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国外创新研究的新趋势_持续改进论文

持续创新:国外创新研究的新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外论文,新趋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8934(2007)01-0068-04

导言

近年来,随着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概念,诸如组合创新、用户创新、全时创新、全员创新、系统创新、全面创新、持续创新等,使创新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持续创新已成为21世纪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方向。持续创新国际组织(CINet)自2000年开始,以持续创新为主题已连续召开6次国际会议,推动了持续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拟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持续创新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全面考察,以期对我国企业创新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

1 持续创新概念的渊源及含义

(1)从持续改进到持续创新 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是指公司广泛参与的过程和持续的渐进性创新。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广泛研究。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持续改进活动的推进。目前持续改进已经在全球被广泛研究以及普遍采用,而且被认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在质量管理上的应用,而是主要表现在企业持续发展和阻止企业组织僵化上。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繁荣让很多学者将对持续改进的研究置于对创新的研究之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日本经济的停滞让更多的学者将研究从持续改进转移到创新。现代西方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似乎也在逐步从渐进性创新转向突破性创新,这对持续改进理论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扩展的要求[1]。持续创新可以说是对持续改进的一种延伸与扩展,但关于持续创新与持续改进关系的讨论,尚存在许多分歧[2]:①持续改进已经过时,现在应该讨论持续创新,在企业中应该实施持续创新而不仅仅是持续改进;②持续改进正在演化为持续创新;③广义的理解持续改进就是持续创新;④创新是发生在持续改进的过程当中;⑤持续改进与持续创新是两个不同的体系,适合于不同的产业。Robert(2002)在《从持续改进到持续创新》一文中提出,按照对持续改进的常规理解,持续改进更适合一些低速增长的产业,对于低速增长的产业内的企业而言,需要的是对现有产业的持续改进[3];Boer(2003)在《从持续改进到持续创新》一文中认为,持续改进活动在低速增长的经济体系中更为合适,而创新更加适合于高速度增长的经济体系,持续创新引出了一个新的产业博弈阶段[4]。

(2)持续创新的含义 目前,持续创新(continuous innovation)尚处在概念的开发阶段,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持续创新的定义有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持续创新理解为不断创新;另一类是从企业近期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存在矛盾的可能性出发,企图寻找一种新型的企业创新战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即企业不仅仅能持续不断地改进现有的产品,满足现在的顾客需求,获得近期利益;同时也能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满足明天或者是将来的顾客需求,获得长期发展。简而言之,第二类是从一种新的可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或方法的角度来理解持续创新的。

关于第一类,比较典型的是向刚的定义,认为企业持续创新就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不断地推出、实施新的技术创新(含产品、工艺、原料、组织管理和市场创新及其内部扩散)项目,并不断地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过程[5]。

从第二类出发来定义持续创新概念的又有以下几种:①根据持续创新国际组织(CINet)的定义,持续创新是一种正在发生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创造一些新的产品、市场、技术、组织的组合,而这些组合对于个人、工作小组、企业、某个特定市场或者甚至是整个社会都是全新的。②按照Boer(2006)对持续创新最新修订的定义,持续创新是对开发(exploitation)和开创(exploration)完美的结合,持续创新既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又具有灵活的战略,是企业运作、渐进性改进与学习、突破性创新的有效、持续的相互作用与结合[6]。③Rodriguez(2003)将持续创新定义为一个能够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并改进企业流程的新创新系统[7]。他认为,持续创新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来加速改进过程的管理战略,是一种依靠快速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过程创新等来实现企业利润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一种管理战略,这种创新战略与这是一种什么类型(比如渐进性创新、非持续创新、突破性创新等等)的创新没有关系,这种战略不仅仅对于制造业适用,而且适用几乎所有的产业。④Soosay(2003)认为持续创新是企业不断在企业组织中运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的过程,持续创新包括企业的所有方面,比如产品、技术、设施、生产过程、工作方法等等,持续创新需要一套系统的、程序性的、渐进性的或突破性的能贯穿企业的所有员工和企业的所有层面的组织的方法[8]。

