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峪关市妇幼保健院 甘肃嘉峪关 735100)
(2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口腔内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唾液内幽门螺杆菌(Hp)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尿素酶试验和甲苯胺蓝染色,对40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唾液中Hp进行检测。结果: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唾液内Hp的检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χ2=81.12,P<0.001);治疗后随着CPI数值的减少,唾液内Hp检出率降低(χ2=12.83,P<0.01)。结论:Hp在口腔内生长与患者牙周病微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不良牙周健康状况可能是胃肠疾病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Hp;唾液;牙周炎;微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332-0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重要的胃肠道致病菌,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报道从口腔中发现幽门螺杆菌,经分离培养后发现与胃Hp类似[1-5]。经多年的研究证明,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它除了寄生于胃粘膜外,在人口腔内亦有大量感染[6,7],许多学者认为牙周袋内环境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8],可能成为其储存池,并再次对胃部进行感染[9,10]。在对感染胃Hp的患者进行药物感染控制后,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复发感染,提示口腔内的Hp与胃Hp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11],本文欲通过通过对40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p的检测,探讨牙周病患者口腔内微生态环境变化对Hp生长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牙周病组选取口腔门诊接受检查且被确诊为牙周病的37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38±7)岁。
1.1.2对照组选取20名口腔门诊接受检查无牙周疾病者为对照。其中男性12名,女性8名,平均年龄(34±5)岁。
1.2 取样和检查
胃镜检查前,当日清晨空腹采用吐唾法收集胃肠疾病患者的全唾液。取样前用生理盐水漱口,让受检者将唾液吐入事先准备好的无菌塑料试管中,2~5mL,立即放在-80℃低温冰柜储存,备用。然后根据CPI进行牙周检测,使用统一的平面口镜和WHO推荐的CPI探针,从每例患者口腔内选择6个区段,共10个指数牙(20岁以下检查6个指数牙)。记录CPI指数及每位患者的基本资料。
1.3 诊断标准
每个区段以最重情况的指数牙记分,6个区段中最高记分为个人CPI分值。具体标准如下。0:牙龈健康;(1)牙龈炎,探诊后出血;(2)探诊可发现牙石,龈袋深度<3.5mm;(3)早期牙周病,龈袋深度4~5mm;(4)晚期牙周病,牙周袋深度在6mm或以上。
1.4 治疗方法
患者组进行以下系统治疗:(1)除去局部病因,如洁牙、刮治、改正咬牙创伤,充填龋齿及矫治食物嵌塞等;(2)消除已形成的牙周病变组织,特别是牙周袋,如用局部药物治疗或牙周塞治。
1.5 Hp检测
利用尿素酶试验和甲苯胺蓝染色判定Hp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者皆阴性为Hp阴性,否则为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各组结果的差异性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1。
2.结果
2.1 治疗前患者组与对照组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率比较
牙周病患者组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率(28/37)比对照组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率(5/20)高(χ2=81.12,P<0.001)。
2.2 治疗后患者组与对照组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率比较
患者组治疗前CPI数值为(5.73±1.22)mm和(3.16±1.12),治疗后CPI数值为(2.78±0.96)mm和(2.68±0.79),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12.02,P<0.01;t=2.22,P<0.05)。患者组治疗后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13例(32.5%),比治疗前检出率低(χ2=12.83,P<0.01)。
3.讨论
H.pylori感染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世界约有50%的人群感染H.pylori。1989年Krajiden等[12]首次从Hp相关性胃炎患者牙菌斑内分离出Hp,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腔中牙菌斑内Hp形态、生化特性和免疫特性均与胃粘膜Hp相似[13]。因此可以推断口腔可能是人体Hp第二个重要的贮存地,而口腔内环境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口腔内Hp的分布和孳生状态。Tursi等[14]提出H.pylori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粪—口、口—口、胃—口、胃—胃。可见口腔在H.pylori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传播方式仍不明确。而口腔作为人体的重要“菌库”之一,唾液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黏膜、舌背、牙菌斑和龈沟等处,牙菌斑及牙周袋又是H.pylori聚集的主要区域。牙周健康状况与H.pylori的定植关系密切,牙周病患者牙菌斑的酸性微生态环境,牙周袋内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都为H.pylori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口腔中的H.pylori可以随唾液源源不断地被吞咽到胃中,这可能是胃病复发的重要因素[15-18]。
本研究利用尿素酶试验和甲苯胺蓝染色判定Hp感染,对37例牙周病患者唾液中的H.pylori进行检测,牙周病患者组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率(28/37)比对照组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率(5/20)高(χ2=81.12,P<0.001),说明口腔内生态环境有其特异性和复杂性,在不同条件下,细菌的生存和繁殖竞争激烈。由于牙周袋内氧化—还原电势很低,龈沟液内蛋白酶增加等均有利于革兰阴性兼性或专性厌氧菌生长,致龈下菌斑数量急剧增加,直接影响了龈沟液及唾液的构成,菌斑的生态学特征和菌斑内发酵产酸及适宜温度均有利于Hp的生长。在以CPI分值分组的4组患者中,牙周病患者组治疗前CPI数值为(5.73±1.22)mm和(3.16±1.12),治疗后CPI数值为(2.78±0.96)mm和(2.68±0.79),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12.02,P<0.01;t=2.22,P<0.05)。牙周病患者组治疗后口腔内唾液的Hp检出13例(32.5%),比治疗前检出率低(χ2=12.83,P<0.01),提示牙周病患者牙周袋内有大量的牙菌斑、软垢、牙石、食物残渣、炎症性渗出液,这些物质为口腔中H.pylori的定植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及营养等环境;牙周袋的深度为H.pylori的生存提供了良好微生态环境及一定的保护,使牙周袋成为H.pylori的永久聚集地,口腔中H.pylori的阳性率可能与患者口腔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甚至成为胃肠道疾病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原因。通过系统治疗,患者CPI数值均明显减少,而Hp检出率亦降低,说明牙周炎经系统治疗后可以改变Hp在口腔中理想的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影响Hp的生存与生长。提示彻底治疗牙周疾病,消除牙周袋不但是治疗牙周病的主要措施,对消化道疾病的根治、防止胃粘膜Hp再感染可能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Mercuro G,Deidda M,Piras A,et al.Gender determinant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s[J].J Cardiovasc Med 2010,11(3):207-220.
[2] Gurevitz O,Jonas M,Boyko V,et al.Clinical profile and long term prognosis of women ≤50 years of age referred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J].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0,85(7):806-809.
[3] Pope JH.Missed diagnosis of acute cardiac ischem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0,342:1163-1170.
[4] Tian R,Zhang SY, Tian Z,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J]. 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2009;37(4):334-338.
[5]宋群生,郑芝田,林三仁.口腔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7):459.
通讯作者:李志杰,副主任医师,博士 Email:1031018777@qq.com
论文作者:王金萍1,李志杰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口腔论文; 唾液论文; 牙周病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幽门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