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乡集雨工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论文_张庆良

建设城乡集雨工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论文_张庆良

宣威市水务局

摘要:集雨工程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广大农村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解决乡镇、城区用水困难也可作为一种战略性思考,并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水利;集雨工程;城乡;水资源;矛盾

1、中国水资源告急

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受缺水困挠,水资源紧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缺水地区迅速由点到面,几乎成为全国性问题。按人均水资源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4,在世界排行第109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2、城乡同步实施集雨工程是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2.1种种引水方案虽思路开阔,设想胆大,但实施起来困难太大

2.1.1.南水北调耗资巨大,短期内难以实现

把我国南方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水引到干旱的北方来,是多少代中国人长期以来的一个美好梦想。但是南方水走到北方来,不知要经过多少崇山峻岭,跨过多少万丈沟壑,其艰难的程度,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具体方案据有关资源料介绍如下:

从长江引到西北、华北的南水北调工程,它是一个具有多条线路引水的工程计划。大体上归纳为三大线路,即西线、中线与东线。每条线路又包含多种渠线方案。一是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境内的黄河上游干流,线路400km,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m 3,工程条件十分艰巨,需要在冻土区建选200~400m以上的高坝和又长又壮的隧道工程,由通天河联叶到入黄河的章安河,全长400km,仅隧洞长度就要占200km。二是中线方案,设想中线调水分为近期引汉(丹江口水库)和远期引长江(三峡水库)工程。中线引汉是以丹江口水库的陶叉向北引水,经过南阳、云城、郑州过黄河、在京广铁路西侧并与之平行到北京,在河北徐水分流到天津,干渠全长1241km。与东线相比,中线调水需新建又长又壮的特大输水管道,运行成本及工程造价极高。三是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引水、在江苏江都的三江营抽水,基本上沿大运河向北送水,途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的上级与下级湖与东平湖,有13级梯级,25个特大泵站,采用河下隧洞穿越黄河输水,多级扬水需要大量能耗,运营费用极高,在长江下游感潮河段上方取水,但这里的水质条件较差,线路偏东,走势低,存在着沿线水源严重污染问题,有人担心会出现“污水北调”。

总之,南水北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国家已作出了实施的决定,但完工尚在半个世纪之后,其中西线工程是将部分长江水引入到黄河之中,受益范围仍然相当有限。

2.1.2炸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引来西南亚印度洋暖湿气流,仅是个科学奇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冯雷、刘春兰、冯正祥经多次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阻碍了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欧亚腹地,造成世界性灾难。只有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十余座山峦屏障,亚洲季风才能飞度“玉门关”,东线水汽形成的湿舌才能伸进整个西北干旱区。他们建议:铲除东线水汽输送路径上的十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把亚热带分界线推到柴达木盆地。实施地球工程,拦腰截断雅鲁藏布江,沿途分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黄河、直冲塔里木河下游,经甘肃、宁夏、内蒙古,连接吉林、呼林河之源,使整个大西北变为雨水丰沛的水乡泽国。同时连通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形成世界第一的黄金水道。

这个考察是他们呕心历血,历尽艰辛的结晶。这个建议虽令人十分鼓舞,但要把奇想变为现实困难太大,需要不知多少代人的努力。

2.1.3解决局部地方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方案也费用高昂,且造成新的供水矛盾和生态问题

不要说是引黄,就是定西地区的引洮工程,要逢山钻洞,遇沟架桥。早在解放前就有人提出。1958年定西地区就向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申请建议,直到现在还未立项,可见其工程艰难的程度有多大。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资金和技术问题可以逐步解决,但高昂的费用有违经济规律。更为关键的是水资源有其特有的规律和量的限制,过度开采不但成本高昂,而且引发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

2.2收集天上水则是一条现实的便捷之路

2.2.1.农村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成功为乡镇、城区做出了榜样,也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1995年试验并取得成功的通渭县碧玉乡景木岔集雨节灌工程是甘肃省第一个集雨节灌工程示范点。甘肃的定西、平凉、庆阳、天水等地州市先后积极行动起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宣威市务德镇2005年起实施的万窖工程,解结了全镇10000多亩耕地的灌溉和10000多人的饮水困难。广大农村集雨节灌工程的实践为乡镇、城区做出了榜样,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干旱缺水的地方,要千方百计蓄水、保水、节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乡镇、城区实施集雨节灌工程的条件远比农村优越