(3)持续创新的模式 国外研究持续创新领域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和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是实现持续创新的两种主要模式。而渐进性创新相对于突破性创新而言被更加广泛地研究。持续创新是将与学习相联系的渐进性改进,与变化相联系的突破性创新两种模式的对等、结合和一体化。持续创新是一个能够将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有效结合的创新方式。而且持续创新要有一套系统的、渐进性的或突破性的方法在企业的所有层面推行,推行层面应该涉及到公司的所有员工。

2 持续创新的战略选择

持续创新不仅是一个新的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战略。持续创新战略是对开发(exploitation)和开创(exploration)的完美结合。开发是与边干边学的次级创新相联系的,而开创是与基础研究相联系的。一般认为,企业运行的效率是基于开发能力的,而企业战略弹性是基于开创能力的。持续创新应同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同时包括改进和创新、持续的和间断的变化、积累和突变、进化和革命、自下而上的发起和自上而下的发起、适应性的和战略性的变化等。具体如图1。

图1 持续创新的内容

March(1991)提出,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与开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开发与开创的结合[9]。目前有些学者在一些案例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持续创新是对图1这些创新概念的综合,并且所有以上的这些创新理念能够在企业内没有冲突的一并实施。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些概念之间本身就是冲突的,要实现统一是不现实的。

对于开发和开创战略能否在企业完美的结合,持续创新战略是否可行,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争议。关于持续创新理论争论最多的是开发与开创战略是否可以在企业中同时实现的问题。一些学者对这两种战略在企业内是否能够同时实现进行了一些调研。有很多学者认为有效的、稳定的开发和灵活的、变化的开创是不可协调的,将其有效结合是不可能的。Burns和Stalker认为,机械性的管理系统比较适合稳定的状态下运行,而有机的系统比较适合在变化的状态下运行;Skinner认为那些在某一个特定的市场领域集中发展的企业将会比那些试图在更广的领域发展的常规企业做得更好;Porter认为,有三种战略:成本领先、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采取不同战略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一个企业内将它们三个有机结合而不降低竞争优势是不可能的;Laugen等通过一些案例及数据分析,也得出形式化对突破性创新具有负面作用的结论[10]。

但是如果这两种能力在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与平衡,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采用开发战略的企业会发现企业可能会在一些已经要被淘汰的技术领域越来越好;而采用开创战略的企业会发现企业很难真正发现自主发明的所有优势。开发与开创应该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永远互补的依存关系,但是企业总是未能在这两者之间实现一个平衡。

只有很少数的学者认为开发和开创战略可以在企业内部有效地结合。很多学者也在努力寻求一种能结合这两种战略的组织与方法。Tushman等(1999)提出了一种称为“Ambidextrous组织”的能够有效结合效率、创新、战术、战略和企业规模的组织方法。Sutcliffe等(2000)对企业有效均衡开发战略与开创战略的方法进行了一些论述,他们提出了一种能够使这两种战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提高效率的方法。Petersen和Boer(2004)等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得出如果一个企业要从只有开发或开创的单一模式到开发与开创共存的多元的或二重的模式,需要增加让企业的团队能够操作新模式的能力[11]。

3 持续创新体系的构建

持续创新并不是一个自动在企业产生的过程,而是需要员工的持续参与和不断的、主动的管理,并且能够一直积极保持创新动力的创新过程。持续创新要求企业能够不断地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洞察和学习,持续创新需要所有员工和管理者不断地发起。创新可能在企业的任何部门和不同的时间产生,持续创新能力是一种企业发展的潜在的持续动力。对于持续改进的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持续改进体系需要有明确的战略体系、潜在的支撑文化、可以实施的基础设施、一个支持的方法体系,以及将持续改进作为一种过程来管理。对于在持续改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持续创新的研究,也有一些理论体系的探讨,但是都还不是很成熟与完善[12]。研究表明,持续创新体系可以有以下8个方面:

