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血液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对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血浆蛋白原的含量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采集的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制品100份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情况分为8h内分离品、8h外分离品,并对比其冷沉淀品的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V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h内分离品的凝血因子VIII为(56.88±7.16)IU/ml,凝血因子V为(42.93±5.18)IU/ml,纤维蛋白原为(93.17±16.33)g/L,均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其8h以内的纤维蛋白酶原、凝血因子VIII、V的合格率均为98.00%,显著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结论 伴随血浆沉淀存留的时间不断延长,其冷沉淀的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活性,若临床中需制备较好的血浆制品,需将其在8h内冷凝成沉淀,以此保证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冷沉淀;不同时间;8h;采集;凝血因子;血浆蛋白原
冷沉淀、血浆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血液品,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显著的效果,如患者外伤所致的急性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则需补充凝血因子。在临床中对于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时需对配送血液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1]。有研究表明,血液配置的时间对其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只有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才可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抢救,以此达到理想的救治效果[2]。本研究对于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血浆蛋白原的含量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收集全血血液制品,共有100份,每份200毫升,所有血液制品均符合《自愿献血者的健康检查要求》,检查后将血液制品无传染性或性病传播的可能性排除。
1.2 方法
仪器准备:台式低速离心机(型号:LD4-2),由北京京立公司提供;冰冻血浆解冻箱,由美国sheldon公司提供;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美国MIL公司提供;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型号:CA1500),由贝克曼公司提供;冷藏冰箱(4℃)、低温冰箱(-30℃),由日本三洋制冷公司提供;水浴箱(30℃),由江苏科华公司提供。凝血因子VIII、V因子测试试剂盒、纤维蛋白原测试试剂盒,由德国Roche公司提供。
分离措施:处理全血血液制品,时间在8小时以下或8至12小时以内,4摄氏度为温度,离心速度为3500r/min,5分钟为离心时间,将备好的血浆放置在冰箱内保存,环境为-30摄氏度,2周内将冰冻的血浆取出,经过特定的温度为4摄氏度的血浆冰冻箱予以解冻后,行3200r/min予以离心分离,时间为8分钟,移除上清液后,将血浆、沉淀物比例混合,合成冷沉淀[3]。
实验方法 将上述血液制品均放置在水浴箱中(30℃)予以溶解,溶解后混匀,检测相关项目,予以检测前,需对血液制品进行肉眼观察其是否合格,经肉眼检测合格后,则采取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型号:CA1500)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8h内分离品、8h外分离品,并对比其冷沉淀品的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V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8h内分离品、8h外分离品,并对比其冷沉淀品的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V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T检验。8h内分离品、8h外分离品的合格率为计数数据,采取%表示,卡方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8h内分离品、8h外分离品,并对比其冷沉淀品的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V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合格率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 结果
注:*与8h外相比较(P<0.05)。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其血液输注补给为抢救患者的主要手段,故使得血液制品的质量尤为重要,在予以输血的同时,对血液制品的质量进行保证,亦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4]。
本研究依据血液成分质量的要求,每100毫升的新鲜冰冻血液制成冷沉淀后,要求其凝血因子VIII的活性在40IU以上,其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需在75mg以上[5]。本文研究数据表明,8h内分离品的凝血因子VIII为(56.88±7.16)IU/ml,凝血因子V为(42.93±5.18)IU/ml,纤维蛋白原为(93.17±16.33)g/L,均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且8h以内的纤维蛋白酶原、凝血因子VIII、V的合格率均为98.00%,显著高于8h外分离品,P值在0.05以下。表明8h内分离品的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酶原均有较高的活性,且合格率较高。
综上所述,伴随血浆沉淀存留的时间不断延长,其冷沉淀的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活性,若临床中需制备较好的血浆制品,需将其在8h内冷凝成沉淀,以此保证凝血因子VIII、V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詹忠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Ⅷ及蛋白C、蛋白S水平的变化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8):1259-1260.
[2]王中英,董春霞.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在2型糖尿病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184-185.
[3]胡妙菲,张伟强,陈铭洪等.2008-2013年某医院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28(4):709-711.
[4]柏则蓉,葛健民,梁启忠.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质量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50-551.
[5]黄国贤.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时间与制备方法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703-2705.
论文作者:郑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因子论文; 血浆论文; 凝血论文; 时间论文; 含量论文; 较高论文; 纤维蛋白原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