应期刊在国内的订阅服务,但这同时也对网络平台的跨语言检索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进行进一步的权衡。

      4 结语

      从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的经营实践可以看出,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从产品研发、销售模式制定和版权管理3个方面出发,全面制定运营策略,以不断强化用户关系,开拓新的用户需求,从而增加销售额。我国学术内容运营商应根据自身发展规模与特点,合理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与此同时,我国的版权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明晰和完善,为我国学术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标签:;  ;  ;  ;  ;  ;  ;  ;  

数字环境下国外学术内容运营商的发展特点分析_数字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