(1)学习 很多学者都认为学习是建立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13]。持续创新要求企业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个体和群体获取知识、创造知识、扩散知识、巩固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过程。Anders(2004)将与持续创新相关的学习分为生产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改进性学习,并将学习定义为产生、获得、解释、扩散、吸收、存贮、检索以及实践知识的过程。Bessant(2003)认为,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不完全依靠科学的进步,而主要是依靠每位员工都具有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按照CIMA模型,企业持续创新学习能力包括:产生新的知识的能力、联盟学习的能力、知识在企业中传递和扩散的能力、知识在企业中保留的能力。

(2)战略 创建一个长期的持续创新体系,必须有明确的被公司上下广泛认知的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可以发现,企业的新产品计划并没有列入公司的战略。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应该将公司战略与企业创新战略联系起来,并且保持相互之间的一致性。

(3)员工参与 持续创新体系强调广泛的员工参与。新型的持续创新组织下的员工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企业是员工发展的一个合作者,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学习与提高[14]。持续创新组织下,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更加灵活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方式,在新型的方式下,企业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而员工也是尽可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仅仅接受安排的工作。持续创新需要企业不断地激励所有的员工学习并且对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不断地向广泛的员工介绍新的理念并鼓励员工的创新,管理人员也应对员工的创新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推动员工创新。

(4)领导者 研究表明,缺乏领导者的持续创新体系是很危险的[15]。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于持续创新的战略领导相当重要。对持续创新领导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管理方面,还要求持续创新的领导者具有以下综合能力:①对产品发展的问题和相关任务的认知能力;②对于现状和挑战的分析能力;③构建与所面临的挑战一致的备选战略的能力;④发展与所选择的战略一致的计划的能力;⑤实施计划的能力;⑥从过程中学习和产生新知识的能力。

(5)企业文化 持续创新需要有相应的企业文化来支持。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对于文化有不同的要求,渐进性创新要求企业将事情做得更好,重点是维持;而突破性创新文化要求企业做不同的事情,重点是开创。对于持续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能够同时兼顾这两种特点。在英国,DTI研究计划的研究表明,对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公司的规模、技术以及其他变量的重要性并不突出,然而人们之间的合作的重要性却表现得非常重要。一个成功持续创新体系,需要将持续创新变成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企业不应该对创新活动持怀疑和保守的观念,而应该不断地培养一种尊重新思想、新改变的企业文化。

(6)组织 对于对持续创新组织环境的培育实际上是营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企业的员工能够主动的或者是被激励的消化、吸收、创造、转移、贡献、资本化和应用知识。有的学者提出持续创新的组织体系应包括平等的制度、有效的持续培训体系、沟通平台、灵活而且可以实施的方法。Sutcliffe等(2000)提出了组织进化过程模型,即包括与开发和开创相关的单一(singular)、二元(binary)以及双重(dual)三种组织模式。Boer等(2001,200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持续创新与以上三种组织模式的关系,并得出二元以及双重组织模式更加符合持续创新组织模式的结论。

(7)快速创新 快速创新是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中,不连续的、不交叉的、具有回路特征的、能够减少进入新市场的时间的过程。快速创新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新理念的产生、评估、开发以及商业化。在快速创新中,这四个步骤与传统的创新理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很重要的是,他们的执行不是线型的,而是具有回路特征的。很多对快速创新的研究表明,加速新产品和服务开发的快速创新的关键问题是简化沟通。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将所有可能的信息持续反馈并且减少决策的时间,企业就能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

(8)测评 一般来讲,对创新活动的监控与测评比较困难。对于持续创新的评价应该包括传统的财务评价、能力评价以及顾客价值的评价。同时,测评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运作上绩效测评,而且还包括一系列的对时间、质量、成本和效率上进行测评的方法;不仅需要知道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周期,也需要知道关于新产品的赢利性、成本以及产品开发的能力;不仅需要明确对多少的项目予以支持以及企业所能够支持研发的能力,也应该明确企业的每个员工对创新的贡献率以及对企业赢利的贡献率等。

标签:;  ;  ;  

持续创新:国外创新研究的新趋势_持续改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