所谓集雨工程,就是通过屋顶、庭院、街道、广场和公路等把雨水径流汇集到能够调蓄的水池或水窖中,实现雨水叠加利用。对收集雨水的要求条件并不高,只要有集流场的地方都可以搞。工程的关键是把蓄水池、调蓄池等蓄水工程建设好,达到不破不裂,不渗水。另外,还有集流场面积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与蓄水量、用水量协调一致。相比之下,乡镇、城区高大的楼房房顶、宽阔的庭院街道、公路以及大大小小的广场都是天然的优质雨水集流场,这些条件远非农村所能比。另外,乡镇城区修筑集雨窖等所需的沙子、石头、水泥等材料方便,而农村的有些村社往往要到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远的地方去运输。乡镇城区居住的人,相对素质高,雨水集流工程在农村能搞,在乡镇城区也能搞,而且应该比农村搞得更好。

2.2.3.在乡镇、城区实施集雨工程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乡镇、城区提出与实施集雨工程,这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作思路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首先是由长期以来侧重抓地表水、地下水到同时抓天上水,拓宽了水利建设的新领域,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举措。其次是乡镇、城区和广大农村一道在发展农林牧业上由消极被动抗旱到积极主动抗旱,开始对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水实施人工调控,运用科学有效的抗旱措施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为乡镇、城区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林果蔬菜、药材和其他种养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第三是广大城乡联手一道向原先干旱、半干旱地区恶性循环的模式注入水资源,使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农牧业的转变奠定基础。二是实施集雨工程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发展。集雨工程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乡镇、城区来说,收集的大量雨水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提取,可用于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城乡绿化,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对城乡郊区和广大农村来说,实施集雨工程有利于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集雨工程同农林牧、种养加,同梯田地膜等其他农业适用科学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还可直接带来粮食和其他林果蔬菜业的丰收或者产量的增加。据调查,经集雨节灌的作物增产增收幅度一般在25%左右,粮食作物增收100公斤,经济作物增收500元以上。典型的例子如甘肃通渭县平襄镇一农民利用地埂、道路收集的雨水,在1.5亩川地里发展塑料大棚蔬菜种植,每年收入过万元。宣威市在基本烟农田建设和旱地水浇工程建设中,按1亩建1个水窖的标准,使广大干旱缺水山区建成了高产稳产农田。三是城乡普遍实施集雨工程有利于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首先,通过打窖、修建大小蓄水池、拦洪坝、减少了地表径流和暴雨洪水对山川土壤的冲刷。蓄水工程的实施,还可以消减洪峰,调节河川径流,降低河流的含泥沙量,减轻大江大河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和压力,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之,集雨工程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世间最深厚、最雄伟的力量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只要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每个村、每个乡、每个县、每个省都真正行动起来,我们把“上天”送来的淡水资源都蓄积起来,用于国民经济中需水的各个部门,那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3、乡镇、城区实施集雨工程的对策思考

3.1加强领导是关键

在全国城乡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同步实施集雨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因工程量大面宽,所以没有党和国家的统筹规划,该工程是难以完成的。当党和国家作出决定后,各级领导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该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级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3.2搞好宣传是前提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阻力。在乡镇、城区实施集雨工程也不例外,这是一项偿试性的、开创性的工作,如果不把中外水资源告急的现状、不把开发、利用天然降水、实施集雨工程对工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向广大干部群众说清讲透,在实施的具体工作中将会遇到很大阻力,这就要求各级党政组织以及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实施集雨工程的重大意义,宣传集雨工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通过宣传,使人人明白“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人多水少”也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从而调动和激发全民大搞集雨工程的积极性、创造性。

3.3科学规划是保证

科学规划是搞好城乡集雨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天然降水,提高用水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科学规划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屋顶、庭院、街道、广场、公路等便利的集流场地和涵洞、涝池、边沟等原有集流设施,保证最大限度地集蓄雨水。二是在乡镇要充分利用条件好的地理环境,注重田、林、水、电、路综合治理。三是要充分考虑小区域范围内水源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妥善规划集流工程,截流引水工程、沉砂工程、调蓄工程、输水工程与浇灌花草树木、农田的地理位置。四是要把集雨工程同乡镇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五是要充分考虑集雨工程的成本、投资和有效性,在干部群众科技意识好、认识水平高的城乡先行规划,先行实施,取得经验,然后再向面上推广。

3.4政策、法规是导向

要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集雨工程纳入城乡建设计划,用建设规范、法规等形式作出规定,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城乡建设的指导性或强制性规范,把城乡建设和集雨工程建设容为一体。

3.5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在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利用天然降水,实施集雨工程的同时,还要树立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加强水资源管理,逐渐减轻以至于最后彻底杜绝水污染。只有这样,才能使集雨工程的效益真正显示出来,才能真正缓解我国城乡水资源供需紧缺的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水、生态和谐社会。

论文作者:张庆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建设城乡集雨工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论文_张庆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